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冥想,重建与自己身体的联结?

 鹩歌 2017-06-22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身外,今天工作怎么处理?电视剧是不是快大结局了?却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这一刻脖子是不是有些僵硬,精神是不是有些疲乏?肠胃是否有些不适?

我们无休止地驱使着自己的身体,挣扎着起床,吃专家介绍的营养食物,为了外在的形体去拼命减肥……我们希望身体听命于我们,为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刻也不停。却很少去倾听它,关爱它,真正了解它的需求。

直到有一天发现身体病了,痛感明显了,才猛然发现,原来身体已经承受了那么多,不堪重负了,好,幸好还有医生可以照顾它、治好它,交给医生就好。

如何通过冥想,重建与自己身体的联结?

然而压抑忽视身体的感受,这样却只会让我们的身体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这之前,就做出改变,重新建立与自己身体之间的联结,倾听它,与它交流,了解它想要什么,讨厌什么,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就会拥有轻松自在的身体,真正做到身心合一了呢?

太多时候,我们听专家说,听科研结果表明,人一天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少于8小时,每工作一个小时就应该站起来活动5分钟,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什么东西是有营养的,富含维生素C,对身体好,我们应该多吃。这些都是专家告诉我们的,而不是我们的身体告诉我们,它缺乏,它需要的。

可我们每一个人都太不一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DNA不一样,生活环境和习惯也不一样,我们无法以一刀切的标准,每个人都去照做专家说的每一句话。

就跟我们抚养小孩一样,我们能够什么都不问小孩,就听专家的,让小孩怎么学习,怎么吃饭,怎么睡觉,就一定能培养一个完美的各项都非常优秀的孩子吗?

对,我们以绝对的标准去对待个体了。

如何通过冥想,重建与自己身体的联结?

在找回自己身体感觉这个旅途上,其实是一个信心重建的过程,我们不再听旁人的建议,而是重新接收身体的建议,跟着自己身体的真实状态行动的过程。

总是能见到很多修习多年的冥想者,他们可能四五点就会起床,早餐吃的非常简单,有些人可能中午也只吃半个馒头,但却能维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有人惊呼:“这不是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吗!每天吃那么少,营养怎么能跟得上?!何况工作时间那么长,精力肯定跟不上啊!”

可这些冥想者,却往往精神很好,有着非常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可能通过与自己身体的联结发现,原来自己总是在吃完早餐后,大脑就变得迟钝,于是他们就会把一些难度较大的事情,放在早餐前去解决。

让自己去不断适应身体的节奏,与身体相适应相融合,是他们冥想多年带给他们的智慧。

很多冥想者也会习惯早起,如果问你,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起得来?你的答案,大概无外乎是意志力强之类。然而,这却并不是意志力作用的结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强迫自己早起,有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而这恰恰是与自己的身体沟通,慢慢地了解自己的睡眠节律,提升自己的身体觉知,而自然产生的一个结果。

很多用户在给我们的反馈中提到,感觉自己好像吃的少了,睡眠质量提高了,可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其实,这就是冥想练习,所潜移默化带来的。与自己的身体创建联结,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我们不再为了逃避生活,或者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爽而大吃大喝,也不再通过睡眠来逃避自己的生活。

如何通过冥想,重建与自己身体的联结?

当你越来越了解自己身体的时候,你就会跟它相处的很好,你会自然选择适合你身体的饮食和作息方式,你不再需要吃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花没有意义的时间的睡觉,而是去做对身体真正有益,去提供给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对身体的觉知,就让我们不把能量,全部损耗在“大脑和身体”的这场战争上。

慢慢你会发现,我们开始过着有质量的生活,而非数量的堆积,一种非常安静地当下状态,认真吃东西,认真睡觉,没有了之前的数量和时长,却感觉自己更加清爽和放松。

有质量的生活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我们需要的是与身心愉快的相处,共同去创造一些美好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把身心作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和填不满的黑洞。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名牌包,一辆豪车,可能满足了我们一时的虚荣,却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快乐的原因。

让自己慢下来,觉知身体的一切小细节,有意识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很多人为什么牙齿容易出血?很多情况下,是因为遇到紧张的时刻,会不自觉地咬紧牙关。还有些人因为大脑中的紧张感,会不自觉地加快进食速度,结果导致肠胀气……

从今天开始,每天花点时间,可以下载Now正念冥想APP,每天跟随老师的引导声音进行练习,与自己的身体创建连接,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它和谐相处,让一起自然而然,你才会获得真正的放松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