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考2

 老阿更 2017-06-25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二、任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三、冲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带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五、阴跷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六、阳跷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

七、阴维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阴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八、阳维脉循行图

精华:奇经八脉动画图文详解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

【循行】 [1]: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2]: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语译】 足少阴经别,向上行至中,另走与足太阳经相会合,再向上内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属于带脉。 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

【功能】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证】 《素问·二十九难》说:“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如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说明带脉失调,可发生痿症。在王叔和的《脉经》里,也有“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等症的叙述。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临泣(足)通于带脉,其主治症有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旋,耳聋,皮肤风疠痒,筋脉牵引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带脉位置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图片]线的交点上。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我们的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正好是带脉经过的地方,是胆经与带脉交汇的穴。

奇经八脉考之带脉详解

奇经八脉考之带脉详解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足阳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于二经之间也。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横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气穴、(即胞门一名子户、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阴、冲脉之会)四满、(气穴上一寸)中注、(四满上一寸)肓 、(中注上一寸)商曲、(肓上二寸)石关、(商曲上一寸)阴都、(石关上一寸)通谷、(阴都上一寸)幽门,(通谷上一寸,夹巨阙两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灵枢经曰∶冲、任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脉不荣其口唇,故髭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天宦不脱于血,而任冲不盛,宗筋不强,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

素问水热穴论曰∶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

王启玄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一云冲脉起于气冲,冲直而通,故谓之冲。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启玄曰∶心脏在南,故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曰太冲。足少阴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两脉相合为表里也。冲脉在脾之下,故曰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灵枢经曰∶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伏行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并于少阴,渗三阴,斜入踝,伏行出属跗,属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间,渗诸络而温足胫肌肉。故其脉常动,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王海脏曰∶手少阳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脉同诊。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歧,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膻中两乳间,元气所系焉。又足太阳之别,并足太阳正路入络膀胱,约下焉。三焦者,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故曰有脏无腑。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一云∶其腑在气街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

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肾间动气者,真元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与冲、任、督相通者,故附着于此。

本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在体表走行的部分经腹股沟中央部位,与足少阴肾经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冲脉的生理位置: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少阴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冲脉的生理作用:冲脉以行于腹部交会于足少阴肾经者为主,即所称“浮而外者”;下肢与足少阴肾经并列而下行,经胫骨内,至内踝后入足下,分向足跗上入大趾间;上部从腹部上行,散胸中,会咽喉,分支络于唇口;腹内起源于肾下、胞中,出于会阴和气街(气冲);后行者,上循脊背之里,称为“经络之海”,或称“伏冲之脉”。

冲脉被称为“经络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藏六腑之海”,是从不同方面强调冲脉在全身中的重要地位,因其着重在通行血脉,故又简称“血海”,是全身四海之一。通过冲脉的运行渗灌,在上部对头面五官起到“渗诸阳、灌诸精”的作用,五脏六腑也从而禀受其精气。对其他部位又能起“渗诸络而温肌肉”的作用。冲脉与任脉相结合,其血气盛衰关系到人体的发育和生殖功能,并影响毛发的分布和体力的强弱。即如《灵枢》所说:“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任、冲不盛,宗筋不成”,“唇不荣,故须不生"。

1.冲脉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其上行的一支,出于咽喉上部和鼻咽部,向诸阳经渗灌精气;向下的一支,注入足少阴的大络,从气冲部出来,沿大腿内侧进入窝中,伏行于胫骨内侧,下至内踝后边分行。下行的足少阴经同行,渗灌气血于足三阴;伏行的又从足背部出来,沿着脚背进入大趾趾缝间,渗灌各络脉气血以温暧肌肉。

2.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同足少阴大络起源于肾下,从气冲部出来,沿大腿内侧斜行进入窝中;下沿胫骨内侧,同足少阴经进入内踝之后,到了脚底下;另一支斜行入踝内,从足背出来,进入大趾趾缝间,灌注各络脉以温暖下肢。

3.冲脉和任脉都是起始于胞中(冲脉)上行沿着脊柱内,是经络之海;那浅出外行的,沿腹左右各上行,会合于咽喉部,分开来散络口唇。

4.冲脉起始(出)于气冲部,同足少阴肾经(会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柱、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夹脐两旁上行,到胸中而分散。

5.冲脉起始于关元穴部。冲脉症候:冲为血海,有余则显其身强壮,“怫然”不知所病;不足则显身体虚弱,“狭然”不知所病。因其主要部位在下腹,故见症有少腹痛、气上逆、心痛、心烦、胸闷、胁胀、腹内窘迫(里急)、大小便不利、疝气、遗尿、大便失禁等。又冲、任相关,故主男女不育、崩漏、月经不调及产后诸症。

奇经八脉考之冲脉详解

本经脉交会穴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共14穴。

奇经八脉考之冲脉详解

冲脉病症:冲脉所发生的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二十九难》作“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又《灵枢·海论》称冲脉为血海。《灵枢·五音五味》:“血气盛而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针灸甲乙经》作渗灌)皮肤,生毫毛。今归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说明冲脉与生殖关系密切。其病候有月经不调,崩漏,不育等。此外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瘕疝,喘动应手,痿症等。

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主要临床表现: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乳少、吐血。冲脉气逆可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或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或妊娠恶阻。冲脉虚衰可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孕,或初潮经迟,或绝经过早,少腹疼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男子阴器伤损或发育不良,胡须、阴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脉细弱。冲脉气结可表现为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胀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积块,游走不定。

1 公孙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烦心,狂言,癫痫,失眠,黄疸,头面浮肿,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腹虚胀如鼓。参考资料: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捡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2 会阴

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间,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的中间。主治小便不利,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昏迷。任脉与督脉、冲脉交会穴。

3 阴交

脐下1寸。主治腹痛,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任脉与冲脉交会穴。

4 气冲

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冲脉所起。

5 横骨

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萎,疝气。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6 大赫

脐下 4寸,前正中线旁开 0.5寸。主治遗精,阳萎,阴挺,带下。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7 气穴

脐下 3寸,前正中线旁开 0.5寸。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泄泻。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8 四满

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遗精,疝气,便秘,腹痛,水肿。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9 中注

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泄泻。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0 肓俞

脐旁0.5寸。主治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泄泻。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1 商曲

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2 石关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不孕。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3 阴都

脐上 4寸,前正中线旁开 0.5寸。主治腹胀,腹痛,便秘,不孕。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4 腹通

谷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腹胀,腹痛,呕吐。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15 幽门

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足少阴经与冲脉交会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