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砚名师吴日生(中华砚雕师)的歙砚情缘

 汪焕军 2017-06-24

歙砚名师吴日生的歙砚情缘

作者:汪焕军

 

吴日生,1988年出生在婺源县古地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古蜀地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那里交通不便,民风淳朴,人们特别吃苦耐劳。吴日生从小就能吃苦,好动脑,六七岁时,就跟着父母一起上山下田干农活。小时候的经历,锻炼了小日生吃苦耐耐劳的性格,这些都是他在歙砚雕刻上的造诣的必备要素。

     铜镜(岁月)/吴日生作品

童年展现歙雕灵性

吴日生从小顽皮好动,但是天资聪明,懂礼貌。九十年代的古蜀地,有一些制砚人,在自己家里的工作室雕刻砚台。小日生没地方玩,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就钻到那些工作室里,看砚雕师们做砚台,经常看的着迷。有时候,也拿各刻刀,在石头上有模有样的刻起来。看到师傅们干活累了,就跑过去,给师傅们捶捶背,揉揉肩。砚雕师傅们常说:这小孩懂礼貌,有灵性。

    松段砚/吴日生作品

说不清的歙砚情缘

转眼小学毕业了,吴日生进入初中读书。古蜀地村没有初中,中学是在离古蜀地十几公里的大畈村。那时,大畈的歙砚行业已经开始兴起,大畈街上随处可见歙砚作坊和店铺。在大畈中学读书的日子里,吴日生和同学们经常跑到那些作坊和店铺玩。这些精美的歙砚作品深深的感染了吴日生,冥冥之中,他感觉自己和歙砚也许有着一些说不清的情缘。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吴日生作品

辗转人生路,终归歙雕途

毕业后,家人希望吴日生能够趁年轻出去大城市闯荡,争取离开小山村,在大城市立足。吴日生于是就踏上了上海的行程。在上海的日子里,吴日生尝试过很多职业,但都干不长久,他感觉这些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最喜欢的,还是歙砚雕刻。2008年,回家过春节,吴日生就跟家里提出想留家里学做歙砚雕刻。父母亲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并且当时家里很多亲戚都是从事歙砚雕刻,于是他们也就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思源/吴日生作品


正式开始歙砚创作

对于歙砚雕刻,吴日生不做则已,一做则不可收拾,从此迷恋上歙砚雕刻,整天沉醉其中,经常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吴日生聪明好学,悟性极高,且很有灵性,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整套歙砚制作的流程。

海上升明月/吴日生作品

创立工作室

凭着天资聪颖和后天的刻苦,几年后,吴日生歙雕技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吴日生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艺砚斋。之所以叫艺砚斋,是因为吴日生从小在歙砚艺术创作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他也希望自己的一生踏踏实实地做歙砚创作,为砚台界多做些精品。


枯木逢春/吴日生作品

彷徨中的突破

在自己的作坊里,吴日生开始认真思索,如何突破已有的水平,使自己创作的作品更赋灵性和神韵。为了寻找突破,吴日生开始观摩大量其他名师的作品,吸收不同的技法。此外,吴日生开始“砚外求砚”,他经常去全国各地欣赏一些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的作品,吸取他们的技艺精华,并且将这这些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歙砚创作中来。通过不管的学习,不断地观摩,不断的思索,不断的雕刻,渐渐地,吴日生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富有灵性和神韵。

洗砚图/吴日生作品

艺术成就

吴日生创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部分被海内外收藏家藏为珍品,很多作品被刊登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杂志上。2017年,吴日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代表性性传人。

闲云/吴日生作品

技艺特点

吴日生创作,喜欢依形施艺,即在石头的自然型基础上进行巧妙设计,再开始雕刻。吴日生的另一大特点是将绘画、书法、木雕、砖雕、玉雕等多种技法融入歙砚雕刻,使作品富有灵性和神韵。

微信图片_20170624012233.jpg

行云流水/吴日生作品


吴日生是歙砚界一位年轻的砚雕师,他凭着对歙砚的热爱,投身歙雕行列,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用一把砚刀,书写着自己的朴实的歙砚人生。

 半亩蕉田/吴日生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