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琴道'境界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琴道的精神文化

 昵称Zpzg8fzu 2020-05-30

文/萝卜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强调现实生活体验的真实情感,中国传统的琴道文化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表明了'琴道'是与中国的历史文明互相融合影响,构成现今所熟知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半瓶老人也曾提到:'琴之道在于传承华夏民族之精神'中国人的修身养性之路必然逃不开琴的存在,古琴作为悟道的利器,承载了无数古人的精神文化内涵,融合了圣贤之理,生命哲学以及传统人文情怀。

徐青山《溪山琴况》之'二十四况'就是圆融儒、释、道三家文化精神,切实地表达了古琴的艺术风格,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三大主流,所蕴含了不同的人生哲理和悟道方式,在琴道上三家各有不同境界,正如徐青山所语:'籍琴以明心见性',对于三家各有所异的琴道境界,可以窥探中国传统琴道的精神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于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至上的世界中重新注入一股清流,以古琴的魅力来达到现代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一、儒、释、道三家的'琴道'境界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乐有乐理,琴有琴道,中国传统的古琴,由一开始的'器',继而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精神文化,儒释道三家为此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都不约而同地把古琴与弹奏者个体的人生哲理融会贯通,将直观的生活世界以古琴为载体抒发出生命的意义,因此'琴'的地位得以提高,呈现'器'——'艺'——'道'的发展路程。儒释道三家琴道境界的发展是以激发和展现情感为最终目的,它是以一种生活的文化性超越来印证人类生存的诗性特征。

1、儒家琴道境界:以教化为'第一生产力'

儒家自汉代起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而备受推广,中国传统的琴道也是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思想,乐教理论正是在孔子的'正乐'思想上丰富发展而来,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指出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需要通过诗和乐的手段得以提升,而以音乐的学习来完善人格,足以可见琴道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儒家的琴道境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修身、仁爱'之境界。儒家提倡的是'仁',也是儒家琴道推崇的道义之一,在琴道中可以充分地看到儒家以乐教来实行仁爱,同时达到自身精神涵养的一种提升。在《论语·阳货篇》中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此篇阐述的便是通过礼教来教化民众,达到'仁爱'和'修身'的目的。其二是经世致用之境界。古琴的艺术在儒家学派中教化之用是其'第一生产力',是儒家乐教思想体系上展现精神实质的重要武器,《左传·昭公元年》:'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以此来看,古人把'古琴'作为修身养性的载体和寄托,以'近琴瑟以仪节'为教学目的,古琴承担乐教教化的使命,并且教化的观念在儒家学派中是一脉相承的。《荀子·乐论》中也曾提及:'君子以钟鼓导志,以琴瑟乐心'也体现教化人心的作用,引导人生正确方向的功能。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古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八音之首',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卓然,是用以治国、平天下的绝佳武器,儒家琴道讲究的'重德轻艺、重道轻欲'文化精神内涵,在《琴学正声·指法精义说》中:'琴之为器,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关人心之邪正。'以及'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都在阐述儒家对于琴道的精神文化内涵,重视对于品德的教化和琴道的弘扬,而古琴的技艺则是次要的。

2、道家琴道境界:做思想上的'自由者'

道家的老子用'道法自然'否定了先秦时期的以天为道的观念,建立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是早期的朴素的辩证法。崇尚自然的道家学派在琴道上也充分继承该核心理论,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立足于自然美感的音乐,排斥人为、有声之乐。'自然'成为道家琴道的一种境界,以'无为、自然'为倡导,体现道家文化精神中的'大音希声'。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在道家的琴道中'人性自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境界,它反对对于人性的束缚,对于儒家学派中严重违反自然的礼乐思想提出了批判,要求音乐应该是人类性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将它放在礼教的框架中对此进行束缚,是违反人性的不义行为。'琴者,心也'是道家琴道上的最为重要的命题,它把琴道放入'人本自由'的角度里进行剖析,音乐是表达内心世界情感的主要艺术手段,古琴是思想上成为'自由者'的辅助,琴道的根本价值在于对情感的真实表达,不是统治者用以引导思想的工具。琴道在道家学派的眼里理所当然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的。这就和儒家学派的'琴者,禁也'形成了鲜明对比,道家的'琴者,心也'是站在个人角度的自由之态,而儒家是其对立面。正所谓,音乐无国界,无限制之言,道家学派显然在自由发展的道路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更符合现代思想中的琴道含义。

