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之于器 | 浅析明式家具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手写版 2017-06-23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 , 包含着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 历经持续地发展和完善 ,形成了一套工艺精湛令人赞叹的中式家具体系。到了明清期 , 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 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明式家具。其天然而不尚装饰、精湛而不落工巧的造物特点使其盛名享誉海外。纵观历史,秦汉以来的哲学观与艺术观,以及儒、释、道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中华人的文化骨髓。而明式家具则以其以无穷的创造力散发出东方哲学的文化内涵,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明晚期 黄花梨无束腰直足直枨长方杌凳


材质之道——道法自然

天然材质的使用是明式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特点 , 在追求材质美的过程中 , 明式家具的深受“道”的思想的影响。老子有言“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美在于事物的本真。明式家具在选材上,大都在木质上致密坚硬 , 色泽上沉穆优雅 , 纹脉上优美灵动 ,给人一种自然之气 , 与老子之说正相契合。在工艺制作上强调少漆饰,从而充分保留了木材自身的质感与纹理 , 这也是道家所谓的“返璞归真”理念的完美体现。《孔子家语》中也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其所强调的也是注重材质的本真、自然之美。明式家具保留了木质本身自然朴素的纹理和静穆优雅的色泽 , 诠释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清早期 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


造型之道——中庸之道、天圆地方、刚柔并济

1、造型蕴含中庸之道的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中庸之道,并以中庸为最高美德,《中庸》中子思强调“中而不倚”、“和而不流”的思想,由此可见 , 中庸之道在形式上主张“中行”、“中正”,在内涵上则强调凡事都要适度、要含蓄。明式家具在其制作过程中,中庸思想作为其思想的法度,在家具中体现的非常鲜明——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中规中矩,观之令人心平气和,百看不厌。这种中庸思想突出表现在家具自身比例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的高度协调性,以及家具陈设的对称性。明式家具的摆放特别强调对称、平衡和协调,在传统家具的设计中,无论桌椅、床榻、柜子等,都要四平八稳,体现中庸对称的思想。


明晚期 黄花梨素圈椅


2、造型蕴含天圆地方的思想

明式家具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明式家具体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体现了天圆地方、方圆结合的观念。如从明式圈椅整体上来看就具有方圆结合的造型特征;再如一把椅子的靠背,中间雕刻镂空之处,常常以圆形为主,体现天圆地方的示义作用( 椅子四条腿着地,呈现方形,为“地方”之应 )。这个圆形,就是《易经》中乾卦的表征,它代表天道,代表生生不息,代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圆中,个体与家庭、社会以至自然都联系起来,达到了“和”的境界,体现安稳和顺的意象。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壶门牙板香桌


3、造型蕴含刚柔并济的思想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柔和简约,曲中有直,寄刚以柔,刚柔并济,又以水比德,强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明式家具在制作过程中,各类曲直、曲线的组合,既丰富了家具造型形态上的条理感,又增添了流线在明式家具设计上的艺术感染力。直线有刚劲挺拔、庄严之风,曲线有流曲典雅、婉约之美,使得家具在造型上更具有形神兼备、刚柔并济的特点。所以,明式家具在造型上既有又有道家无争无为的柔和,又有儒家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韧,曲直有度,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特质。


清早期 黄花梨无闩杆小圆角柜


装饰之道——简素之风、传统祥瑞观念

简素之风寓寄道家的素朴求真理念。明式家具设计一直崇尚“去繁就简 , 天然而不雕”的风格,强调装饰适度 , 反对贵丽骄奢。充分显示出材料的自然之美,淳朴厚重,空灵秀丽,典雅清新。即道家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匠不雕”的天然之境。其次,吉祥图案寓寄传统祥瑞观念。明式家具上的装饰纹样蕴含了传统的祥瑞观念,富有特定的象征和含义。如传统习俗常以“蝠”为谐音,把蝙蝠的形象当作幸福的象征。把飞临的蝠寓意为“进福”,蝙蝠常与“寿”字组合 , 为“五蝠捧寿”。与云纹组合 , 则为“宏福齐天”,龙凤纹样是幸运吉祥的象征。寓意风调雨顺、百鸟合鸣的太平盛象。


清早期 黄花梨折叠式炕桌


总而言之,明式家具以其选材崇真、道法自然;造型简洁、结构科学;比例适度、榫卯精密;装饰简练、寓意丰厚的特点和超凡脱俗的人文气质而闻名于世,实现了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与心灵的完美统一 , 是我国传统家具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而探析明式家具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亚丹 , 张腾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