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从哪里来:追寻汉语的祖先10

 天和图书馆21tc 2017-06-23
  假如有机会到埃及博物馆里走一走,在那里你会看到满馆都是4千年以上的各种雕像和王室用品,黄金饰品,那时候你会感叹说,中国与古埃及一比简直就是个没历史的国家,你就再也不敢说'四大文明古国'了。不知道这些国家的真正悠久的历史,你会觉得自己的历史悠久得不得了。这就是夜郎自大,就是视野的闭塞。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只看到了自己,还特别当真,就让人家笑话。当然中国有还是有自己的东西,要与那些建国历史短的相比,也是相对悠久的,但与世界上真正的早期文明国家相比,根本中国与他们就不在一个等级之上,包括印度、希腊,中国与他们都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但中国人估计在情感上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的。中国人对于自己历史的看法基本上属于一种夜郎自大,一种狭隘的美化。

  中国地区很明显是外部文明的接受者,而且还是一个比较晚的接受者,这方面有点世界史常识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的论证,几乎一目了然。同时,这个世界文明核心是有规律地向四周传播,就象水中扔了一块石头一样,波纹效应,向全世界传播,不仅仅是向中国地区传播。中国地区仅只是全球整个文明发展中的一个中间链条而已,其中一环。中国一点也不特殊,既不特殊好,也不特殊坏,就是处于远东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他的文明发展趋势是'这样'的,跟人或民族没有关系。但有人相信中国是地球上的一块飞地,它就那么特殊,别的地方都是有规律地接受文明传播,全世界一盘棋,只有中国没有受到世界人类文明主流的影响。这是非常可笑的,只有一些落后国家才搞这些'特殊论',因为现代的落后,自信心不足,所以就向历史中捞一把,要遮羞。

  中国不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文明独立起源'的国家,好几个落后国家都与中国一样,强调自己的文明是独立的,比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发达国家没有,他们不介意历史如何,他们介意当今如何。甚至象英国这样的国家,每年在固定的纪念日里还故意在一些古代战场演出当时被法国侵入的历史剧,既是一种对历史的纪念,同时也是一种吸引游客的好玩举动,他们根本不把历史与祖先什么的话题牵在一起。要知道法国与英国的关系就如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而且很多战例英国是战败国,但英国人照常按照历史事实去演。这说明,这个国家现在很放松,心态很开放。中国人就放不开,看看我们的奥运会就明白了,浓墨重彩自己的历史,那个厚重啊,那个沉重啊。你看人家英国,拉一辆公共汽车,踢一脚足球,就完了,花钱很少也让你觉得很好。这才是一个真正大国的风度,地理小,但胸怀大,气派大,每件事情上都让人觉得举重若轻。中国相反,举重若重,放不开;历史研究也是如此,非常紧张,紧张得几乎发抖,放不开,还不让人随便发表意见,把历史当作祖宗看,非常落后,不是大国胸怀,当然也不科学。

  中国文明不是独立起源,全世界都知道,就中国人自己捂着。最新出版的《新全球史》,美国人写的,世界上1000所大学都采用了这个教材,也就是基本上大家都接受这套理论,只有中国人自己不承认。它其中谈到中国的文明起源,就是'西来说'。它这样说:'技术有助于解释商朝的兴起和昌盛,青铜器冶炼可能也使商朝的统治者取代了夏朝。青铜冶炼技术从西南亚传来,随之传来的还有马、马拉战车和其它带轮的运载工具。这些技术是随着早期印欧民族的迁徙传到中国的,同时也传到了印度,其中一些技术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传到了塔里木盆地。早期中国的战车和伊朗高原发现的印欧人的战车模型很相像,古代中国用来表示车轮、车辐、车轴和战车的词汇都从印欧语词根派生而来。'这就是西方国家现在公认的一种理论。这就是'西来说'言论,这就是'中国文明起源西方的学说'。

