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 | 音乐让我们如此靠近大海

 心静如水D 2017-06-21



A Cup of Ocean


只有大海是永恒的,

亿万年不变的形态。

浓稠如土地,透明地像个奇迹。

——田艺苗


音乐让我们如此靠近大海



 

01

莫扎特·《伊多梅纽斯》


莫扎特一直以写喜歌剧闻名,《伊多梅纽斯》是他最知名的一部正歌剧。剧情富有戏剧张力和想像力,其中有我们对希腊神话的的全部想像:特洛伊战争,希腊小岛、被俘的公主,爱情,亲人间的恩怨、誓言,瘟疫,祭祀,海神。莫扎特还给岛上的姑娘们写了各种舞曲。——田艺苗


《伊多梅纽斯》是一部标志着莫扎特(W. A. Mozart)歌剧创作成熟的正歌剧,以丰富的管弦乐和声、美妙恢宏的音乐、离奇曲折的剧情位于世界经典歌剧之列。


这部歌剧剧情取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特洛伊战争中,克里特国王伊多梅纽在归途因遭遇海上风暴,向海神发誓只要能平安回归故里,愿将看见的第一个人祭献给海神。岂料登陆后第一个迎接他的人竟是自己的儿子伊达曼泰。伊多梅纽弃约让儿子出逃去避难,克里特岛遭到海神的肆虐报复,到处流传瘟疫,伊达曼泰准备迎接死亡,在关键时刻深爱他的少女伊利亚自愿为爱人牺牲,海神被两人的爱情感动,传命让伊多梅纽退位,由伊达曼泰继位并娶伊利亚为王后,在众人的欢呼中伊达曼泰登上王位。在这部悲喜剧中莫扎特首先采用了庄严的D大调序曲,寓意着全剧庄严的英雄形象,尽管全剧中悲剧色彩的人物刻画大量地使用小调旋律。在每一幕的戏剧性场景中,如大祭司、神的口谕、海神以及大合唱总是给予了超自然的力量,以象征着不可抵挡的冥冥之力。


莫扎特
《伊多梅纽斯》

剧照


 

02

普塞尔·《狄朵与埃涅阿斯》


看一个“水箱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迦太基的女王唱起古老的哀歌,六位舞者正在水箱中嬉戏追逐。在普塞尔生活的年代,歌剧还没有定型,英国人却好像天生懂戏剧,女声二重唱多么优美,长长碎碎的哀歌你会在最后一刻听懂。热恋中的灵魂反正都会死掉,这水中之舞是为了歌颂谁的轻盈谁的哀愁?——田艺苗


《狄朵与埃涅阿斯》是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rcell)创作的三幕歌剧。该歌剧取材于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演绎了北非女王狄朵和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爱情悲剧。在第三幕《迦太基海港》(The Harbour at Carthage)中,埃涅阿斯的船舶升火待发,船员合唱航海之歌。巫婆及二魔女见状欣然色喜,预言狄朵必死,而迦太基亦将毁灭。狄朵来到,初闻情人即将离去。待埃涅阿斯走后,狄朵唱出悲怆之歌,也是她的生命绝唱《当我躺在尘土之下时》(When I am laid in earth),这是剧中最美的一首咏叹调,音乐形象美妙绝伦、感心动耳;也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哀歌”(Lament)之一。“水箱”版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由德国女编舞家萨莎·华尔兹编排。


普塞尔
《狄朵与埃涅阿斯》

剧照


 

03

沃恩·威廉姆斯《大海交响曲》


亲爱的,让我们一起去看大海吧,去看看梦想,看看永恒…这烟火时刻,依然是瞬间,依然是姿态。但是在这古老的海边看烟火,是如此美,如此盛大,如此不同,仿佛人生起伏浩荡叫人满心感激。——田艺苗


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为合唱、独唱与乐队而作的《大海交响曲》,有四个乐章:1.海浪百舸之歌  2.夜里独自在海滩 3.海浪 4.探索者。


1910年10月12日正好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的三十八岁生日,当天,在英国的利兹音乐节上,沃恩·威廉姆斯指挥并首演了他的《第一交响曲》“大海”。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曼彻斯特卫报》当时评价道:“无可否认,这场将绚丽诗篇转化为音乐的演出将威廉姆斯推入了第一流英国作曲家的行列。这部体现了英国航海传统和民族海洋情结的交响曲无疑是关于大海的乐曲中最伟大的一首。”人们一致赞同,这首交响曲很好地表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英国人对大海的感情。米夏埃尔·肯尼迪是一位英国的音乐史专家,也是沃恩·威廉姆斯传记的执笔人。肯尼迪写道:“沃恩·威廉姆斯本打算写一部比‘大海’交响曲更加伟大的合唱作品,但是最后出炉的成果中,没有一部获得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赶得上‘大海’这部早期作品,可以说,‘大海’是英国合唱声乐史上的巅峰之作。而且,它经受过了所有伟大作品必须经受的考验——那就是时间,随着岁月流逝,你可以在里面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而不是日渐枯竭。”


沃恩·威廉姆斯

《大海交响曲》

封面赏


 

04

布里顿·《四首海之间奏曲》


本杰明·布里顿的《四首海的间奏曲》选自歌剧《彼得·格莱姆斯》。后来作曲家将他们独立成一套组曲。四首间奏曲分别表现:黎明,星期日的早晨,月光,暴风雨。——田艺苗


《四首海之间奏曲》是英国伟大的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Edward Benjamin Britten,1913-1976)的著名管弦乐作品,以对海港景色的出色描写和音乐中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布里顿自幼从母学习钢琴,十七岁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钢琴,四年后辍学,为剧院和制片厂创作戏剧和电影音乐。1939年旅居美国,从事指挥和钢琴演奏。他在创作中尊重本民族的传统,又大胆吸收和运用现代派的风格、技巧。

四首海之间奏曲之一:“黎明”(Dawn)。这首将祈子与第一幕连接起来的间奏曲描绘出清晨大海边的一派景象与情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当然,更有人联想到海鸥的鸣叫和渺无人烟的荒寂海滩。 

布里顿
《彼得·格莱姆斯》

剧照


 

05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


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田艺苗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1843)是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创作的一部歌剧,英语名为The Flying Dutchman


《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贞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漫7年,上岸寻找就行,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的奔回船去。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红帆船此时亦沉入海中。剧终时,海中庄严的出现荷兰人和森塔的身影。

瓦格纳
《漂泊的荷兰人》

剧照


 

06

德彪西·《大海》


德彪西的《大海》被称为“交响素描”,就是用交响乐队来画画。怎么画呢?用精致而变幻莫测的管弦乐色彩。先画“黎明到中午的大海”,弦乐的震音描绘大海潮音,夜幕缓慢揭开,竖琴跌落海中,长笛音点燃了云彩,定音鼓如深处滚动的海浪,圆号和英国管淡淡的曲调勾勒出远处的水平线。——田艺苗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为德彪西(Claude Debussy)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德彪西

《大海》

封面赏

(图片来源:Behan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