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芍药

 圆角望 2017-06-22

    钱续坤

    面对不胜枚举的植物品种,如果你不是比较关注或者颇感兴趣的话,往往会发生望文生义的尴尬场景。比如看到“芍药”二字,我就曾经偏颇地认为:“这是一种中草药!”并且想当然将其与“茯苓”、“杜仲”、“田七”之类联系在一起,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形状,有哪些特性,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及至真正地观其颜,闻其香,尝其味,这才不得不为自己的浅尝辄止与孤陋寡闻而哑然失笑。

    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芍药的确是一味中草药。翻阅《本草纲目》、《本草经疏》、《本草衍义》等经典医书,不难从中为自己的偏颇认知找到很好的佐证;后世医者还以东汉张仲景常用代表方剂为依据,总结出了芍药的七大特点,即调和营卫、敛营解痉、疏肝和胃、通结缓下、止痢解毒、活血祛瘀、安胎止漏等。那么芍药的神奇功效,到底体现在花上、叶上还是在根上?不敢再次断章取义的我,只能谦逊地请教大方之家,得到的答复是:芍药被称为“女科之花”,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而是在于它的根好;其根鲜脆多汁,富含芍药甙、牡丹酚、安息香酸等特殊成分,用途因品种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这无疑消弭了我在认知上的第一个误区。

    难道还有第二个误区?是的,时光得倒退到十多年前的一次踏青。当时路过一处偏僻的农家小院,无意中发现里面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于是赶紧叩开门扉,兴致勃勃地前去欣赏,拍照。那娉婷妖娆、灿若烟霞的形态,那香清粉澹、高贵迷人的气质,让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赞道:“这些牡丹真是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呀!”想不到站在一旁的大娘笑呵呵地纠正道:“小伙子,这些并不是牡丹,而是芍——药——”芍药?!对花朵识别得并不是很多的我,窘得满脸通红,只好俯下身来仔细打量,果然发现两者之间确有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叶形上,牡丹的叶片较宽,像个巴掌伸开,呈长椭圆形或卵形;而芍药的叶片较窄,呈狭椭圆形或被针形;再次体现在花朵上,牡丹的花朵多单生在花枝顶端,而芍药的花朵多簇生在枝叶之间,并且牡丹的花径要比芍药的花径稍大一些。后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它们在花期上也有早迟之分,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竞蕊,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绽妍;因为芍药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宋代王禹偁的《芍药》诗就写道:“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

    其实在对芍药的认知上,还存在着第三个误区。尽管芍药享有“花仙”、“花相”的美誉,且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但它本质上却是一种草。陈奕纯在散文《被遗忘的芍药》中就曾经写道:“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不可思议吧,这些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或浅红的芍药,竟然会是一种“可治病的草”?世间万物就是这般充满着妙趣,在植物的分类上,牡丹与芍药同科同属,都是芍药科、芍药属,但是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药是草本植物,这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将离草”就是芍药的别名之一,其典故出自《诗经·郑风·溱洧》,赠人以芍药,主要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在对芍药的认知上,是否还存在着疑惑的地方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我再也不会出现以前那种窘迫之态了,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冒充行家里手,头头是道地介绍起其花、其根、其叶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