3、释教琴道境界:'灵光乍现'的琴道'顿悟'

释教也就是佛教,一直有'空灵'的文化特征,相对于儒、道两家在琴道上的发展,佛教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宋代之际,琴道之论才有了雏形,相对于其他两个学派,佛教对于琴道的影响也是最低。甚至到了明清的时候,琴论中对于佛理还出现过强烈的排除,还明文规定不准僧侣弹琴。但这也不意味这佛教对于琴道的发展毫无作用,佛教倡导的是'灵光乍现'的琴道'顿悟'论。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最早把禅理和琴学联系在一起的是宋代的成玉磵,他在《琴论》中说道:'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成玉认为参禅和学琴是有共同之处,它们的思维方式都要经过'瞥然省悟',即'顿悟'的一个过程,通过'灵光'的顿悟才能实现超越自我和俗尘的境界。这种琴道境界被保留发展,明代李贽继承发展该理论,以'声音之道可与禅通',认为对于琴道的感悟是与参禅的方式是相似的,因此 '此其道盖出于丝桐之表、指授之外者',通过对琴道的顿悟来了解、悟道,感悟心灵。超越时空的限制,来参透世间的因果循环和人生生死的道理,参悟到无我是一种永恒的境界。

二、现代社会下'琴道'思想的发展

近年来,古琴、琵琶等中国传统的乐器也被搬上了音乐表演的舞台,仿照西方音乐会形式进行演奏,较之古琴而言,其音量较低被所谓的'乐坛专家'所抛弃,美曰其名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其实不然,古琴的低音量正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高音量乐器最显著的地方,低音量是古琴的'亮点'并非'缺点',正是因为它的低音量才有了和自我对话的心灵沟通以及感知天地韵律的能力。在田青的《古琴的人文精神》一文中指出:'正因为古琴音量小,决定了这件乐器的特性——它是直接和你的心交流的乐器,它是最个人的乐器,它根本不是为了让你和大众交流,为娱乐大众而产生的。'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在现代社会下如何把体悟琴道,发展琴道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重要的课题。众所周知古琴的人文精神内涵是让人在琴音中认知自我,感悟到人生哲理的真谛,所以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比起重视琴技,更应当看重它修心的过程。中华传统的'琴、棋、书、画'被奉为修身养性的器具,'琴'作为众器之首,更多承担了'载道'的历史任务,在学习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传统的乐器带来的艺术审美欣赏,又能在弹琴的过程中提高修养内涵。《琴史·师文》:'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周于器,通乎心故可以应于琴。若师文之技,其天下之至精乎!故君子之学于琴者,宜工心以审法,审法以察音。及其妙也,则音法可忘,而道器冥感,其殆庶几矣。'正是认为古琴作为百乐器,在学习琴艺的过程中,用法度的规律来通晓乐器。

在古琴艺术的发展下,要取其精华传承'琴道'境界,避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下而变得庸俗化,消除功利性的思想,将本心置于现实生活,贴近日常生活来反映现实社会,做到雅俗共赏,而非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的艺术,这才是真正做到对'琴道'的体悟。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总结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古琴的身影,它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硝烟,踏过盛世和颓靡,在无数的磨砺中,流传到了今天。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乐器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器',更是中国人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琴道的'从于心'是艺术的大道,抛弃音乐的功利心和浮躁的演绎手法,回归最朴实的琴道中,横琴坐思,抚琴坐忘,才能真正窥探到琴道最真实的审美精髓,这才是琴道所带来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也是古琴的独有魅力。

谈谈儒释道三家的

《五行》篇曾言:'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针对现今社会专注于音乐上的考级、'等级至上'的扭曲现象,更应当回归到琴道本身的含义。琴艺固然重要,但光有技术而没有思想文化的琴音,又有几个'知音'能产生共鸣呢?琴道所根植的文化内涵是在于古琴本身通过演奏者的弹奏,来将其和自我的沟通交流,是一种自我剖析的过程,让人在心平气和的境界下达到琴乐和主题情感的共鸣,这才是'金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