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阿斗坐拥“天府之国”成都,为何不战而降,将蜀汉推向灭亡

 昵称VChmUhmv 2017-06-24

对于许多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刘禅即刘阿斗,也就是刘备的儿子,为何在邓艾带兵围攻成都城时,不等大将姜维领兵回救,而是拱手将城池献出。要知道,当时成都并不是一座空城,里面粮草充足,军队齐整。但是蜀后主刘禅没有做丝毫反抗,就乖乖的投降了。

刘阿斗坐拥“天府之国”成都,为何不战而降,将蜀汉推向灭亡刘禅投降之后,被送到了曹魏之地的洛阳,并且被当时的实权派人物司马昭册封为“安乐公”。待在洛阳的刘禅毫无愧疚感,反而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语,也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也遭到了后世人的唾弃与批评,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当初邓艾围城时,刘禅的儿子刘谌就曾苦谏,希望能够背水一战,与社稷共存亡,才会有颜面去见先帝。不过刘禅最终还是听了谯周等人的计策,选择了投降。而他的这一举动,也就宣告了蜀汉政权正式消亡。

刘阿斗坐拥“天府之国”成都,为何不战而降,将蜀汉推向灭亡

刘禅幼年时遭遇磨难颇多,幸而有大将赵云,两次拼命相救。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将其立为太子。公元233年,刘备去世,阿斗即位。刘禅在位期间,重用诸葛亮,拜他为相父,对于姜维北伐,也予以足够的支持。由于他重用能臣,再加上朝中大臣为国家事务尽心尽力,所以蜀汉的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稳固。不过到了后期,刘禅日益宠信宦臣黄皓,沉迷于酒色,终日享乐,朝政日益荒废,蜀国势力日渐衰微。刘阿斗坐拥“天府之国”成都,为何不战而降,将蜀汉推向灭亡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带兵围城,刘禅没有做多余的抵抗就开城投降了。也许,是因为清楚蜀国的状况,知道迎战取胜的几率很小,索性投降了事,换取性命无忧。投降以后,曹魏待他,也确实是安抚优待,封其为“安乐公”,在洛阳一直安享余生,直到公元271年去世。

现在,四川成都有一座武侯祠,里面供奉着刘备与诸葛亮,但是并没有在位四十余年的刘禅的身影。可能是刘禅当年不战而降的行为,让现今的四川人很是失望,没将他供进武侯祠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