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被太阳晒过的被子有股味道?

 pgl147258 2017-06-24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被子长期不晒就会又硬又沉。放在阳光下晒过后,就会蓬松起来并且有股“阳光”的味道。其实晒完被子的那股‘太阳的味道’,是烤螨虫的味道!”3个月不晒被子,600万螨虫在床上。据科学家统计,即使是非常整洁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也至少要有1500万只。如何对付它们?研究者普赖特勒夫博士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睡醒之后不要叠被子。这样被褥里边的潮湿气体很快就会干燥,而外部的湿气又无法进入,各类螨虫不可能长久生存。如果你从来不在晒完被子后拍一下,是确实有螨虫尸体的。如果你拍了被子,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你从来不在晒完被子之后拍一下,你就要注意了,不要用被子捂住口鼻,因为这样有可能会患上过敏性哮喘,这种哮喘很难治。

需要特别提醒您的是,除螨虫要勤晒被子,还要勤洗勤换。要知道三个月以上不晒被子,被子里就会有600万只螨虫,但是光晒被子并不是有效除螨的方法。306医院刘军连大夫认为,螨虫在被子的表层里面生长,晒被子只会让螨虫往被子里面钻,如果再去拍,只会把螨虫的尸体和排泄物拍成粉末状,反而增加了过敏原。所以,被子不光要晒,还要经常清洗清洗时别忘了加入一些消毒液,这样被阳光晒过的被子不仅干净卫生,还有一股淡淡的阳光味道。

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最广的说法是,被太阳晒过的被子有“太阳的味道”其实都是螨虫被晒死的味道。

"即使是整洁的家,平均每张床上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也至少有1500万只。原来晒完被子的那股‘太阳的味道’,就是烤螨虫的味道。”

相关说法通过微博发出就引来广泛关注。

之前有人曾在自己的网站上对“被子为何晒出好闻的太阳味”进行过解释。

作者分析,被子在晒过之后发生了三种变化:

1、被子里的水分被晒干了;

2、被子里的微生物被阳光里的紫外线杀死了;

3、被子里的氧气被紫外线激发成了臭氧。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太阳味是微生物死掉的气味混合臭氧的气味。全文看似合理的解释,但是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并没有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言语间更带有戏说的成分。

“太阳的味道”究竟是不是太阳“烧烤”螨虫产生的味道?

复旦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家孙建华,她明确表示,被子上太阳的味道绝对不可能是螨虫被烤焦的味道。孙建华对螨虫的研究已有30余年,她说,螨虫80%的成分是水,其余部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哪怕被太阳烤焦也应该是蛋白质烧焦的臭味,与我们平时所闻的太阳的味道完全不同。

浙江大学农业与技术学院昆虫研究所莫建初教授说曾表示,“被子在太阳下晒,大自然的空气、植物的香气被棉花吸收,就有了所谓的‘太阳的味道’”。

果壳网的编辑袁玥也表示过他们曾经做过资料搜查,发现并没有人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科学实验,证实被子上太阳的气味是如何造成的。由此,被子上太阳味道的来源成为一个谜,但至少不是来自螨虫。

每张床真的有螨虫超千万?

微博中传言“平均每张床上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也至少有1500万只螨虫”,孙建华表示,在他们的实验中,确实曾经发现一张被子上存在1000多万只螨虫,一个枕头上有6万多只,但居家环境不同对螨虫数量差异可能很大。家庭存在较多的是尘螨,主要在床褥、沙发、地毯、厚质窗帘等。

不叠被能杀死螨虫吗?

温暖湿润的环境最有利于螨虫的繁衍,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螨虫就没法生存。对于网传不叠被子更有利于杀死螨虫,孙建华表示,叠不叠被子和螨虫会不会死没有关系。

如何对付螨虫最有效?

