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析缓解老城区停车矛盾的综合措施

 GXF360 2017-06-22
探析缓解老城区停车矛盾的综合措施

探析缓解老城区停车矛盾的综合措施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Old City Parking

文/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谷兴博

老城区停车位配建水平普遍较低,合理制定老旧小区停车发展政策与策略是缓解其停车矛盾的有力措施。老城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小客车快速增长、停车位配建不足、车辆随意停放且城区内部空间有限等。通过对老城区停车趋势的判断,提出综合治理、多元化、市场化的停车发展思路,从政策机制、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停车发展建议。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及使用量迅速增加,停车矛盾逐步凸显,影响居住区环境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引起政府和社会群体的重视与关注。

老城区中的旧小区存在车位不足的情况,特别是老旧小区集中的城区地带,停车位需求量与供给量严重失衡。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老旧小区的住房与人口居住量密度较高,使小区内部和周围的道路容量较小,基础停车设施较为落后,服务配套严重不足。老旧小区中停车难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绿地规划与广场设施等公共空间建设遇阻,包括消防通道与市区道路的建设等也面临着高要求与高难度的矛盾。为了保证老旧小区周边的环境与停车关系的良性发展,亟需探索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以改善老旧小区周边环境。

1 老旧小区停车现状

1.1 建设预期停车位不足

停车供需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居住区停车建设严重不足。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完善,车位水平较低(见表1)。相关政策中对普通住宅的停车位要求仍未有足够重视。1998—2003年所执行的停车配建标准较低,其后的住宅小区停车配建标准才有了明显改善。

表1 老城区停车位供需情况

停车位缺额/(个/户)配建停车位 挖潜停车位 户均拥有 日间需求 夜间需求停车位供给水平/(个/户) 停车需求/(个/户)建筑年代历史建筑 — 0.04 0.04 0.07 0.09 0.05 1980年前建成 — 0.06 0.06 0.09 0.13 0.07 1980—1998年建成 — 0.10 0.10 0.16 0.21 0.11 1998—2003年建成 0.08 0.08 0.16 0.24 0.29 0.13平均值 0.02 0.09 0.11 0.18 0.22 0.11

1.2 小区内车辆随意停放

停车位严重不足造成居住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不便,影响消防车与急救车等车辆的通行,为居住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为解决居住小区停车难问题,目前多采用小区内部道路、临时闲置用地、内部绿化带等改建停车位。此外,车辆的增加与居住小区环境的建设逐渐呈现饱和状态,使车辆在夜间停放时常放置于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上,且比例不断增加(见图1)。

图1 小区乱停车现象

2 解决居住小区停车难的措施

2.1 发展思路

基于基本停车位的私有属性,逐步厘清小区内停车位产权归属问题,明确受益和权责主体。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从使用者角度入手,通过政府拟定的政策正确引导停车位建设。老旧小区在停车位的建设上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

1)停车问题可以理解为交通问题,因此延伸至社会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并放置于社会治理体制中加以解决。

2)停车问题需要从建设过程、规划设计等角度出发。

3)停车问题不能从浅层面进行分析,需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处理,特别是与整体交通系统的协调配合,老旧城区的停车发展出路在于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与需求调控策略上。

4)注重停车主体的多元化,应积极鼓励政府对相关企业和街道社区进行停车问题的整治,保证发挥其自身的最大功能,努力为停车主体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

2.2 发展途径

老旧小区中的停车治理问题需考虑停车秩序、停车潜能以及供给关系等多种因素,突出强调优化并建立完善秩序,以此改善供求关系,实现结构升级与供需平衡的目的。总之,先创造优良的环境,注重引导管理,保证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建设和谐优美的居住小区。各管理部门应采取主动措施,加强引导并缓解矛盾,在提升小区品质的基础上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改变老旧小区的车位供求问题。

老旧小区停车治理举措如下。

1)强化道路内部停车管理力度,针对违法停车进行处罚。

2)提升路内停车的收费标准,日间为主要收费时间,夜间收费标准应注重限度,保持原有水平。

3)规范并完善停车秩序,增加路内停车位。

2.3 加快停车相关政策体系建设

通过制定一系列停车指南,详细介绍小区周边停车规定,定期排查停车引导交通标志和地面标线的设置情况,让出行者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停车设施。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停车设施进行管理与维护。

为保障老旧小区停车服务的可靠性,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严格执法减少不合理的停车行为发生(见图2)。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措施来提高停车服务效率。对于停车罚款有异议者,执法人员可迅速对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做出反应。同时,大力发展网络在线服务系统,使出行者信息获取更加方便。

