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近代极具个性的变异书法大师

 燕山道士李长瑞 2017-06-25
 毛笔字随着历史的进步,在实用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它的艺术价值随着人类对于文明的认知,对历史的认知却越来越被国人乃至世界人类所宠爱。所以众多的艺术家都在探讨书法怎样才能随着时代进步而创新。我下面介绍的几位书法大师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鉴资料。
 徐渭(1521—1593)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大画家,有许多名号,其中以“青藤道人”最著名。 徐氏由于不与人同的个性,以至于其性格近乎怪诞。他不喜欢自己的思想行为受人约束,认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一旦精神上受人控制,那他的思想及才艺就是死亡”。
    (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板桥先生认为自己的字体非楷非隶大概只有“六分半”于是就戏称“六分半书”,对此燮翁作如下解释:“板桥既无涪翁(黄庭坚)之劲拔,又鄙松雪(赵孟頫)之熟滑,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简言之,燮翁就是运用行楷的笔调,以楷、隶为主,写出似楷非楷、似隶非隶,而是融楷、草、篆、隶为一炉,而隶意较重的一种艺术风格。
 何绍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他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

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

 俗姓李,初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号息霜、圹庐老人,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李叔同书法是从魏碑取法,《经石峪》《张猛龙》《龙门二十品》使他章法之所成,从他出家前写的一幅作品”勇猛精进“可以看出他刚猛雄峻的风格。。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在书坛独树一帜。因受山居生活及老庄思想研究的影响,他的"字结体"随性而起,听人自然,毫无拘束,因此被誉为归真返璞之"孩儿体",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于右任对他的书法甚为赞异,说他是"干柴体",笔笔挺拔,别有一种韵味,是受宋朝朱熹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