对付螨虫的最好办法勤洗勤晒,床单被褥最好能够2周洗晒一次。最近天还有些冷,不妨睡前开一会电热毯,既能捂热被窝,又能使被床褥干燥。有过敏体质者,尽量不要用扫帚扫地,避免螨虫在灰尘中扬起来。每年黄梅天可用空调抽湿,保持干燥。

贤惠的家庭主妇,不管冬天夏天,只要出了大太阳肯定要忙着晒被子,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里阳台都封住了,隔着窗户简直“隔靴搔痒”。

从小时候,就看到外婆、妈妈每到太阳特别大的时候就要晒被子,每次晒完之后,被子特别香,晚上的被窝也特别温暖。良好的传统也就被一代代流传下来!



现在螨虫引起的过敏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据说那晒完被子有着“太阳的香味”的味道真的是螨虫尸体的味道?如果是的话,那把这些尸体盖在身上也是件挺恐怖的事,如果不是,这味道又是什么?而且光靠晒太阳就能杀死螨虫吗?如果真的能,那市面上那些号称可以除螨的机器是不是都只是噱头!

有专家去世界上最脏的地方——某大学男生宿舍找了条几年没有见过光的被子,然后层层拨开。



被剪下的被子一角,在显微镜下一层一层找螨虫。



这么一小撮粉末,有成千上万只螨虫。



逐渐放大显微镜倍数...



这样看,就觉得有点浑身痒了



曾有媒体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合作,在王雪燕教授的带领下,选取普通人家三个月没有晒过的被子为样本进行检测试验,长期没有晒过的被子上,螨虫真的有百万之多。



刚晒好的被子,总有一股好闻、温暖的“太阳味”。

而大煞风景的说法是:这其实是螨虫晒死后的尸臭。

“太阳味”究竟是不是螨虫烤焦的味道?

根据取样概率测算后,实验君把从男生被子里提取的约10万只活螨虫放入透明的玻璃器皿,盖好,放在正午烈日下暴晒4小时,直到里面所有螨虫全部脱水烤焦。



最后,打开盖子,仔细地闻、仔细地嗅。

实验君很负责地说:除了想吐,什么味道都没有!

浙医二院过敏科的汪慧英副主任说,因为螨虫绝大部分组成都是水,所以即使被阳光烤熟了,也不会产生任何气味,“太阳的味道”有可能就是“紫外线和臭氧”的味道。

所以困扰我们多年的答案被解开了,以后有人再告诉你这是太阳的味道,你可以嘲笑他的无知了!

怎样晒被子才能有效杀螨

实验君继续来挑战

坊间对付螨虫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太阳暴晒。但有专家说,太阳光只能杀死3.8%的螨虫。实验君把实验设定了夏、秋两种季节模式——

模式一:夏天晒薄被子

实验当日气温39℃,晴,将半斤重的蚕丝空调被裁成40cm长、30cm宽、约1cm厚的小方块,平铺放入透明塑料收纳箱中,将大约10万只螨虫均匀撒在蚕丝絮中,持续暴晒4小时。

结果,还留在被子浅层的螨虫基本阵亡,但翻开更深层次,大部队依然活跃,估计一下,有至少90%的数量。 因为螨虫会知道躲避到不那么热的背阳面,小家伙们还是挺聪明的!

模式二:秋天晒厚被子

实验当日气温25℃,晴,被子是一条6斤重的蚕丝冬被,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4小时后,显微镜下,冬被上虽然能看见不少螨虫的尸体,但活蹦乱跳、跑来跑去的更多,基本上这种温和的阳光只能杀死1成左右的螨虫,存活下来的螨虫“精气神”简直就和没事一样。

“太阳只能杀死3.8%的螨虫”的说法是可信的,在太阳强烈的夏季,靠晒被子除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在日照不够的秋冬季节晒被子,效果更是几乎没有。

“螨虫适宜生存的温度是25℃左右,湿度为65%—80%,这也是螨虫在春秋最猖獗的原因。”所以杀螨最简单的办法除了晒太阳,毕竟螨虫在50℃以上的温度下就大量死亡,还有更重要的是让被子湿度下降,使得螨虫脱水而死。