  我认为,从'传播学'或'文明趋势发展格局'而言,在西亚以东地区,文明趋势一直是向东、向东、再向东,这样一个传播规律,通过印度、中国也向中国以东的地区传播,比如从中国向朝鲜半岛、日本半岛传播。在西亚以西地区,则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世界文明早期的发展主要是在旧大陆展开的,美洲没有参与,而且主要集中在欧亚非连接处。中国文明是一种传播发展的文明,是向东发展中的其中一块,印度、中国、日本这样过来的一块。由于地缘关系,向东传播不便,文明的核心,从西亚,在大约2500年前'轴心时代'开始,文明核心离开西亚附近地区,开始转向西方,向欧洲方向蔓延发展,整个世界文明的大势开始向西(或许可以把希波战争看作一个转折点)。这主要与全球气候开始变干,欧洲开始适宜大规模农业化生存,而西亚开始大规模沙漠化,文明核心点一个个在畏缩和衰败,与这些因素有关。在向西的过程中,经历了希腊文明,罗马扩展,基督教化,然后接着是文艺复兴、哥伦布发现开拓美洲,全球海洋扩展,商业金融经济模式的建立,启蒙运动等等,这些文明化运动可谓此起彼伏,蓬勃发展。总之在思想、政治与经济方面,西方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文明阶顺利递进,一发而不可收。文明核心从西亚和古埃及等地逐渐地转移到了地中海北岸的希腊,再到其临国的意大利,然后有了罗马帝国,经过基督教文明后从意大利再到法国,英国,一路向西,一棒接一棒,最后到美国。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文明的发展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探讨。人类文明核心向西的发展过程决非偶然,而且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趋势,不是那么轻易掉头,说哪里发达了就领导全世界文明潮流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人都知道,许多事物的发展讲'势',形势的'势'。'势'不到什么都不行,'势'到了什么都好说。那么西方为什么在近两千年一路发展,就是得到了一种文明之'势'。这种'势'有的是偶然得到的,有的是必然的。因素:地理,是必然的,希腊文明和基督教可能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逐渐发展文明的过程之中,文明核心距离东方世界愈行愈远,完全被甩了,最后发展到东方直接受西方奴役,印度和中国都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东方都不行了。西亚、中亚、古埃及早都也不行了,中国俗话叫'败了'。有一句俗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概用到文明大势的来去与兴衰是很恰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是东方落后世界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也不是中国这一个国家落后,也不是中国人不行,这里面就存在着许多可研究的历史空间。大势向西,谁也挡不住,东方落后想说谁的责任也是不靠谱的。有人就说,日本为何可以先进,一个是船小好掉头,一个是它自觉地从'明治维新'前后开始明确提出,要全面学习西方,提出'脱亚论',又加上临水这么一个方便的交通条件,临水就意味着是交通便利,'亚洲四小龙'都是临水的,因为海运成为近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中国也一样,只要临水就发达,为什么?就是占了交流方便的先机。现在海运占据了几乎一半的交通量。但中国整体是个典型的内陆型国家,这次我们海军出征大家更能体会到只国海上力量的薄弱,并且是中国整体文化特征的一个标志,所以中国要走的路还有许多要调整。

  文明这个东西是有生命的一个肌体,它有自己的性格与道路,不是随便你让它掉头他就能掉头的。文明也是逐渐成长的,它是需要条件才能成长的,尤其这么大面积的一个板块的文明启动或衰落,都不是几个人主观能动的结果。中国不是日本,但中国可以学习日本。所以在看到今天中国很有希望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指望中国这里可以一夜之间就变成发达国家,超越西方国家,短期内就更没希望,那需要整个文明调头,决非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整个东方世界,比如印度、俄罗斯都发达了,才能造成一种东方文明之势,否则,最多只能持平。当然,中国想在短期之内大力开放形成一个小高潮也并非没有可能,中国还是有自己的先天优越条件的。并且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成为接近西方国家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内陆西部地区没有特殊的条件的话,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大与西方的距离,这都是' 文明趋向研究'中可以看到的。

  有人会说,中国也曾经'富过的',但我认为,包括中国的汉、唐,都被'爱国史观'给夸大了。其实中国地区就是大而已;大,当然就有力量,皇室的奢靡集中了全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力量,其实就是少数人的腐败级别高点,但这被许多中国人看作是一种'先进',这根本就是一种错误。它对人类文明进程没有贡献。你说汉唐提出了什么新的社会观点?发展了那种适用于全人类的科学?建立了新的商业模式?都没有。从严格的'文明'标准而言中国一直没有给世界文明做出过什么明显的可以共享的贡献。你说唐诗宋词很美妙,我也承认,可是它对一个非汉语国家,它们又有什么价值呢?即便人家莎士比亚戏剧你现在哪个国家都可以欣赏,但你的唐诗宋词西方人都很欣赏吗?能欣赏吗?不承认落后不行,承认落后才是进步的起点。即便是咱们近几十年实践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那也都是西方人搞出来的,我们现在只是拿了人家西方人的理论在试行而已。这几千年中国几乎一无所有,从大的方面。不过,这不是中国人笨,不是人种问题,而是有些天然的条件限制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寻找这些条件,进而克服这些条件,但是这首先需要承受历史真相的勇气,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批评自己,而不是文过饰非,自我美化,自我逃避,给自己找台阶下。

