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深不可测的心机,林黛玉令人伤感的结局

 快乐老年435 2017-06-25

(作者:慧读古典)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全书十分重要的一回,隐藏了后面一些重大事件的伏笔。

这一回的前半部分是写薛宝钗戏彩蝶,后半部分是写林黛玉泣残红。说来也奇怪,在回目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她们二人之名,而是分别用“杨妃”和“飞燕”来借指她们。杨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有人说,作者之所以用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美女来分别指代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取其形似。薛宝钗和杨玉环都是微胖而又鲜艳妩媚;林黛玉也和赵飞燕都是瘦弱而又风流袅娜。单从外貌来说,这种观点当然是恰如其分的。但笔者认为还不仅仅限于这点,作者用杨妃和飞燕分别指代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有着十分深刻喻意的。

先说指代薛宝钗的杨玉环。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多次指出薛宝钗影射清廷,而清朝统治者是异族。历史上的杨玉环也的确和异族人有着很大的关联,许多史学家认为是她引来了“安史之乱”,正是因为她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最终引发了安禄山的造反。据《资治通鉴》中的《唐纪》记载,安禄山与杨贵妃有“干亲”掩盖下的暧昧关系:“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红楼梦》用杨妃来指代薛宝钗,其实也是暗喻薛宝钗“红颜祸水”。

薛宝钗深不可测的心机,林黛玉令人伤感的结局

有人说在滴翠亭薛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的私语后,使出“金蝉脱壳”计嫁祸于林黛玉,是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的正常反应,薛宝钗并非成心要嫁祸林黛玉。对这样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我们且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薛宝钗心理活动的: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第二十七回原文)

在第24回中,红玉给贾宝玉倒茶,但贾宝玉并不认识她,竟然还问她“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而红玉的回答则是“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那里认得呢。”

由此可见,贾宝玉竟然连自己房里的丫环红玉都不认识!这显然不是作者闲来无事写着玩的,而是为了在这里衬托薛宝钗的心机!对贾宝玉房里一个不起眼的丫环红玉,薛宝钗竟然只要听到她的声音,就能一下知道她是谁!这不能不让人觉得薛宝钗实在是太过精明了,心机重得令人可怕!薛宝钗所使的“金蝉脱壳”计,也并非做出之后才悟到的,而是在做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的!这显然不是什么无意的举动,而是有意识的举动。

《红楼梦》中描写薛宝钗心机的情节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其实作者在一些小细节上对此也是有暗喻的,在第58回中,贾母将那些唱戏的小旦一一分给众人做丫环,其中就将小旦蕊官给了薛宝钗。“蕊”这个字,是所有汉字中最为多心的一个,这其实也即是暗指薛宝钗多心,心机重重。

薛宝钗使出的“金蝉脱壳”计,造成了红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嫌隙,这其实也是在为后文伏笔。

而在这一回中,晴雯对红玉也有着很深的怨气,“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当得知红玉被凤姐要去之后,晴雯的话里面也满是醋意,“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这些都说明晴雯和红玉之间有了嫌隙。这里也不是闲笔,“晴为黛影”,这里其实也是暗指日后林黛玉也会对红玉产生嫌隙,而这个嫌隙一定会对林黛玉自身造成伤害,甚至会对贾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红楼梦》的重要写作手法之一是以小喻大,这件事也是一样。

这一回的后半部分是写林黛玉葬花,“残红”满地,一片凄凉的景色令人伤感。这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紧连相对,薛宝钗扑蝶玩心机嫁祸林黛玉,随后林黛玉面对漫天飞花伤感泣残红。我们不得不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其实这也是在为80回后的情节做铺垫。《葬花吟》暗藏林黛玉结局的谶语,即:“一抔净土掩风流”“花落人亡两不知”!薛宝钗深不可测的心机,林黛玉令人伤感的结局

为什么本回的回目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跟赵飞燕除了相貌相似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汉元寿二年(公元1年),王莽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下诏将赵飞燕皇后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作者是借赵飞燕的命运来隐喻林黛玉的命运!

由此可知,第27回也是全书中极为重要的一回,未来一些重大事件已经在这一回做了伏笔。薛宝钗、林黛玉和红玉等几个人物的命运在这一回中已经初现端倪!

《红楼梦》中的任何人和事都不是随意写的,都是作者高度提炼而成的精华。这些珍珠般的细节不是散乱的,他们用丝丝隐线串联在一起,步步设伏,时时做谶。读《红楼梦》我们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才能感悟其中隐藏的深意。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