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钱没名没资源,他的第一本书靠大数据卖了十万册

 至道从容 2017-06-25

小狮子说:《增长黑客》是范冰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销量超过十万的畅销书。作为新人作家,范冰不够“头部”,不够“大咖”,但他利用“增长黑客”的营销思维和大数据分析打造出了一本畅销书。

他是怎么做到的?

近日,他在蓝狮子·新榜·皖新传媒联合举办的中国创作者大会上分享了他的营销心得。

小狮子整理并节选了他的部分“套路”,和大家分享。


看点总结:

1.利用大数据决定写作题材:利用脚本获取同类畅销书单及特征

2.利用文本分析统计塑造「干货感」

3.植入畅销元素:从销量榜发掘你的用户需求

4.延长生命周期:反向使用搜索引擎优化抵御盗版



如何利用增长黑客营销一本书


文/范冰




选择写作题材:利用脚本获取同类畅销书单及特征


因为是第一次写书,当出版社问我说你想写什么题材的时候,我个人其实对于写这件事没有任何线索,只是读过很多作品。那我还是打算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想想该怎么做。我当时写了一个脚本,然后用这个脚本第一时间去把国内的包括经管类包括计算机行业以及各种排行榜的总榜整个就抓取了下来。当时脚本抓取下来的统计分析结果给了我很多灵感。


行业内有很多书,其实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你会在各种地方看见它的宣传,在很多高逼格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它的曝光。但抓取它的销量数据后,你会发现它的整个销售量其实并不是很好。


我还发现,对于新晋写手来说,更适合写一些热门新概念的普及题材。这种书不问作者出处,只要它的内容足够好能够教育到人,一样可以很流行。


基于这个数据统计结果,我决定写一本概念普及类的书。最后结合我自己的项目选择了增长黑客这样一个角度。为什么选择增长黑客作为一个概念传播?因为一个好的概念传播,最好是一个半新半旧的概念。像增长黑客。一看增长,大家都很熟悉,并且是刚需,任何公司都需要增长。而黑客这一看是一个很技术化的术语。当一个你熟悉的概念跟一个很技术的东西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半新半旧的东西之后,你会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有点兴趣,但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你会对这个概念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后续把书定名叫《增长黑客》。



病毒传播性:利用文本分析统计塑造「干货感」


我在写书的时候,发现有些书或者文章的形式感上能让人觉得它的干货性很强。怎样通过感官能够让你第一时间产生干货感呢?


通过分析,我总结出了这么几个套路:

1.    每隔700左右,插入一个数据、图表、截图、公式或者一个资源链接。

2.    结论需要配备基础公式或者推导依据。有了推导依据后,读者容易遵循作者的推导逻辑,并且对于理论产生信服。

3.    保留英文名、术语还有专有名词。写一本书,英文名词你可以把它翻译成中文,但原词一定要保留,这是方便读者最大程度的进行检索。

4.    便于扫读的小标题和列表结构。便于读者快速翻阅,直接给到快速的结论。

5.    箴言式的智慧短句。本身传播性就很强,容易理解又具有形式感。

6.    截图手稿。这也是读者本身基于八卦性或者说基于这本书的它的真实性所需要的,能增强临场感。

7.    保留参考链接、引申资料。




植入畅销元素:从销量榜发掘你的用户需求


基于渠道分析,从畅销榜发掘用户需求也很重要。首先要明确你TOP1的销售渠道。比如技术类或者经管类的书在京东上销量最好的, 所以我第一时间去研究了京东的榜单。既看分榜排名,更看总榜排名。研究以后,我发现大众读者的普遍有种孤独感。中国的畅销书榜中卖的最好的前20名里起码有十六七个,都是这种感觉:我很孤独,我很惨,我在这个城市里不幸福,我希望远走他乡背包旅行。


于是,我试着把这样的畅销因素加入我的书里。在写自己书的案例的时候,我会先研究它经历的挫折,比如说像airbnb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不是互联网出身,做了很多事都失败,几经周折,最后好不容易某一天灵光一现才成功了。


这样写以后有几个好处。第一,它让整个事情变得更有故事性。一旦有了故事性,无意间就把读者圈子扩大了。第二,有了这样一个欲扬先抑的过程,让最后这个理论实践的成功性显得弥足珍贵。第三,大多读者的创业经历也不是顺风顺水,容易产生共鸣。



延长生命周期:反向使用搜索引擎优化抵御盗版


 我知道盗版这件事对于新书的影响。在电子版上架前一个月左右,我把《增长黑客》的前后各30页拼成了一版60页的pdf版本散步到网上。前30页主要是序言、目录以及开头后30页可能就是一些附注或者一些案例的后半部分。


