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一隧道施工因硫化氢气体致6人遇难!警惕硫化氢中毒,你需要了解这些!

 菊花廿六 2017-06-25




2017年6月21日上午,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境内的大(理)临(沧)铁路红豆山隧道1号斜井在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突冒硫化氢气体并突泥涌水,致6名作业人员遇难。



事故发生后,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市、县、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目前,善后工作和事故原因调查正在进行。



 

什么是硫化氢?硫化氢气体中毒的危险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预防硫化氢中毒?下面快跟本质安全网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剧毒气体,相对密度为(空气=1)1.19。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燃点为292℃。 

硫化氢是无色、剧毒、酸性气体。有一种特殊的臭鸡蛋味,嗅觉阈值:0.00041ppm,20~30ppm时就出现强烈气味,100~50ppm时可以麻痹嗅觉神经。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乙醇及甘油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硫化氢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会损伤人的眼睛和肺。在空气充足时,燃烧生成SO2和H2O。 


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以适当的比例(4.3%~46%)混合就会爆炸。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有剧毒,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察觉,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不但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气肿。



硫化氢中毒的危险区域划分



1、极度危险区域: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


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此区域属于中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如何预防硫化氢中毒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及化工等企业每年要开展一次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的防治进行安全培训加强企业管理者、安全职员、从业职员对硫化氢危害的熟悉。必要时可依法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分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接受指导、监视。



二、落实主体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职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施安全叮嘱,提示安全措施并指导从业职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2.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为从业职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防毒面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三、完善治理制度


1.进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凡进坑、池、罐、釜、沟以及井下、管道等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场所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进出许可程序、作业规程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明确作业负责人、进出作业劳动者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并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2.建立健全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污水处理和石化、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行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作业要求,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职员、救援器材,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处置流程。


3.企业应对制定的应急预案根据需要加以修缮并定期演练。







来源:本质安全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