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没那么好骗了,观众没那么好忽悠了,鸡汤没那么好卖了

 风临酒把2 2017-06-22

摘要:网友留言的故事,哪一个不比剧中真实而触动人心:老爷爷老奶奶常一起吃火锅老爷爷去世后老奶奶经常一个人点一个鸳鸯锅盯着发呆,失恋后在甜品店号啕大哭老板娘一直坐在对面递纸巾最后说哭吧我以前也这么哭过哭过之后还是要好好生活的,大学毕业最后一夜去常吃饵丝的店里老板娘说要走了最后一碗我得多给你加点饵丝没有一路顺风没有前程似锦,凌晨吃夜宵竟然看到两个当红名人对坐老徐泪流满面老王相对无言。本文首发于大鱼号UC名家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配谈人生。没有在深夜被放过毒的,不配谈美食。又有深夜,又有美食,再加上日版《深夜食堂》的好口碑,半个娱乐圈的明星班底,不差钱,又有取之不竭的中国生活素材,快得窒息的时代让人们在深夜慢下来,本可以拍一部像日版原创那样戳中全民柔软内心、治愈国民焦虑的经典,却拍了这样一部烂片,毁了深夜,毁了食堂,毁了原创。


看到这种完全不走心的翻拍,想起朋友讲过的一个故事,那段时间媒体正好报道某大学一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大面积抄袭另一大学学生的论文,几乎一字不差,连致谢都一样。朋友讲了他遇到过的一个奇葩,一个男生抄袭一个女生的论文,老师说他论文抄的,他还不认,老师翻到后面读了一段致谢:感谢520宿舍陪伴了我四年的好姐妹们。


当然,这部剧是翻拍,是买了版权的,不叫抄袭,可以冠冕堂皇地翻过来搬过来。但翻拍也要拍得认真一点,既然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拍给中国公众看的,在翻拍过程就应该尊重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有中国人的问题意识和关怀视角,体现中国都市夜归人的人生百态,这样才能把观众身份代入其中去感动、去思考、去品味和去痛哭。像这样照搬原剧故事、情节、台词、人物、生活、命运感,甚至连布景都不换一下,日本的居酒屋、清酒和美食,而不是中国人熟悉的大排档或夜市,太偷懒和漫不经心,完全没把观众当回事。


既然如此,其实只要把日版原创“翻译”过来就行了,日语翻译成汉语,还更原汁原味儿,这事网友自己就能干,干嘛要费这么大的劲烧这么多的钱,换一批中国明星把这部日剧重拍一遍、故事重演绎一遍――是你的表演比日本演员精湛?颜值比日剧演员高?镜头拍得比日剧美?还是台词背得比日本人熟?


实在看不下去的网友在网上“众筹”了很多中国式“深夜食堂”故事:路边的苍蝇馆子,烤串烤菜烤腰子,一群创业逼大谈AB轮上亿融资,小情侣卿卿我我,秃顶大爷吹牛逼中东局势美国割裂打进台湾,中年矮胖阿姨互相吐槽自己的儿子儿媳,中年猥琐男帮作沉沉地吹嘘认识哪个领导的二大爷。看看网友留言的故事,哪一个不比剧中真实而触动人心:老爷爷老奶奶常一起吃火锅老爷爷去世后老奶奶经常一个人点一个鸳鸯锅盯着发呆,失恋后在甜品店号啕大哭老板娘一直坐在对面递纸巾最后说哭吧我以前也这么哭过哭过之后还是要好好生活的,大学毕业最后一夜去常吃饵丝的店里老板娘说要走了最后一碗我得多给你加点饵丝没有一路顺风没有前程似锦,凌晨吃夜宵竟然看到两个当红名人对坐老徐泪流满面老王相对无言。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记得去年一个网红在微博上吟出这句迷人的诗句求下句时,引出网友上万句下联,那里面不是才华,都是深夜痛哭后留下的故事,和酒而饮。有酒,有泪,有风尘,《深夜食堂》却没能让我们看到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好故事。不是原著故事不好,而是那些故事都源于日本生活,是量身订做写给日本民众看的,中国人的生活、焦虑、痛点、泪点和问题意识不一样,所以对那些背景、美食、人物、命运、服装和故事完全无感,里面的一切好像都生搬硬套且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剧情,莫名其妙的感动,莫名其妙的抒情,莫名其妙的台词,莫名其妙的夸张表情,莫名其妙的切换,莫名其妙的鱼松饭和泡面,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莫名其妙的广告植入。赵又廷“马克的女儿”稍微救了一下场,可剧情却那么生硬,跟“深夜食堂”有什么关系呢,仍然莫名其妙。


