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为髓之海,虚则耳鸣、眩冒、目无所见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7-06-23

脑为髓之海,虚则耳鸣、眩冒、目无所见

眩晕,即头晕目眩。该证是由于气血亏虚,再加之体内痰淤阻滞经络,造成血气不能充养脑髓所致。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眩晕是可反复发作的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中医典籍对眩晕证的记载也颇多:

  •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 《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之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眩冒、目无所见”,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

  •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

眩晕病,病位在清窍,病性有虚实。其虚证是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而发生眩晕;而眩晕实证是由于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发生眩晕。

眩晕病以虚证居多,但其实证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失养,而引起晕厥。正如清代李用粹《证治汇外·卷一·中风》所说:“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

从标本的角度来说:肝、脾、肾三藏功能失常为本,风、火、痰、瘀为标。所以对于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

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

《寿世保元·眩晕》集前贤之大成,对眩晕的病因、脉象都有详细论述,并分证论治眩晕,如半夏白术汤证(痰涎致眩)、补中益气汤证(劳役致眩)、清离滋饮汤证(虚火致眩)、十全大补汤证(气血两虚致眩)等,至今仍值得临床借鉴。

/完/

请关注、分享头条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