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GXF360 2017-06-21
绍兴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绍兴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赵春明1,赵 栋2

(1.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312000,绍兴;2.浙江省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312000,绍兴)

关键词:河长制;管理网络;河长体系;工作保障;绍兴市

绍兴市是一座拥有2 5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全市共有河道6 759条,总长10 887 km,总水域面积400多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6%。其中中心城市规划区水域面积占14.7%,位列浙江省第一。2012年10月,绍兴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在绍兴市区主要河道实施“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市区二环以内的49条主要河道采取河长制管理模式。2013年中共绍兴市委办公室、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绍兴市“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全面建立河长制。

绍兴市始终坚持把落实好河长制作为推进长效治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在全市建立了覆盖每条河道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

一、抓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管理网络

1.出台实施方案

《绍兴市 “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并明确了河长制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河长设置、责任体系和考核管理等相关事项。各地按照省、市要求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为全市河长制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平台。

2.健全组织网络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责任体系(市、县两级河长分别配置联系部门),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同时联系部门协助河长开展具体工作。

3.建立工作制度

建立完善了河长巡查制度、例会和报告制度、流域协调机制、“一河一策”治理机制、投诉举报受理制度、河道保洁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

二、抓规范引领,全面推进河长治河

1.标准化公示

做到有河必有河长,有河长必设公示牌。所有河长公示牌上都统一公示河道名称、河道长度、起止点信息,河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河道整治目标、河长职责,监督电话、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投诉举报。按照可识别、可定位、可举报的要求,对全市39 280个入河排污(水)口进行了标识公示。

2.精准化治理

全市镇级以上河长河道全部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明确河道治理的各级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属地政府;县级以上河长河道年度治理目标任务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水质功能要求,通过截污、清淤、整治等综合措施,重点突出源头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治水。每年绍兴市财政局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奖励投入大、工作出色的河道整治项目,激发各级河长治水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河道水质水环境。对入河排污(水)口中摸排出来的雨污混流、废(污)水处理排放口,实施“一口一策”,挂号整改,销号管理,制定整改方案,排出时限,落实责任,实施封堵或分流,从源头上截断污染源。

3.流域化配置

2013年,绍兴市设置了35条市级河道,由35名市领导任市级河长。经过2年多的治理,大部分市级河道水质已明显好转。但绍兴平原河道大部分都互相连通,因此以区域化和流域化重新配置河长会更加合理。对市级河长管理河道按流域和片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由原先的35条市级河道调整为25个流域 (片区)65条河道,将原来一位市领导任一条河道的市级河长调整为一位市领导任一个片区或一个流域的市级河长,并创新设立鉴湖上游、古城及下游河道总河长,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水,扩大治理范围。同时遵循以身作则和综合治理原则,根据河道水质现状,按照治理难易程度排定市级河道,由市委书记、市长和常委领导担任治理管护难度最大的河道的市级河长;市人大、市政府领导依次担任其他河道的市级河长;市政协领导担任全市“两路两侧”可视范围及主要景区周边河道市级河长。做好河长相关培训、调整、协调等配套工作。

4.电子化巡河

为推进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绍兴市“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水城办)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共同开发覆盖绍兴全市范围的河长制APP移动巡查终端系统。该系统包含用于手机端的“河长通”APP和用于电脑 PC端的“绍兴河长通管理平台”,各级河长巡河时须先点击“开始巡河”,巡河结束时再点击“结束巡河”。其间如果发现有杂物漂浮、河岸坍塌、污泥淤积等问题,河长可选择或填写问题类型并拍照上传。系统实时记录河长的巡河轨迹和情况,督促河长履职到位、精准巡河,保障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信息传递的顺畅性,促使河长制成为推进绍兴治水的长效机制。

5.社会化评价

在市级各主流媒体开设 《当好河长》新闻栏目,市级河长带头针对各河道目前存在的短板,尤其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畅谈河道治理的思路举措,并做出工作承诺,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为“五水共治”做出积极贡献。在“绍兴河长”微信平台开设了《河长谈护河你我来点赞》栏目,邀请各乡镇(街道)总河长来谈谈他们在护河治水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树立工作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营造了基层河长履职的良好氛围。

6.全民化参与

除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各司其职外,绍兴市还有一批“民间河长”:包括 “党员河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村嫂河长”等。在嵊州市,有2 000多支村嫂护水队,有万名义务监督员,村嫂们每天巡河,劝止危害河道的不文明行为,掀起了全民治水管水的热潮。2015年以来,绍兴企业为治水工作捐款超过3.4亿元,还当起了“五水共治”的“养护者”和“管理者”。新昌县小将镇商会34家企业共捐赠护河资金77.5万元,认养河道80多km。

三、抓工作保障,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

1.强化河长履职保障

各地均制定了基层河长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提高基层河长巡查履职能力。原则上新任河长要及时接受培训,基层河长两年内轮训一次。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基层河长履职,及时将河道入河排污(水)口分布图、污染源清单、河道治理项目、河道水质等信息予以公布,为基层河长开展巡查工作创造条件。

2.强化管理人员保障

市里设立河长制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专门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全市开展河长制管理工作。各地健全县、镇级河长制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本地区河长制工作,加强对河长制工作指导、协调和督查。

3.强化工作考核保障

制订完善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采用平时抽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长实行单独考核。各级河长对所负责河道的各项治理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并与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实绩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表扬;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实行行政约谈、通报批评等措施,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四、结 语

目前,绍兴全市共设河长5 120名,同时建立一系列河长制工作机制,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治水各项重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河长一人多岗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制度设计、深化河长制管理等措施健全完善河长制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以及各级河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作用。 ■

责任编辑 郑 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7)06-0031-02

收稿日期:2017-01-11

作者简介:赵春明,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