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亭泉 2017-06-25

晋元帝司马睿(276—322)

初袭封琅玡王,出镇下邳。永嘉元年(307年)九月,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的身份移镇建业。睿本无重望,在晋宗室中又是疏属,后依靠南迁的北方大族王导、王敦等提高自己的威信,并藉此获得江南大族顾荣、纪瞻等人的支持,巩固了他在南方的地位。建兴四年(316年),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次年,他在建康(即建业,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称帝,史称东晋。后因王敦握有重兵,左右朝政,忧愤而死。《晋书》卷六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晋元帝司马睿

祖逖(266—321)

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西晋末年率族南迁。他不顾元帝及王导等意欲偏安江左,力主北伐。建兴元年(313年),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于中流击楫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渡江后在淮阴自募军队,自铸兵器,打败石虎的围攻,收复豫州地区,迫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正当他力农积谷,练兵牧马,准备渡河收复河北时,东晋内部迭起纷争,元帝派戴渊为征西将军,对其北伐进行牵制。他深感北伐无望,忧愤成疾,病死军中。《晋书》卷六十二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祖逖

桓温(312—373)

字元子。晋明帝婿。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穆帝时任荆州刺史,握长江上游兵权。永和三年(347年),出兵灭成汉,从此威名大震。他企图通过北伐,扩大自己的政治飞军事势力,于永和十年、十二年、太和四年(369年),先后三次进行北伐。第一次攻入关中,进至长安附近;第二次收复过洛阳;第三次曾连败前燕,但均因军粮不继,受挫退兵。还朝后仍专朝政。太和六年废司马奕为海西公,立司马昱为简文帝,以大司马身份镇姑熟(今安徽当涂)。不久病死。《晋书》卷九十八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桓温

谢安(320—385)

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在流寓江东后,因有其兄弟在朝位居高官,安遂乐得高卧东山(今浙江上虞县境),过着山林隐逸生活。谢安四十多岁时,其兄弟或死去,或被贬斥,为避免谢家中衰,安遂决定东山再起,入辅中央。孝武帝时任宰相。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亲率八十多万大军南下伐晋,江东大震。他沉着镇定,遣弟谢石为大都督,侄谢玄为前锋,帅师八万迎战,终获淝水大捷,乘胜收复洛阳及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太元十年,司马道子以皇族执政,谢遭排斥,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不久,还京病死。《晋书》卷七十九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谢安

谢石(327—388)

字石奴。谢安弟。太元八年(383年)任大都督,统兵迎战苻坚。他根据原晋将朱序送来的情报,先派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率兵五千,夜袭洛涧(今安徽怀远县境)成功,挫前秦锐气,继而用计渡淝水,重创前秦军,获淝水大捷。《晋书》卷七十九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谢石

谢玄(343—338)

字幼度。谢安侄。初任兖州刺史、广陵相,督江北诸军事,召募北方流民及江淮间富有战斗经验的农民,组成精锐的北府兵,曾击退进逼广陵前秦军。太元八年(383年)任晋军前锋,获淝水大捷,率军乘胜北伐,收复青、徐、兖、豫、司、梁六州,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后为司马道子所忌,还镇淮阴,旋以病改授会稽内史。《晋书》卷七十九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谢玄

刘牢之(?一402)

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投北府兵,以骁勇被谢玄提拔为将。淝水之战前夕,奉谢石命率兵夜袭洛涧成功,歼前秦军一万五千,为淝水大捷立下头功,后乘胜进至河北邺城。以战功升任龙骧将军、彭城内史。曾参与镇压孙恩起义,纵军暴掠。后兵权为桓玄所夺,自杀。《晋书》卷八十四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刘牢之

孙恩(?一402)

字灵秀。琅玡(今山东临沂)人。世奉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其叔父孙泰是南迁的琅玡大族、江东一带的教主,因聚徒暴动,为东晋政府所杀。恩流亡海岛,继续组织起义。隆安三年(399年),司马元显征调江东八郡“免奴为客者”充兵役,引起骚动,恩乘机登陆,攻克上虞、会稽,杀内史王凝之。江南八郡,一时俱起,旬日之间,有众数十万。自号“征东将军”,称其军为“长生人”。不久,为北府军谢琰、刘牢之所挫,退回海岛。次年,第二次登陆,破扈渎(今上海),图取建康,因东晋政府调兵固守,遂转攻广陵、郁州(令江苏连云港市东),为刘牢之部将刘裕所败,南撤入海。元兴元年(402年)第四次登陆,攻临海,战败投水自杀。《晋书》卷一百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孙恩

卢循(?一411)

字于先。范阳涿县人。士族出身。孙恩妹夫。恩牺牲后,被余部推举为首领,转战于东阳、永嘉、晋安(今福建福州)等地,后为刘裕所逼,于元兴三年(404年)浮海攻占广州,自号平南将军,遣使向东晋政府献贡,被任为广州刺史。后听从其姊夫始兴太守徐道覆的建议,乘刘裕北攻南燕之机,于义熙六年(410年)起兵反晋,分兵攻取长沙、巴陵、豫章(今江西南昌),接着会师沿江东下,直逼建康。但为刘裕回师击败,广州亦为刘裕从海道袭据。卢率部转战交州(泛指五岭以南),与交州刺史杜慧度战于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兵败投水死。《晋书》卷一百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卢循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或307—365)

字逸少。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工书法,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超脱于钟繇真书的境界,自辟新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书圣”。其子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王羲之

顾恺之(约345—406)

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景参军,后任通直散骑常侍。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既善画人物,又善画山水。所作《雪霄望五峰图》,开创了山水画的先声。其人物画的成就更为突出,妙在点睛传神,改变了汉、魏以来古拙的画风。曾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让人参观施钱,几天内得钱数百万,全部布施给该寺,轰动一时。传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摹本,人物端庄秀丽,线条生动,独具风格。《晋书》卷九十二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顾恺之

陶潜(?一427)

即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士族把持政权,对当时乱世之俗既不肯适,又不能抗,遂辞官归隐,过躬耕生活。他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大多描写农村生活及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炼,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驰名。有《陶渊明集》。《晋书》卷九十四、《宋书》卷九十三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两晋(下篇)

陶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