不触及现实,就不足以触及人的心灵,经典的作品,总能让我们看到会心一笑的东西,比如要想写好大学生活,你要了解每个人的大学生活,身边肯定会有一个女学霸,一个死胖子,一个万人迷,一个撩妹高手,一个委琐男,一个文青,一个官儿迷,一堆学渣。――你一边看一边笑一边流泪,一边强烈地代入其中,总能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对应人物。可这食堂里每一个人都显得莫名其妙,好像都是外星人,表情总是很夸张的伊丽莎白,戴着墨镜的怪异老板,学霸级剩女,流浪少女,小杨老师,叛逆少女,都是“编”出来的,对不起,我们身边“查无此人”。


只能说,中国观众没有过去那么好忽悠了,钱没那么好骗了,眼泪没那么好赚了,鸡汤没那么好买了。这样抽离现实完全翻拍、不走心、没有诚意的烂剧如果能火,真的太没有天理了。


传统时代,剧评口碑易受操纵,花钱请几个影评写手在报纸上发几篇文章,制造某种舆论,就能忽悠很多一部分观众。现在不一样了,自媒体新媒体使话语权发生了转移,观众自己掌握了麦克风,烂剧就是烂剧,2分就2分,多半分都不给。水军也许能制造某种幻象,花钱也许能买一些好评,但一部剧是好是坏,总体口碑是扭转不了的。没有互联网的传播时代,观众的视野很窄,信息很封闭,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到外面的流行和经典,拙劣偷懒的导演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流行时差”翻拍一些外国经典、抄一些故事和创意,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毕竟观众没见过世面,容易被忽悠。但现在不一样了,网络时代,世界是平的,人们能从网上第一时间看到经典原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拙劣不走心的翻拍只会成为笑话。过去几届观众所经历的时代,又封闭,好作品又少,港台剧中熏出来的,一个“流星花园”就跪了。但这届观众是在网剧美剧日剧韩剧中泡出来的,审美越来越苛刻,真的越来越难骗了。


过去靠几个偶像就能撑起一部剧,现在不行了;过去靠卖点儿鸡汤就能赚足观众的眼泪,现在也不行了。无论是奇奇的故事,还是马克的女儿,都是传统鸡汤和日韩剧的套路,梦想,重病,死亡,寻亲,撕裂。该改的没改,不该改的却改了,把原剧“用丧的故事表达阳光态度”的精华给改掉了――导演最大的隔膜在于,不了解当下中国的网络和年轻人,远远落后于时代,不知道现代人对这种肤浅的砺志鸡汤是多么的反感,甚至充满叛逆地用毒鸡汤、丧文化和负能量去对抗那些小清新小文艺的骚,用“精神砒霜”对抗“心灵鸡汤”,消解那些不着边际的精神大保健。有个网友曾这样反讽过那种小清新热衷的鸡汤:


“一个广场舞大妈曾告诉我,如果她跳的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一位拾荒大叔曾告诉我,如果他翻垃圾翻得足够仔细,便能找回丢失的自己;一位环卫工阿姨告诉我,她每天都扫这两条街,七年都没扫净心中的瑕疵;一位碰瓷的大爷曾告诉我,只要他演的够逼真,就能骗过匆匆流逝的时光。”


看“中国食堂”,闻到的不是“舌尖上的中国”式美味儿,不是触动现代中国人深夜心灵痛点的人间烟火味儿,而是这种脱离现实、水土不服、故作深沉、不知所云的伪劣鸡汤味儿。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