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和左宗棠,亲如兄弟,为何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

 昵称VChmUhmv 2017-06-25

曾国藩和左宗棠,亲如兄弟,为何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


左宗棠、曾国藩同是晚清重臣,一代人杰。二人共事十余年,交情甚厚,曾国藩对左宗棠还多有提携与相助之恩。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往来,令世人为之惋惜。

那么,两人为何分道扬镳呢?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是湖南老乡,前者年长一岁。曾国藩虽非天资聪颖之人,然科举较顺,28岁就考中进士,此前会试仅失败过一次。与之相反,左宗棠生性颖悟,5岁时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甚感兴趣。1830年,18岁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湘水校经堂,在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乡试中第。但好运就此结束,此后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

左宗棠心高气傲,一怒之下干脆放弃科举,回乡教书去了。但名气不小,受到乡绅推崇。1837年春,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见到其两幅对联,引为知己,两人彻夜长谈。左宗棠拜陶澍为师,两家又定下娃娃亲。而胡林翼正是陶澍的女婿,左宗棠与之结识了。

后来经胡林翼牵线搭桥,左宗棠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帐下屈居幕僚,后任巡抚骆秉章也给予重用。在此期间,曾国藩认识了左宗棠。

咸丰二年,左宗棠以其经世致用之才,名满天下,为湖南战事做出不少贡献。胡林翼也一直向曾国藩推荐。曾国藩素来知人善任,网罗人才;可独对左宗棠态度谨慎,迟迟不肯延入幕下。这可能也是曾国藩有识人之明,一早就知道他们之间性格不合。

咸丰四年,曾国藩打算向朝廷保举其破格做知府。但左宗棠心高气傲,瞧不上眼,曾言:“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

直到咸丰十年,满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曾国藩正当用人之际,同意左宗棠到自己帐下效力。曾国藩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启用左宗棠就放手让他独当一面,左宗棠遂得以迅速崛起。曾国藩和左宗棠,亲如兄弟,为何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

打浙江时,曾国藩把一部分湘军划归左宗棠全权指挥,攻克杭州后,又向朝廷举荐,让他担任浙江巡抚,并给了他向皇帝的专奏权和征收厘金权。此时左宗棠才真正青云直上,曾国藩对其信赖已是无以复加,往来书信以兄相称,而自谦为弟。

然而两人在表面友善的背后,并非毫无矛盾。左宗棠个性刚直果断,且恃才傲物,长期郁郁不得志和寄人篱下,使他又具有特别敏感的禀性,稍被人怠慢或过分谦让,都可引起激烈的反应,而且言词辛辣,令人不快。

有一次在给左宗棠的信札中,曾国藩出于谦让用了“右仰”字样客套,左宗棠很是不快,说道:“他写了‘右仰’难道要我‘左俯’不成!”此言传到曾国藩耳里,自然心生不快。

两人首次闹掰,缘于曾国藩“夺情事”。咸丰七年曾父过世,当时在江西战场,朝廷既要曾国藩到全国各地去打仗,又不给他调动全国各地的权力,使其左支右绌,狼狈不堪,满肚子怨气,早已想甩担子。于是趁机上书朝廷请丧假,不待回复,回到老家奔丧去了。

左宗棠毫不体恤曾国藩的用心与苦衷,在信中严厉谴责:“忠臣之于君也,不以事不可为而奉身以退,其任事也,不以己之不能而他诿之……但谓匆遽奔丧;不俟朝命,似非礼非义。”说这种临阵脱逃是不忠之举,是不礼之举,是不义之举,将曾国藩骂了个狗血喷头。

尽管如此,两人并没真正决裂。天京被克之后,两人才分道扬镳,起因于洪秀全幼子洪天贵的下落。曾国藩上奏朝廷洪幼主已死,左宗棠紧接着报告说洪幼主逃跑了。这一唱对台戏的奏折,无疑是刺向曾国藩的一把利剑。朝廷看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两人打起笔墨官司,从而恩断义绝,再无往来,十几年交情因各自之名利而烟消云散了。
曾国藩和左宗棠,亲如兄弟,为何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

但同为一代名臣,终不会因私废公。左宗棠督陕甘建功西域时,对友人说:“我和曾国藩不和,如今他总督两江,恐他在饷源上卡我脖子,坏了我的功业。”然而,曾国藩始终不遗余力为其筹饷,并荐自己最得力的湘军将领刘松山随之西征,左宗棠在陕甘新疆建功立业皆赖此军。

因此后人评论说:文襄之功,文正实助成也。说得不无道理。

而左宗棠始终不承认,对曾国藩也不服气。晚年逢人便讲西征、骂曾国藩,骂其伪君子,骂其小人,其诸将又多为曾国藩旧部,群僚皆以为苦,颇有怨言。这也是左宗棠被人广为诟病之处。然瑕不掩瑜,其传奇人生,终究永远闪耀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