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之后,別再粗茶淡飯!最新研究结果,你一定要看看

 文少在此 2017-06-23


医生说的都对,但不适合我

——111岁高寿老人

長壽,人人都想。但壽命長短,差距很大。有的死於嬰幼兒,有的能活過百歲。我們總想知道的是:怎樣才能長壽?面相學認為耳垂長的能長壽,手相學認為生命線粗的能長壽,西醫認為有病去醫院能長壽,中醫認為,營衛氣不散懂得保養的人能長壽……


總之,各家說法不壹。但有壹點,大家都想長壽。今天我們著重來說說:50歲以後,如何長壽。


不想50岁后请看护,就请停止粗茶淡饭

首先要說壹點的是,即便現在我們很人多都是不愁吃穿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粗茶淡飯、不沾葷腥最養生,每餐壹碗白飯配醬菜就輕松打發。


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壹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而現在,越來越多高齡者被營養學家、中醫師建議“要吃肉”。

為什麽呢?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高壽111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曾經也說過:“我的長壽秘訣:壹、吃肉,二、不動,三、千萬別聽醫生的。醫生說的都對,但不適合我。”

▲百岁老人 故照


根據日本厚生省(壹個日本的政府部門名稱)《健康營養調查》,年紀越大,營養不足,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壹位被歸類為“低營養族群”,85歲以上的人則有1/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


我們講,吃得越清淡,老化就越嚴重。


原因是,老年人胃口變小後,三餐要是粗茶淡飯,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營養不足使得因心肌梗塞、狹心癥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


為此,我們的鄰國日本曾警示他們的民眾:長期營養攝取不足,死亡風險可能倍增,認知機能也會下降。(低營養族群:BMI指數在20以下的狀況越嚴重)壹項調查結果表明,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壹次肉的人患癡呆癥的概率要高壹倍。

▲BMI指数查询表

肉炖一小时,是营养宝库


日本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他們喜歡吃肉,但制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時後在湯裏加上蘿蔔或海帶,然後再燉1小時才食用,他們把這種菜叫“營養寶庫”。

這樣子的做法,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


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說,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氨基酸,它們可以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由此可見,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食用量。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證健康長壽,相反,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而最終加快、導致死亡。


所以,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系,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延迟老化的吃饭方式很简单


延迟老化的饮食方式,专家提出下列饮食重点:


1)每一餐都很重要,红肉白肉都要吃,都不多吃

銀發族容易缺乏營養,少吃壹餐就會讓骨頭、肌肉虛弱無力。每壹餐都要吃,年紀越大,食量越少,更要重視營養是否充分攝取。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內臟)時要掌握這樣壹條原則即少量、多樣化。肉食多樣化,可增添人的食欲。有人提出:“口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 壹般來說,老年人的飲食,應以魚、奶、蛋為主再輔以其他肉類食物、每天吃50克紅肉為宜;

  • 運動量大的老人,可多吃壹些,達到每天75克左右。

  • 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者,則應少吃紅肉,壹周可吃1~2次,以每次不超過50克為宜。


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壹種,其肉質細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同時魚肉中脂肪含量低,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更為妥當,常吃魚還有健腦作用。因此,肉類選擇上,提倡多吃魚。


2)三餐份量均衡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


3)食物选择上,充分摄取动物性蛋白质并选取高抗氧化食物


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壹些。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老化速度。比如壹些深海的魚。


4)不要只挑软的食物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為了維持咀嚼能力,建議選擇適當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5)维持口腔环境的清洁


每半年到牙醫報到壹次,檢查牙齒,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以維持咀嚼能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並發癥風險。


6)每周多外食几次

我們當然推薦大家在家裏吃飯,但也不要認為外面的食物都是有毒的。


50歲以後,我們反倒建議各位國粉們積極創造想吃的欲望,就算壹個人,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挑戰味蕾,壹周來壹次,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帶上自己的夥伴們,出門享受壹次年輕!


7)多炖少炒,最理想烹饪方式

在蒸、炒、燉、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所謂燉,就是不加油,直接把肉放入渦中,加入適量的冷水煮。老年人的咀嚼能力大多衰退,而燉出的肉質鮮嫩柔軟,更適宜老年人的飲食習慢。


采用燉食的方法,飽和脂肪酸可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所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營養更好。


8)生病时,要少吃肉

老年人之所以要吃肉,目的就是從肉食中吸收優質蛋白質。但是蛋白質卻不利於急性高血壓患者,優質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尿素要經過腎臟排出體外,增加了腎臟的負擔,所以腎炎患者忌食高蛋白食物。


如果老年人患有感冒的時候,則不宜吃雞肉,否則會久治不愈。因為感冒後大多有發熱、多痰或咳嗽等癥狀,而雞肉可以加重這壹癥狀。感冒患者更不宜吃熱量較高的其他肉制品,如羊肉、狗肉等~

長壽之秘訣令人神往,因素之多導致無法有壹個統壹的定論,但是無法阻擋我們對延壽方法的追求、探討、研究……


把此文發給朋友們瞧瞧吧!壹起來探討、研究、長壽之秘訣……也許就在我們的口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