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匕 次注《素问》名千古 传承运气第一人 杏林愚生| 文 阝 勹 廴 匚 厶 开 篇 在遥远的唐代,有一位医家,传承其师之志,历时十余载,在年近古稀之时,完成了《黄帝内经素问》的编次注解。也就是在这次注解中,他补入了失传已久的“七篇大论”,第一次将五运六气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系统完整地展现在后世学人之前。他就是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被称为“传承运气第一人”的唐代著名医家——王冰。 穿绸常思养蚕户,饮水不忘挖井人,今天,学习五运六气的我们来一起追思这位伟大的医家。 王冰 王冰,自号启玄子(清朝避讳,称其为“启元子”),生卒籍贯不详,一说约生于公元710-804年。北宋·林亿等新校正《内经》时言:“按唐《人物志》,冰,仕唐为太仆令,年八十余,以寿终”。《四库全书总目》言:“冰名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为京兆府参军。林亿等引《人物志》,谓冰为太仆令,未知孰是。然医家皆称王太仆,习读亿书也”。从中咱们至少能得到两个信息:一、王冰很长寿,活到八九十岁;二、王冰当过官,太仆令,或者是京兆府参军。 力 彑 -?- 王冰生平 夂 小 我们再通过王冰次注《素问》时的自序来了解他的生平一二。 该序文写于唐宝应元年(762年,宝应是唐肃宗的年号),序中言“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弱龄”即“弱冠之龄”,20岁左右,从中可知,王冰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仰慕黄老之学,喜好养生修道,后来又很幸运地获得真经传授,恭敬地以之为鉴,学习应用。他认为《素问》“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可惜当时的《素问》只有八卷,而且“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在这种情况下,他立志要重新编次注解《素问》,以传后世,所以“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在不断努力之下,他不仅重新编次《素问》,而且补入了其先师张公所传秘本“七篇大论”,第一次全《素问》“九卷八十一篇”之数(王冰把《素问》重新编次成二十四卷)。 他次注的《素问》也成为了我们现在学习应用的通行蓝本,此功大矣!虽然“七篇大论”是否为《素问》原文,还有争议,林亿等人言其文可能为《阴阳大论》,但若无王冰此举,后人难识《素问》全目矣!五运六气学说亦无从谈其系统完整。所以称其为“传承运气第一人”,不为过也。 王冰是一位医学大家,也是一位经学大家,但后人对他非议者亦有之,甚者认为他注解《素问》搬动篇次,又补入“七篇大论”,扰乱《素问》原来之次序,是将医学拖入到家虚无中去。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公正,不符实际的。《内经》在古代也属道家经典之一,王冰之次注,融会贯通,大有益于后学,是应该认真学习,继承发扬的。 王氏一生“瞿瞿勤勤,以求明悟”,济世为民,志向高远,“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君臣无夭横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其品格志向及其医学成就皆足以让我辈敬仰。世传王氏著作,除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外,还有《玄珠密语》一十七卷、《天元玉册》二十八卷、《元和纪用经》一卷、《昭明隐旨》等。林亿等新校正时,认为《玄珠密语》《昭明隐旨》《天元玉册》皆为后人伪托之文,但认为这几本书也“颇有发明”,未提到《元和纪用经》,故后人推断这四本多为伪书。从内容上看,《玄珠密语》主要对五运、六气、气运加临的各种格局、气候概况特点及其占候方法等加以论述和解释,补充王冰《素问》注的不足;《天元玉册》内容较深奥,突出从天度、气数的角度论述五运六气,对五运交司时刻、所至时刻、六气升降、六郁气化之理等进行阐述分析,对灾害学、脉学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元和纪用经》则切合实用,又名《启元三章》,上章论“六气用药增损六法”,中章列“五味具备服饵九法”,最后列效验八十一方,清代程永培(瘦樵)称其方效佳,“执方疗病,辄应手愈”。《昭明隐旨》未见其书,据林亿等言,其书三卷,“与《天元玉册》者正相表里,而与王冰之义多不同”,待考。 总之,王冰编次注释《素问》,系统整理五运六气学说,在祖国医学史上功不可没。他不仅对《素问》各篇进行了调整、归类、校勘,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对全文做了全面的注释和发挥,使其学术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他所整理的《素问》传本成为后世医家研究该书的蓝本,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威,白卫国.五运六气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P38-40. [2] 张登本,孙理军.王冰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P1-10 [3] 裘沛然,丁光迪.中医各家学说(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499-511. 扫描这个二维码,更多五运六气知识等你了解~ 本期美编:夏枯草FM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