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染的风采:80年代对越战争一名普通侦察兵的真实故事

 冬不拉拉 2017-06-21

相比于早已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老山,广西龙州的靠茅山却鲜为人知。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同样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与鲜血,牺牲与奉献。“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同样响彻在靠茅山的崇山峻岭之间……

鲜血震撼了年轻的战士

1982年,时年17岁的蒋志强老兵离开了家乡广西全州,来到了位于崇左的广西独立师直属队新兵连1排2班,成为了一名新兵,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年轻时的蒋志强老兵在部队的留影

新兵连的训练辛苦而又枯燥,作为体育特长生的蒋志强却应付自如,队列、射击成绩均很优秀。再后来,他被分配到了侦察连新兵排进行基本功训练。

相比于新兵连的训练,侦察连的训练更加贴近于实战,且更加具有针对性,格斗训练,侦察兵抵近射击,投弹训练等等,每一项训练都是为了真正的实战而准备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每一位血气方刚军人的至理名言。蒋志强老兵的艰苦训练,同样为日后参加实战并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训练结束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侦察兵,并且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打开蒋志强老兵的日记本,上面详细的记录了他所执行任务的具体时间,一些鲜为人知且尘封已久的的侦察作战经历逐渐呈现出来。

1983年3月6日,蒋志强老兵所在的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1排,奉命在靠茅山主峰旁的蚂蝗沟接应广西军区133师398团特务连牺牲的烈士遗体。这位烈士名叫蓝可尊,广西忻城人。在前几日,蓝可尊所在特务连从561高地出发,潜伏至658高地附近一个哨所周围。

趁这个哨所最后一班岗的越军哨兵换防之后,第一捕俘手蓝可尊扑向了在哨所门口的一个哨兵。可狡猾的越军竟然在哨所的周围埋设的发雷,蓝可尊与两名战友不幸触响了绊发雷,当场被炸成重伤。此时战友们的枪响了,愤怒的子弹射向了越军哨所,基本报销了这个哨所的越军……

在此战当中,蓝可尊与战友邓义朋,罗进开同时牺牲,由于种种原因,罗进开烈士的遗体没有抢运回国,至今仍然留在越南境内。

蓝可尊烈士遗像

蓝可尊烈士1977年入伍,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多次率队进行渗透侦察作战。他因为作战英勇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当中荣立一等功。在部队被改编之后,蓝可尊烈士依然选择留在了广西边防前线,此次行动也成为了烈士的最后一次行动!

当蓝可尊烈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遗体出现在蒋志强老兵和他的战友面前时,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当时广西军区133师的袁副参谋长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要化悲痛为力量。”经常深入敌后虎口拔牙的侦察兵,面临着比一般兵种更加残酷的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战场的残酷,加上侦察作战的特殊性,时常考验着侦察部队的体力和意志。为使部队保持战斗力,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采取了半年在边防前线战斗,半年回广西崇左进行休整训练的策略。就这样,在休整和战斗当中,蒋志强老兵逐渐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察兵,而时间也悄然地走到了1984年。

终于明白什么叫祖国的力量

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冷战当中的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而此时的越南在武装入侵老挝,柬埔寨之后,为了肃清盘踞于柬埔寨西部山区的抗越武装,越军多次发起扫荡,为了切断抗越武装的运输线,甚至侵入泰国境内,频繁在柬泰边境挑起武装冲突,造成泰国柬埔寨边界局势紧张。在中越边境的阵地争夺战当中,越军又频繁失利,但仰仗着苏联的支持,依然气势汹汹,频繁挑起事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军委在广西靠茅山和云南老山的作战计划在这一年开始逐步实施。

1984年2月,代号为“1305”的广西龙州靠茅山出击拔点作战计划已经进入倒计时,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的行动也愈加频繁。广西军区133师指挥机关多次命令师侦察连进行捕俘作战。由于军事素质过硬,蒋志强老兵也多次被选调到捕俘组作为尖兵。而担当捕俘重任出境捕俘的经历也让蒋志强老兵切实感受到了“祖国”二字的含义。