螨虫有5万多种,家中常见的有四十几种,10多种能致病,比如粉尘螨和屋尘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汪慧英副主任做过统计,70%左右的过敏患者是因尘螨引起的,比如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湿疹、荨麻疹等。

另外,螨虫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如果你自以为不是过敏体质就不用担心螨虫,那就错了。“如果环境中有螨虫过敏原,人体摄入会不断累积,即便不是过敏体质,时间长了也会出现过敏症状。”汪慧英副主任说。

所以家庭除螨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家有老人和孩子!不管是活的还是死都要除除除!为了家庭成员的健康,合格的家庭主妇就是这么考虑周到!

大量研究表明,床褥其实是家中最脏的地方,处处隐藏着螨虫、PM2.5、细菌、以及更多肉眼看不到的有害健康的物质,它们会引发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免疫性疾病、肺部疾病、肌肤问题、睡眠困扰、时刻威胁着人体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旦抵抗力下降,这些都会有机可乘。

既然日久不晒的被子没有太阳味儿,就说明这种味道肯定是由晒产生的,我们从这里入手,先看看被子在晒过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阳光照射会有发热作用, 另外还含有100nm~400nm多种波长的紫外线,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UVC(200~280nm)和

真空紫外线

(100~200nm)四段,而UVC能杀死细菌,还能激发氧气产生臭氧,所以我们猜被子的主要变化有:

1、被子里的水分被晒干了2、被子里的微生物被阳光里的紫外线杀死了3、被子里的氧气被紫外线激发成了臭氧我们猜被子晒后的太阳味就是这三种变化里面产生的,下面逐一来看。第一种是水分被晒干,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

水分蒸发

的过程并不会产生什么气味,这种被排除了。第二种,微生物被杀死了会不会有气味呢?这个…可以有。



比如说活人的身体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气味,但是尸体…就有……(这个例子真的很不好,真 的……),因此我们猜想,有可能是微生物被杀死后的尸体产生的气味。猜想是这样了,我们需要证明一下。先得搞清楚,紫外线到底能不能杀死微生物呢?答案是 肯定的。微生物的细胞尝肠佰段脂灯拌犬饱华核中含有RNA和DNA,

这两种核酸都能吸收高能量的

短波紫外线

辐射,而这种吸收可以使相邻的核苷酸之间产生新的键,从而形成双分子 或二聚物,这样一来微生物的基因就乱了套,不能进行正常的

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死亡[1]。所以说如果人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中,

皮肤细胞

也是会受到损伤的,而 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就会直接归西,



紫外线对棉被的消毒作用是很明显的[2]。那么死后的微生物是否会产生气味呢?这种气味是否是我们所说的太阳味呢?这个 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将你和你室友的一周没晒的被子,分别用UVC紫外灯和

普通照明

光源照射一小时,然后分别闻闻就知道了。Schuyler没有这种灯, 不能现场实验了,但是根据以前闻饭店刚消毒过的餐巾的经验,的确是有这种太阳味儿的。因为我觉得,微生物的尸体气味,就是我们说的太阳味儿~可能读者会 说,尸体味儿好难闻诶,怎么会那么香?

其实对气味的感觉是跟这种气味对人的影响有关的,饭有营养所以香,排泄产物没有营养所以就…呃…不香,同样的道理, 微生物死掉了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就会觉得香,人死了我们觉得害怕,所以就排斥那种味道了。你想想看,青草被踩断了,是什么味道呢?第三种是产生了臭氧,我们都知道臭氧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所以这个有可能,来验证一下。

