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车。 二、原因 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覆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在内耳中,负责平衡的结构还有三个呈半圆形的半规管,它们同椭圆囊相通。耳石是控制人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耳石在三个半规管中。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在头部的移动下,耳石在三个半规管中游走,刺激着三个半规管,使大脑可以控制身体平衡。但半规管及前庭过于灵敏的人,在运动速度变化和发生旋转时,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的神经冲动,会引起神经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从而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晕车、晕船时可有的症状。 晕车还与遗传因素、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有关,如果休息不好也会引起晕车。 三、防治措施 服用乘晕宁(眩晕停)或感冒通。此外,坐车前可以含服两片生姜或者喝点食醋,晕车时可以用指掐内关穴位。 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给大家分享几张简单易懂而且有趣的说明图: 晕车可尝试推拿疗法 搓大鱼际 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处,用两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鱼际。 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左右太阳穴。 按揉迎香 迎香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内模平鼻中点。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住迎香穴按揉。 按摩风池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相平处,用食指、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
可以吃哪些合适的防晕车药 晕车药主要作用是镇静止吐,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庭神经抑制剂,为抗组胺药(如异丙嗪、乘晕宁、敏可静等),但多有嗜睡等副作用,若之后要开车则不宜服用;另一类是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颠茄片等),副作用是口干、嗜睡、眼内压升高,青光眼患者慎用。出发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晕车药,这样在乘车时药物已达有效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也可用耳后贴,但其缺点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且释药慢,要提前5~6小时贴于耳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