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者靠作品说话 许锡良
那种靠自吹自擂,靠权贵提拔,靠领导赏识,甚至靠学生吹捧而得来的名声都是靠不住的。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没有亲自著述,但苏格拉底和孔子又有不同。
苏格拉底完整的叙述都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面,其思想光芒是不言而喻的,但凡读过柏拉图的对话录,都会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肃然起敬。其思想的原创性,严密逻辑性,叙述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开放和自由的气势,为后人不断超越前人,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他就说: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
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几点是值得特别提示的:
一、思想的终极价值是追求真理; 二、真理并不掌握在老师和其他权贵手里,只掌握在神手中; 三、无论什么人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 四、我们永远只能无限接近真理,但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掌握真理; 五、无限接近真理的方式,只能够是自由、平等、开放的,永无止境的探索; 六、神是宇宙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尊重人是学术研究的终极标准。有了以上这几点,才能形成真正的大学精神,才有一种自由、开放、平等的学术传统。
但孔子在《论语》里面的叙述都是只言片语,前后都是没有连贯的,更缺乏背景的交代。更可怕的是这部简短散乱的语录文本是孔子死了以后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慢慢剪辑而成,所以这部语录《论语》经无数人的手,有无数的版本,真假难辨。可以说,孔子就是他3000弟子吹捧出来的,孔子一生没有真正的著作,一部《诗经》是他删掉了2700多篇诗留下来的,一部鲁国编年历史《春秋》被他改得面目全非。自己没有创作也就罢了,别人创作好的也被他删掉了。而且删掉的标准就是他自己定下来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但如此,他还留下了一个遗训: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也就罢了,还不允许后人有创作。一个自己没有创作著述,还不允许别人有创作的人,经过2000多年竟然被搞成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个民族的命运也就定了。
因为有了孔子的教训,所以我在评判一个学者价值的时候,只看他的著作,他必须用著作来证明自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有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而且著作必须确保是他本人撰写的。一个学者,除了他的著作能说明他的价值成就之外,再没有别的标准可以衡量他的价值了。 2017年6月22日 |
|
来自: 洪澜 > 《知识分子/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