蒋志强在执行任务中

1984年2月的一个雨夜,蒋志强所在的捕俘组摸黑向边境地区行动,山路难走,加上要注意地雷和越南特工人员的偷袭,他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虽说越南地区接近于热带气候,但是二月份的中越边境阴雨绵绵,气温较低,蒋志强老兵的迷彩服下面套着一件毛衣,大雨已经让他的全身上下全部湿透,寒风已经让他瑟瑟发抖。在途中休整的时候,蒋志强老兵不得不和战友许学贤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坚强的意志,让捕俘组成员最终战胜了困难,顺利回到了我国境内。蒋志强老兵始终记得自己通过界碑时的情形,当他走过界碑回到祖国时,瞬间感到全身轻松,万斤重担瞬间消失,紧绷的神经在此时终于松弛下来。

(头顶越南军帽身着迷彩进行侦察的蒋志强老兵。注:越南军帽主要是我国援越抗美时期生产,我军侦察兵当时还装备这种越南军帽)

30多年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很难想象,“祖国”二字对于出境对越进行侦察作战的侦察兵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祖国”给了他们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南疆前线的精神支柱!

战士的绝命书

1984年4月25日,“1305”广西龙州靠茅山出击拔点作战计划进入了最后准备阶段,广西军区133师的指战员们早已做好一切准备,只差一声令下,就向靠茅山主峰823高地发起攻击!在宣读了战场纪律之后,广西军区133师的每一位将士都写下了“遗书”。

从569高地拍摄的靠茅山主峰823高地

时年19岁的蒋志强老兵又一次面临着生离死别,流血牺牲。怀着既紧张又焦虑的心情,蒋志强老兵给家人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亲爱的亲人们,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写信了,我怀着激动惜别的心情给你们写信。你们收到信后也许我已经不在人间了,到了没有苦恼,痛苦,是那样静谧的极乐世界,无声无息地长眠于地下…… 这次靠茅山作战是为了严惩越南小霸,打出军威,国威。作为军人我能参加这次战斗是我的骄傲,自豪。战争是残酷的,死与不死我不在乎,就算死了你们也应该为有我这样的一个儿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的战友为了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不幸踩响了越军的地雷,在生死前面首先考虑到的是战友而不是自己,他们崇高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下辈子才能报答你们的恩德。

此致

崇高的革命敬礼

你们的亲人蒋志强遗笔

1984年4月25日

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中越边境的出击拔点作战首先在云南老山打响,凌晨6时左右,广西军区133师也向靠茅山开始了火力准备,152加榴炮,122榴弹炮,各类火箭炮向越军据点进行了猛烈的轰击。经历过这次战斗的老兵们都记得,靠茅山前线的炮声震耳欲聋,越军阵地前沿陷入一片火海,离靠茅山前沿二三十公里的地方都能看见,我军的炮火映红了半边天。

在云南老山方向发起总攻的1小时54分钟后,14军40师118团进攻部队冲上了老山主峰,此时的老山主峰已经被我军控制。而在广西方向的靠茅山前线,广西军区133师却接到了“战缓”的命令,133师各部队并没有在这一天向靠茅山主峰823高地发起攻击。进而我军在靠茅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作战。在我军的强大炮火打击之下,越军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频繁袭扰我军阵地。

越南特工始终没有闲着,不断地向我军阵地进行袭扰。为了在夜间不暴露自己的火力点和位置,蒋志强老兵给手下的战士们下令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开枪。一旦开枪,可能会引来越军的炮火袭击。上级命令蒋志强老兵守卫在6号7号高地结合部的一个临时观察哨里,在这个地方视野开阔,能看见越南的农田还有村庄。为了防止越南特工的偷袭,蒋志强老兵将阵地前沿摆满了已经打开保险盖,拉出拉火环的手榴弹。

当蒋志强老兵守在观察哨的时候,他发现阵地前沿有疑似越南特工队偷袭的踪迹,隐隐约约看见了越南特工的手电的光束。这一下可不要紧,越军的数发迫击炮弹伴随着划破空气的尖锐响声落在了观察哨的前方!

