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马上中考了,阅读是没办法弄了,十几年积累的语文素养决定了你的阅读能力,还有二十几天,还能做什么? 小编前些天去听了中考复习策略的讲座,启发颇多,现结合资料整理了一些文学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能给备战中考的学子们锦上添花。 考点要求:
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主旨常见的方法
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的基本思路
考点要求: 整体感知作品,把握主要信息,体味和推敲标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的内涵。 理解文章题目类考题常见的问法及答题思路
文学作品标题常见的特色及作用
考点要求:
1.从修辞角度赏析关键句: (1)这类题目所选的关键句一般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答题时切忌笼统地回答“使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语言要完整、规范,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答题点:怎样写的(判断并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结合具体语句);写得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具体来说,采用“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内容(或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的答题模式答题即可。 (2)要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品评赏析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成功完成此类试题,要先看画线的句子阐述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具体来说,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内容: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2)结构: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过渡。 品味精彩的语言需要注意: (1)如果词语是动词或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时,在理解词语意义后要把赏析角度呈现在答案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句中的”攀“是”抓住东西努力向上爬“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克服肥胖的困难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2)特殊语境中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通常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感叹句,强烈抒情,感染力极强; 反问句,强调突出某个内容或某种感情,加强语气; 设问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考点要求:
(1)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增加其真实性; (2)渲染某种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 (4)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作品主题。 需要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1)在开头: ①总领下文;②开篇点题;③为下文的……情节(内容)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2)在中间: ①一般是承上启下(过渡)、照应(题目、开头和前文的某一内容等);②揭示事件的意义 (3)在结尾: ①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 ②照应题目,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 ③营造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吸引读者注意,或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阅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考点要求:
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此类考题提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从答题规范的角度来讲,这两种提问形式的答题格式是有区别的。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型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③三、分析个性特征C…… 对于第二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①某某具有个性特征ABC……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①个性特征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考点要求:
拓展延伸类题目答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延伸类题目形势较为多样。上面两例均属感悟类题型。解题时要尤为注意,看题干是否有要求结合实际和生活体验等字眼,若有,这类题目就把阅读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时就要梳理思路,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阐述。一般思路为:明确原文主旨——确立自己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予以评价)——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联系实际切忌空谈。身边的例子,自我的经历都是很好的素材,要酌情运用。 若是材料为探究类题目,常再原文材料那是材料之外另给一个甚至多个数字素材,与原文的比较点常是针对内容、主题、情感、手法等。这时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结合素材,比较异同,归纳要点。有时还由此引申开来,联系生活谈感悟。 小说阅读的常见主题: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用故事的形式揭露和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最后小编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看到的一段文字: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当你学习累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声:再坚持一下! 加油,各位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孩子们。 预祝,每一位考生旗开得胜! 本期小编 袁浦中学 朱佳 |
|
来自: 小慧dreaming >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