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描透视不会?构图不清楚?来统统教你!

 清风徐来718 2017-06-24


前几天大绘君发了素描技巧

很多粉丝在下面留言说透视和构图太难

今天大绘君来教你透视构图


【透视】


透视分为: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二点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圆体透视。

消失点是什么?

 #消失点# 

///

消失点:(如下图所示)如当你沿着铁路线去看两条铁轨,沿着公路线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两条平行的铁轨或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简单来说就是物体或风景消失的点。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

一点透视:(如图所示)就是我们看见的物体街道相交于一点,并且在我们的视线中央,我们看见一个街道正中央站立时周围的建筑物或者眼前的物体都汇聚到了一个点上,这就叫做一点透视。简单来说,就是物体消失或聚集于一点。一点透视经常用于远景(远距离)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

两点透视:(如图所示)就是当我们站在街道的一边或者物体的一边,建筑物分别向两边汇聚过去或物体向两边汇聚过去,我们给那个“看不见的点”起个名字叫消失点。不能说水平的物体就是两点透视,简单来说物体或者建筑物有两个消失点。画建筑物或者环境类经常用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

三点透视:(如图所示)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或者俯视仰视物体,可以理解成带有透视畸变的两点透视,简单来说就是物体有三个消失点。三点透视主要用于近景(近距离)


视平线:就是眼睛看物体平行的线。

心点:不是视平线的中点 ,是视平线和视中线重合时,视线中线与画面的垂直焦点 。与物体画面没有什么关系。



 #圆柱体透视# 

/// 

圆形透视的画法: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


 #碗、盘子透视# 

///

错误的透视画出来的几何体

透视准确的几何体


【构图】

///

构图分为: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四方形构图和平行构图


 #三角形构图# 

///

三角形构图: 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


 #圆形构图# 

///

圆形构图:是把物体放在画纸的中间,圆心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给人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没有活力、缺少生机力和冲击力。


 #平形构图# 

///

水平构图:水平线会给人宽广、平稳、宁静的意味,所以水平构图在素描中也会用到。在构图时,要注意水平线的位置。通常来说,水平线放置取决于你的画画意图。以水平线为例,如果你要强调物体主体,那么就把水平线放到画面偏下的位置,如果要强调水平线下的物体,就把水平线放置到画上的位置,总之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中央。



 #C形构图# 

///

C形构图: c型比较好掌握,抓住画面的平衡性即可。C形具有延伸感,处理的好会很有空间感。C形构图中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


 #四方形构图# 

///

四方形构图: 在素描绘画中多边形构图一般用于画面中物体 较多的情况,四边形的构图可以更好地填充画面, 有利于把握左右的对称和平衡,使整体画面更加丰富,更加和谐。


 #S形构图# 

///

S形构图: 画面中通常会有四个物体,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物体一般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可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 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


【三大面、五大调子】

///

素描五大调子:高光、明暗交界线、亮灰部、投影、反光,五大调子在画素描的时候非常重要。

素描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

受光面亮面和背光面丨暗面两大部分

再加上中间层次的侧光面丨灰面

也就是常说的三大面

侧背光面、受光面、侧光面


【三庭五眼】

///


【人体结构比例】

///

站姿


坐姿


头像透视

 ///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喜欢的话给大绘君点个zan哦~

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