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串标这事,不足为奇 今天特大妹要讲的是一个哭笑不得的事 现在,很多招投标形式都是 电子标书,网上投标 串标之前,想必线下工作已经安排妥当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网上提交标书了 这时候,坑来了 近日,北京某公司 用同一个MAC地址 提交了2个公司的2份不同标书 结果,被查出来了 这是铁证啊,处罚也下来了 ▼ 别说,这个坑被不少人踩过 最近,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查取来一起串标行为 也是3家公司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编制 所以 特大妹不得不提醒各位司机 电子投标,别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那怕你出门找个网吧提交标书呢? 另外 ▼ ① 自动筛查不同投标文件是否由同一台电脑制作 ② 自动计算汇总各项评分 辅助评审专家判断是否围标串标 ③ 各环节全程留痕,所有资料自动归档,全程追溯 能做到 动态监控、实时预警、智能辅助、全程记录 咱们都是搞IT的,别被IT系统搞懵逼了 现实中,界定串标,其实很难 因为相当隐蔽 只要你细节把控到位,基本很难抓到什么证据 但是,如果你犯一些低级愚蠢的错误 那么就是铁证,比如 ▼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很雷同 比如:签字笔迹一样;页眉页脚是一样的;报价清单表格一样...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比如:投标文件的错误之处也一样,就好比你考试抄袭同桌的错误答案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比如:A的材料装到B的袋子里;A的章子盖到B的文件上...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账户转出; ▌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 ▌不同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员为同一个人; ... |
|
来自: qingse1976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