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肇基管村,历年久远。其间卓荦可传,繄岂乏人?然能载於方志者辄屈指可数,今将历代方志中管村人略作简介,以飨同好: 万户侯章赞:字均敬,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明代封万户侯。查《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万户侯是明代对卫指挥使的尊称。《明史.职官志》: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明代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据《家谱》记载,旺六公(章赞排行旺六,故称旺六公)在元明交替之际,与兄旺三公(路下院、墙里童、诸暨范家坞的共祖)举义兵保境安民。在明太祖征诸暨时出粟饷师,朱元璋得胜后封为万户侯,旺三公封为武略将军,洪武31年曾宣旨进京任职,不料次年谢世。旺六公是高园科四公派、堂屋科六公派的共祖。 寿民章大忠:字匡时。《康熙萧山县志》载:享年一百零六岁,崇祯五年,萧山知县赠“人瑞观光”匾额。《家谱》记载,荣五公百岁时曾上县衙赴宴,宴毕知县请至后堂加礼,让内眷一并瞻拜。回来时沿途百姓争相一睹百岁翁风采!荣五公系上墙门(详廿三房)共祖。 义夫章九德:《乾隆萧山县志》记载只“妻亡不娶”四个字。《萧山县儒学志》称其:博学忠信,有古君子风,十八娶谢氏,谢亡,训子义方,终身不二色,年八十,县令刘俨旌门曰:“义洽孤鸿”。封建社会历代对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都有旌表,而义夫并不指妻亡不娶,而是指义士。章九德能身后入忠义祠并不仅是守伉俪之义,更是兄弟四人终生义不析灶、教子成材、所以知县于康熙廿八年赐匾,后祀奉于忠义祠。章九德属科六公派,但已无嫡派后裔。 章文隆(君彩公):乾隆、民国县志俱有传:明未多盗,扰金衢,掠妇女,文隆捐银代赎。后岁歉,大雪,煮粥恤邻,且出米以给远者,与兄文俊(字佩玉)捐修学宫。身后入忠义祠。君彩公系前五房(前墙门)共祖。 贡生章钰:康熙《绍兴府志》、民国《萧山县志稿》均有记载。字其相,号梅溪。与毛奇龄等交往甚好。著有《杨椒山公文集》行世,任县学训道。曾焚毁贫困者借据无数、捐地重修岩将庙、为宗祠制订祀典庙规、重辑家谱,其文才名噪一时!梅溪公次子章国安,《萧山县志稿》载乾隆三年中武举。家谱称乾隆三年武解元,其后人外出无考。梅溪公后人在管村只爱珠姐妹,华国、华家已不居管村! 章镛:《民国萧山县稿》:字惟梃,以孝义闻。族人有以病鬻妻者,将行,镛为之偿价。康熙康子疫,镛舍棺百余。父文隆尝捐临浦义渡田百亩,被僧盗卖遁去,镛照价赎回,请县勒石。造迴龙桥、修蒋家桥,民不病涉。雍正癸卯饥,镛按户稽口,每人给米一斗,乡人称之。惟梃公后裔多数在里谢章家,也有在余杭双溪的,只有水建居管村。 章檄:湖广宝庆知府,署驿盐粮储道。乾隆、民国县志都有记载,但仅列名字、职务而已。据家谱所传,公字景藩,先授顺天府大兴县丞后授宝庆府知府。因与上司有嫌被免,后有部吏曾以复职来索贿,被公拒绝,终老管村。原祠中“南国保障”的匾额就是表彰景藩公的。景藩公的后人在乾隆二十年前就都在北京、湖南宝庆府。与管村从无关联。 贡生章学燕:《民国萧山县稿》称道光元年恩贡。家谱称由邑庠咨部优行廪膳生,壬午科正贡提考,道光辛巳科开元,勅授修职郎。学燕公无嫡派后人,承继后人子荣在管村。 外交官章守默:《民国萧山县稿》载宣统二年浙江等一中学校毕业,给予贡生出身,拔贡。家谱称其国立政法大学经济本科毕业,历任浙江第一中学教员、萧山县公署科员、中国银行吉林分行行员、国务院科员、外交部科员、海参威外交委员、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驻古巴中国使馆秘书、驻古巴总领事!其后人均不在管村。 革命烈士章介心:八六年新版《萧山县志》载,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牺牲于浙江舟山群岛的金塘岛,职务是押运员,曾用名章洪昌。此县志有误,其曾用名应为章浩昌。在管村的后人有铿松、汉松。 (章建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