棉被里面是有空气的,空气里面含有氧气,而氧气在波长 243nm的

紫外线照射

下,化学键就会断裂,产生臭氧。所以说棉被晒后的气味里面,一定也含有

臭氧的气味

。可是臭氧是刺激性气味呀,为什么棉被一点也不刺 激呀?那是因为,

空气是会流动的,产生的臭氧大部分都会随风飘散,剩下的呢,又会吸收210nm至290nm的紫外线而光解,所以最终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 部分臭氧,所以气味就很弱很弱了,不会有刺激的感觉。就是这样,我们所说的太阳味儿,其实就是微生物死掉的气味混合

臭氧的气味

。由此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个常识,晒过的被子是不能马上就盖的。
因为残留的微生物遗体和臭氧可能会影响健康哦,大家看妈妈晒完被子都要敲一敲、用扫帚扫一扫,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

晒完被子的那股‘太阳的味道’,就是烤螨虫的味道啊!”3个月不晒被子,600万螨虫在床上。



据科学家统计,即使是非常整洁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也至少要有1500万只。如何对付它们?研究者普赖特勒夫博士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睡醒之后不要叠被子。这样被褥里边的潮湿气体很快就会干燥,而外部的湿气又无法进入,各类螨虫不可能长久生存。



如果你从来不在晒完被子后拍一下,是确实有螨虫尸体的。如果你拍了被子,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你从来不在晒完被子之后拍一下,你就要注意了,不要用被子捂住口鼻,因为这样有可能会患上过敏性哮喘,这种哮喘很难治。”

当然了,虽然从理论上螨虫很可怕,不过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对潮湿的被子抵抗力还是很强的!

被子给太阳晒过有一股太阳味道。平时每天盖的被子,几天不晒里面芯子发硬不松软,盖在身上不爽。看准天气,晴空万里,无风静浪下晒被子是绝佳机会,又收干又杀菌。正晒2小时,反晒2小时。这样来回翻动晒的透透!搬回去时,直接有太阳带香味扑面而来!这样对身体有益无害呐。

我们以为的晒过太阳后阳光的味道,其实是螨虫被阳光晒死之后尸体的味道。知道了这个,你还觉得阳光的味道很好闻吗?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螨虫呢?

因为平时我们睡觉,皮肤呼吸产生热量,叠被子后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被子里面会产生大量螨虫。因此我们要经常晒被子,晒完之后也要拍一拍,把灰尘和细菌拍下来,千万不要再用鼻子去嗅阳光的味道了奥。

那么多回答没说到怎么处理啊,毕竟暴晒也只能晒死10%左右,那么是不是就必须买除螨的设备和药品的,是不是广告啊?

我听说买黑色的大塑料垃圾袋把被子装进去系紧,只需要晒一个小时基本上团灭了。大家可以想想暴晒十分钟的汽车温度达到50°以上根本没法坐人。普通暴晒螨虫会到背后阴暗面躲藏二而这个嘛。直接晒糊。

那是经过太阳晒后因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还有在晒太阳时被子和衣物总是在“新鲜空气”中,淡化了被子上的“陈旧”的味道,一些留在被子和衣物上的味道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分解”了,所以就会感觉到被子或衣物有新鲜的香味了。前面有位朋友说到的在哪里看到纺织专家说的被子晒的时候不能时间长,也不能拍打,我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被子晒的时候怕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而提出要少晒被子,我认为是不妥的,专家是从对织物的抗紫外线的能力而说的话,但在实际生活中,您即使不晒被子,也会由于各种原因使织物老化而“报废”,还会由于不晒被子而在被子上“集聚”有害病菌,对人产生不利的因素。再说晒的时候拍打被子,可以使被子蓬松,拍掉一些灰尘,不拍的话就感觉不那么松软,只要适当地拍,是不会损坏织物的结构的。再说您舔置一床被子,应该不会是指望它“永久不坏”吧,所以专家说归说,您做还是照您的“常规”做,不能“照搬”的。

那是臭氧的味道。

那时跟朋友聊天,调侃,他说如果出国回来一定要在汽车尾气后面多呼吸,不然国外的空气太清新怕肺承受不住,国外的空气就是那纯纯的臭氧的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