2.4 发展准则

老城区中的老旧小区解决停车矛盾需坚持3个准则。

1)关注政策,积极参与 老旧小区的停车位在改进过程中多由政府承办并向市场转变,政府负责拟定相关停车标准并管理监督,为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保驾护航,鼓励社会投资,推动停车场建设的发展。

2)重视停车秩序的稳步发展,以此作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重要基础。

3)供给定量需求 结合每个片区的实际情况,整合有限的配套设施,严抓落实停车的供需特征,注重量入为出、量体裁衣的停车场建设策略,切实保证将老旧小区停车发展措施落实到位。

3 老旧小区停车发展策略

3.1 差别化停车供应和收费政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停车市场逐渐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形式。根据城市用地性质与开发情况的不同及周边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异,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停车配建标准。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停车费率,以调节停车位的使用,并最终优化交通结构。城市停车收费并非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科学经济政策,充分考虑道路空间,合理调控城市交通,治理陆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3.2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大力支持与鼓励下,传统的政府主导推进方式实施过程较为复杂,且见效慢,所以需要经过不断地创新与改善来寻求新的停车产业发展途径。当前很多城市采用的停车策略多是浅层面的对策,缺乏战略层面的引导。如果想要获得实质性发展,就应积极宣传停车场的商品属性,且政府积极规划发展战略,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由下而上进行探索,以此转变为自制化管理。

各城市的停车产业化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始终关注政府调控与居民小区自治相结合。保证小区的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与政府的实际统筹相呼应,在政策及法规的指导下实现小区停车场所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利用有效机制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转向市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3.3 引导城市中心转移

据调研,欧洲多个发达城市逐渐将停车需求管理作为交通基础组成部分,如伦敦、巴黎等大型城市多为限制中心的小区,规定建筑物所配置的停车数达到上限,因此引导汽车逐渐向外围城区转移,由此实现形态与数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态势,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严格控制路内的停车时间,着重普及便利的配套设施,提升利用效率。

日本的核心思想是结合完备的停车政策与法律法规,对老旧小区的停车规划采取限制措施,在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控制好停车位供给的规模、转移更多的老城区交通量。

4 具体策略

4.1 高效利用城市道路——建设路内停车

发展路内停车场主要是建设小规模的、停车位小于10个的路内停车场,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资源解决大部分停车需求,提高整个城市路内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4.1.1 路外和路内的停车有效使用,制定两者之间和谐关系

老城区中的停车位处于长期无序使用的状态,根据新拟定的收费标准,有助于满足当前路内与路外的停车收费比关系,短时间内使路内的收费低于路外,通过较低的收费标准满足短时间内停车的实际需求;长时间内停车要高于路外的收费标准,通过较高的收费来抑制路内的停车位需求,保证长时间停车优选路外的停车场,提升了设施利用率。

图2 采用法律措施规范停车

4.1.2 收费技术创新

新一代路内停车收费管理模式在突破传统收费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并建立了手机收费模式,健全了便利便捷、结算快速等特点的道路停车收费管理体系。这种收费方法主要采取“非人工”“无纸化”的电子收费模式,方便了车主自助支付的过程,保证了系统自主运行,避免传统人工收费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减少占地(见图3)。

图3 电子收费模式

4.2 积极推进小区内外停车资源共享

由政府部门作为主要源头,在物业、停车企业及车主等共同参与下,建立规范的程序与保障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探索出适应目前各城市现状的停车共享(即潮汐式停车)模式,有效整合停车资源。即白天将居民区的停车车位空闲出来,让附近需停车的人员及时停车;夜晚将商业区的空闲车位供居民停车。建立社区与居民自治管理机制,把居民、物业及社区单位等需求纳入服务体系中,确保通过政社合作、政企合作、政府内部加强协商的方式,尽可能利用有限空间,扩大车位供给能力。

5 结语

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改善属于一个较为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应在挖掘城市空间潜能的基础上,提供基本的停车设施,这个过程需要与城市交通战略协调一致。老旧小区停车发展策略包括推行差别化停车供应和收费政策、以价格杠杆调节需求、引导城市中心转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等。但基础建设的系统性仍需完善,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的利用。同时,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和执行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强化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朱礼.“停车难” 难在政策[N].中国城市报,2016-04-11(13).

[2] 袁潜韬.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供给与管理[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 林群,张晓春,李锋,等.从理念到行动: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4] 吕国林,孙正安.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探索[J].城市交通,2014, 12(1): 12-17.

[5]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综合施策缓解停车难[R].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2015.

谷兴博,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