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虛脾濕你分得清嗎?

 如新澳洲小豹子 2017-06-24

脾虛、脾濕有什麼表現,你分得清嗎? 小胃來告訴大家如何用中醫調理「嬌氣」的脾。

首先,我們看一下脾在人體內的作用:

那麼脾虛會有什麼症狀呢?

ADVERTISEMENT

這是脾虛的幾個最常見的表現。

那麼脾濕是怎麼來的呢?

那我們就要看看脾是具體幹什麼工作的。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運化水谷精微,就是我們吃下去的食物。二是運化水濕,就是代謝我們身體里的液體。

如果吃得太好,太過油膩,會傷脾,因為脾要運化掉那麼多的油膩食物,真的累死了。什麼對脾最好呢?就是小米粥,小米粥,小米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ADVERTISEMENT

同樣,如果身體里的水液太多,脾來不及運化代謝,時間一長就自然形成了脾濕。濕氣淤積在身體里久了,就變成了黏稠的痰,脾濕又升級變成了痰濕。所以有一種體質叫作痰濕體質。

脾濕的人,舌質淡紅,舌苔白厚,就是寒濕;舌質暗紅,舌苔黃膩,就是濕熱;舌頭邊緣通常有齒痕,那是因為脾濕後舌頭變胖了,卡在牙齒上,時間久了就有了齒痕。

清朝神醫黃元御在給病人看病時,一看他的外貌、體形和舌苔,再把個脈,就基本可以判斷他是否患有脾濕了,所以中醫特彆強調要面診。經常有朋友打電話問我各種病怎麼治,我都無法回答,因為看不到本人,光是聽症狀或者病名,是很難準確辨證施治的。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等急了,「快點兒把解藥交出來!」好吧,我這就介紹一個《傷寒論》里祛濕健脾的經方,叫「溫膽湯」。大家可以喝,也可以用來泡腳。脾濕嚴重或者脾胃虛弱的人,對湯藥吸收的效果有時反而不如泡腳好。

溫膽湯

配方丨藥理丨藥效

配方:半夏15 克,茯苓15 克,陳皮15克,甘草5克,枳實15克,竹茹10克,大棗15克(撕開),生薑15克。(如果泡腳去大棗,此方計量來源於黃煌教授的《中醫十大類方》。)

ADVERTISEMENT

藥理:半夏是降胃氣的;茯苓健脾除濕;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補中;枳實泄滿而祛濕;竹茹降逆止嘔,清熱除煩。此方最好連續服用 10-15 天。

藥效:這個方劑不但祛濕,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效用,就是安神。尤其是針對那些因為緊張而出現的症狀。比如孩子面臨考試了,壓力大,就會出現頭暈、噁心、失眠,甚至其他各種各樣的奇怪感受,這時用溫膽湯就有特別好的效果。因為痰濕生怪病。這個方子在古時候經常用來治神經症的。(看看我們治神經症的藥,無毒無副作用,老少咸宜,用了都說好,關鍵是口味好。)

這裡特別說一下,紅豆薏米湯雖然除濕,但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因為薏米仁是涼性的,對於脾胃虛寒和有寒濕的人來說,長期食用,胃會更寒。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沒什麼補藥是對所有人都適合的,千萬別盲從。

ADVERTISEMENT

PS:,最全面的健康養胃,養生知識。一次關注,終身受益,為您和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