之后,我又做了很多搜索引擎优化。于是那一个月内,只要你搜《增长黑客》盗版或者《增长黑客》免费版,你搜到的一定都是我事先散发出去的版本。等到之后电子书上架被人破解做出盗版,它早就已经在搜索引擎上找不到了。所有能搜到都是我之前散发出去的试读版,而它的吸引力又足够强。通过这个方式我算是有效的延长了这本书的生命周期。



品质背书:邀请自带 IP 的名人大咖作序推荐


 一本书要畅销的话,名人效应会很强。当时我就在想《增长黑客》这本书,怎么样能够找业界大牛来给我推荐,因为这样势必能够带动销量。我发现一个哥们叫Tim Draper,之前我压根不认识他,我只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他有这一系列这个身份:他是硅谷的大神,他投过很多成功的公司,并且最关键的是,他帮助很多公司通过Growth hacking的手段获得成功。但怎么样能够触及到这样的大神,因为之前不认识他,怎么让他来帮忙写这个推荐语?


Tim Draper

·硅谷著名投资人 

·德丰杰(DFJ)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 

·掌管 20 亿美元资本,投资超过 200 家公司

 ·Hotmail、Twitter、特斯拉、百度早期投资人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哈佛大学商学院 MBA ·Hotmail 的 Growth Hacking 病毒营销创意提出者



像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投资人,他不追求钱,不能指望花钱让他帮忙写推荐语。但他在网上开了一个叫Draper university的创业者学院,并通过这个学院每年两次从世界各地招收30个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像他这样的大神更需要的是帮助广大的创业者成功,让大家在创业上能更加一帆风顺。


经过这样的思考后,我拟了一封邮件,这个邮件大概是这样写的:一上来就是你好Tim Draper,我是一个中国的创业者。因为一看到创业者,这个投资人天生会有敏感性。然后下面是:我是一个中国的创业者,接下来我正在写一本有关于Growth hacking的书。他又会对这个词感兴趣,因为Growth hacking当时在硅谷圈很火,但中国可能还没有人来写。接着就写: 我希望通过邀请您来给我写推荐序的方式,来帮助由您所创立的这套Growth hacking理论在中国更好的落地实践,帮助中国更广大的创业者获取成功。


这样一写之后,首先,对于Tim Draper来说,他对于这两年什么《从0到1》、《创业维艰》这种美国创投圈的人来中国写书吸经的情况,多多少少有所耳闻。他还不需要自己写作,有人已经写了一本书并邀请他来作序,能帮助他的大名在中国传播,对这样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来说是很愿意的。另外一点,通过这个方式也能够达成他帮助更多人成功的目标,这是功成名就之后一种自我实现。


至于邮箱怎么来的,其实你可以想像Tim Draper这种大神一般是通过他的助理。但是获得他的邮箱也很简单,因为后缀肯定就是他公司后置的邮箱嘛,就是dfj.com。那前缀是怎么来的呢?一般越是大咖,越是大神,他的邮箱会越短。比如像Tim Draper我都知道名字了,无非就是排列组合。所以我把各种能想到组合全部组合一番:TD、T Draper、 Tim、Tim Draper、 Draper,然后全部都发一封邮件。最后其中一个邮箱就收到了回复,并且第一时间给了我这样一个推荐语,算是套路成功了。



但我们还需要想,像Tim Draper这种大师在硅谷圈很有名,但这种名声可能对于我们这种大众畅销书来说,可能还是有些门槛的。这个名字看起来是个老外,但这人是谁我不认识,大家还是不会买。如何巧妙利用这点呢?后来我拿着Tim Draper推荐序第一时间找了很多一线美元基金的合伙人,比如经纬、红杉、IDG。我跟他们说你看Tim Draper都给我写了推荐,你要不要给我写个推荐语。这些一线美元基金的大佬本身就往返中美嘛,他知道这个大佬如雷贯耳,自己的名字能够跟他放在一起非常愿意。所以一线美元基金第一时间就给我写了推荐语。


接下来我就找一线国内基金,什么真格这些基金他们也给我写了。有了这个之后,再找二线基金,包括一些大公司的投资部,他们也很愿意把自己名字跟前面那些大神放在一起。接下来有了这么一堆投资大佬之后,你再去找他们投资过的公司,你跟他说这谁谁你的投资人都给我写了,然后你也给我写。他们也很愿意把自己名字放在一起。


所以通过这个方式,我最终收获了50多个业内叫得上名字的响当当的大佬来写推荐语。包括后续有很多大神,他们自己看了这本书觉得很好,也提出能不能给我写推荐语。这本书其实就是这样,顺藤摸瓜地获得了很多大神和巨咖的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