时至今日,每当蒋志强老兵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都十分地感慨,如果这几发炮弹稍微往后一点,他也不能在这里回忆过去了,幸亏命大!

胆大心细的排雷英雄

1985年1月7日,蒋志强老兵所在的侦察分队经北山、阮利后到达金刚山480高地34号界碑处观察班崩地区的地形,而后进入444高地进行观察。蒋志强老兵说,在山岳丛林地区进行渗透侦察,行动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队形,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几米的距离,特别是在分队的行进过程当中,这也是为了防止越南特工的突然袭击,保证整个行动分队的安全,在茂密的山林间穿梭,看似蜿蜒曲折的小路往往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当行动分队走上444高地山顶之时,蒋志强老兵作为尖兵走在一条与人同宽的一条山路上为侦察分队开路,与他一起行动的,还有他的好兄弟好战友卢日胜老兵。当时蒋志强老兵迈步走过一个草丛,疑似两颗连环绊发雷的影子呈现在了他的面前,蒋志强马上对战友们说:“有地雷,拉开距离,卧倒!”

面对此种情况,他也非常紧张,但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卢日胜老兵和其他战友的安全,蒋志强老兵当即决定,拆除这两颗连环绊发雷。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在前拆除地雷,卢日胜老兵的心里除了担忧还有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蒋志强老兵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从一名地方青年在艰苦的训练和磨练当中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察兵。

蒋志强老兵立功勋章

拆除地雷对于侦察兵来说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的,加之中越边境的地雷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也是世界罕见的。蒋志强遇到的是一颗绊发雷,他将手表和冲锋枪都交给了战友,这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排雷是一个技术活,既需要姑娘般的细致,更需要无所畏惧的意志,绊发雷的拉线一般以细为特点,稍不注意就会触碰到拉线。

轻轻地拨开草丛,蒋志强老兵慢慢地找到了绊发雷的拉线,顺着拉线,他拨开更深的草丛,找到了固定桩。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就能马上解除了,在排除绊发雷的时候,需要稳住固定桩,一旦使固定桩偏离,就有可能拉开插销击发绊发雷。与此同时,蒋志强老兵一手扶住拉线,慢慢地摸向了作为绊发雷爆炸装置的越南制仿苏联F1手榴弹,拨开草丛,剥去周边的土壤,绊发雷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

蒋志强握住击发装置,用剪刀剪断插销处的拉线,只听“嘎嘣”一声,线断了,此时蒋志强才舒了一大口气。将拉线绕在地雷上,随后他又以同样的方式拆除了第二颗雷,死神终于被赶跑了!

由于蒋志强老兵在排雷当中处置得当,作为“侦察英雄”英模代表的广西军区133师侦察参谋覃显凡在柳州巡讲时,记者们从覃显凡那里获知了蒋志强老兵的故事,将他的故事以“他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蒋志强老兵排除连环绊发雷的英雄事迹。

广西军区133师首长在庆功表彰大会上与部分立功受奖干部战士的合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85年,对于饱经战火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央决定裁军一百万。广西军区133师也在这一百万当中。1985年底,133师侦察连与133师一起,结束了他们短暂而又辉煌的历史,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最后的力量。

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

作为侦察连的一员,蒋志强老兵的故事只是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辉煌战史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步入中年,仍然为了生计而奔波,为了未来而忙碌。某些媒体访谈类节目对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侦察作战历史的失实报道,深深地刺痛了老兵们的心。铭记历史,不光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启迪。“莫让历史随风飘逝”,共和国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历次对外自卫战争参战老兵们的浴血奋战。

133师侦察连

已经记住的是,在广西方向的中越边境上,有一个叫龙州的地方,这里承载着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和1979年之后对越作战参战部队的足迹,许许多多对越作战的烈士们都长眠在这里,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蜿蜒的堑壕,献给了祖国的边防!秋雨回顾,春风重复,这令人肃穆的神圣陵园时刻提醒着我们,共和国拥有着这样一段令人感动而难忘的历史。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永远飘扬着对越作战参战军人的血染风采!

大嘴侃历史:解密中外野闻秘史,探索神奇有趣世界,分享百年历史老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