作者吴恭亨。全书共十四卷,分为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其中题署四卷,庆贺一卷,哀挽五卷,杂缀三卷,谐谑一卷。全书共收录历代有名的对联作者约千余人,其中著名联家有百余人之多。辑录历代对联佳作约三千多副,其中百分九十五的作品是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作品,为中国楹联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 续(13)题亚门关 予亦有数联。 一云: 一夫当关,万夫顿辔; 五里为堠,十里置亭。 1、顿辔:辔(pèi) (1).犹停车。《文选·陆机诗之二》:“顿辔倚嵩巖,侧听悲风响。” 李善 注:“顿,犹舍也。” 唐 孙恂 《猎狐记》:“无何,小驷顿辔,阍者觉之,隔阖而问阿谁。” 宋 贺铸 《宿宝泉山慧日寺》诗:“顿辔阿兰若,虚庭月正中。” (2).死的婉称。《文选·沉约》:“四牡方驰,六龙顿辔。” 李善 注:“顿辔,喻死也。” 2、堠(hòu):(形声。从土,侯声。本义: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同本义 。如:烽堠 古代记里程的土堆。堠,牌堠,吾里一堠。——《玉篇》 注:慈利亚门关,位于慈利城北10公里,石山夹峙,中间仅容一人通过,险峻异常。 (二) 又云: 四塞雄关,跨溇吞澧; 一山乱石,走云连风。 溇、澧:详见对联话品读(13) (三) 又云: 守险说一丸泥封关,由汉而晋而唐而宋而明,阅二千年割据兴亡,独此山无恙; 登高看五大洲变局,曰亚与欧与澳与非与美,合九万里纵横扫荡,倘我后有灵。 1、一丸泥: (1).一颗泥丸。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明史·河渠志二》:“河至 清河 凡四折而后入海。 淮安 、 高 、 宝 、 盐 、 兴 数百万生灵之命托之一丸泥,决则尽成鱼虾矣。” (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 元 ( 王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谓 函谷关 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2、封关:封锁关口;旧时海关﹑银行等因假期或业务等关系停止办公或营业;谓把话说死﹐不再改变。引申为到此为止;到顶。 (四) 三都七姑山有七姑寺,予题联云: 大庇一方民,丛祠无恙; 遍行九州雨,神女不归。 盖循七姑之名,望文生义法也。按,此为虚写法。 1、七姑山:位于安徽省,于大障山和龙须山之间,峻峭挺拔,七峰并列,悬岩绝壁,云霭飘绕,远望如七姐妹聚首亲呢。 “求仕之第一灵山”,以供奉掌管文运利禄的文昌大帝而闻名。它由龙须岭、玉球峰、文昌峰、地哑峰、指日峰、乞巧峰等七个山峰排列组成,姿态各异。七峰相依相偎,很像神佛仰卧在大地上。 2、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摘自【白藏阁】释义:关于“七姑”的事实太少,于是作者从虚处写来:说“七姑”庇护一方百姓,而其“丛祠”还完好;她为民九州行雨,顾不上回家。望文生义,原意是只从字面牵强附会,不求确切了解词句的内容。这里意思是从“七姑”二字字面而生发出联语。这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启发:当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却还要说、还要写,甚至是必须说、必须写时,便可从“虚处”写来,“望文”而“生义”。 (五) 又,旧题明土司吴君墓联云: 昔扰荆蛮,历汗马百战场,说分茅有九溪父老; 今非明社,剩卧牛一抔土,问守冢到几叶儿孙。 按,此为实诠法。 摘自【白藏阁】释义:上联写明代土司吴某,曾袭扰“荆蛮”,身经百战,到“分茅”(分封王侯)时却首先想到父老乡亲;下联说如今已经改朝换代,吴某仅剩一座墓葬,也不知道守墓的子孙到了第几代。卧牛,即牛眠之地,指卜葬的吉地。“实诠法”意指以写实为主,如实诠释。 (六) 王缉堂举人正熙为予述人数联,均有可诵者。 一、子产祠云: 有惠人心,可来兹地; 无君子德,莫登此堂。 子产祠: 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政26年后病逝。子产为官清正廉洁,居高不谋财,功赫不邀封,死后家里没有钱厚葬他,郑国百姓纷纷拿出家中的金银珠宝和首饰,送到子产家。子产的儿子遵照父亲生前遗嘱坚决不收,他自己背土把子产葬在新郑和长葛交界处的陉山的乱石之上。这是根据子产的遗愿,生不与百姓争财,死不与百姓争地,把墓朝向郑国方向,以示永不忘本。郑国百姓在他的墓地(今新郑市西南约十公里的径山顶)附近修建子产庙祭祀他。《水泾注潩水》: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杜亢凯言不忘本。”修庙之外,又在新郑县城西关外和其封地郑州修建两处子产祠(又称大夫祠),春秋两祭,永志纪念。 知晓子产其人,此联自然不难理解。 |
|
来自: 青洛qtmefyxrk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