  研究中国文明源头,我还有一个体会是,从文化性格而言,远东这个地区似乎天生就是很保守的,从一些新石器时期开始的文物造型上就能看出来。中国地区的物品笨重、刻板,与地中海北岸地区相比,也就是与欧洲老祖宗相比,差异非常大,那边一直是非常妖娆浪漫的,比如杯子,他们的把手可以双把儿的,并且把儿高超过杯沿,我们这里从来不越规矩,把儿从来就在沿之下,假如在之上凤毛麟角。可以说从几千年前开始,中国这一块似乎就奠定了今天的保守与滞重,一脉相承。那么认识这些有什么价值,认识之后可以能动地打破这些,假如连认识的层面都没有达到,那就是拉车不看路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工作,可以说就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但前提依然必须是,要让历史学家们说真话,而不是说假话。

  '西来说'中国人就不爱听,认为自己不光荣了,认为是承受者,就不伟大了,不让说。'文明独立起源说'有什么好处?很简单,光荣。我们国家历史短,但是我们很独立啊,很独特,所以我们还是很光荣。这还是个自信心问题。对自己的历史不自信,觉得短,所以还老喜欢在外人面前显摆历史的独特性,比如奥运会,全是历史题材,但其实你又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批,自己看着过瘾,别人怎么评论我们也不知道。属于眼界不行,还是'小农意识'。

  落后国家首先是科学的落后,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人文学科领域的表现,就是不以事实为根据,也不敢面对现实,喜欢弄虚作假,通过假象来鼓舞自己。其实,说白了,落后就是愚昧。愚昧就不可能讲科学,只能讲讲面子。东方国家还有一个特殊的问题,把历史学给弄的更糟。远东国家都是宗法社会,把家族和祖宗特别当回事儿,历史学就是族谱的延伸,同时,把祖宗和国家历史挂钩,最后就是祖宗等于历史。那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没法研究的,因为祖宗是不能随便动的,祖宗只能是光荣的,只能贴金。所以,在这些国家,历史科学被祖宗绑架了,历史学成为一种简单原始的祖宗崇拜。这就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侧面,一个悲剧。历史学就不是纯粹的科学,是牌位学。科学还是有一点,足够装门面,但主体还是供牌位,恭恭敬敬的,不能随便研究。

  ......... 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是有很大成绩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历史学界基本上是个例外。尤其是史前史这块,就等于祖宗,因为一提就是三皇五帝,谁也不敢动,甚至会牵涉到一些更为敏感的东西,比如孔子为什么1米9多,老子为什么是白头发?孙权为什么是红发紫髯?这些问题说实在话,一般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素质确实没有达到可以坦然接受的地步。历史学也乐意保持,并且有条件保持不动,因为很冷僻,因为很少人喜欢谈论新石器时代的东西,个中原因很复杂,但也不奇怪。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着一群雅利安人种的面孔,却不敢对三星堆下结论说他们是外来的,很荒谬,睁着眼睛说瞎话。 '西来说'作为一个学说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现在也可以看一下,从'西来说'起起落落中也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人文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脉络。

  '西来说'就是'传播学',就是讲文明从西亚等西部地区传播到中国这么一个学术课题。这个课题的起源确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是大约100年前一位叫安特生的瑞典人根据中国西北地区的彩陶(仰韶文化),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这些集中地的彩陶,与中亚土库曼斯坦地区以及西亚的一些彩陶类似性做出的判断。考古学中有所谓'类型学',就是不同地区接近的物品类型都可以判定为是一种相互学习交流的结果,是同源关系。彩陶就是这样。

  最初中国人并没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上个世纪中国的民族意识是逐渐加强的趋势。所以在袁世凯当政时期,连国歌里都唱的是中国文明西来的意思,'华胄以来昆仑巅',就是从西方而来的意思。中国人当时实际上是接受'西来说'的,觉得无所谓。西方人当时在中国一直占据着考古学的主流位置,因为考古学是西方人建立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当时还没有考古学,所以就全听西方人的。许多中国早期的考古学成就实际上都是在西方人的主持下完成的,但后来就不提这些西方人了,只提其中的中国人的名字,比如'北京人'的发现等,其实都是西方人主导的考古项目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