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沫若 著 钱士礼 编 出版社:上海亚新书店,出版时间:1935,装订:平装,版次:一版一印,开本:32开,页数:443页。 此书出版时(1935年),著者郭沫若还身在“东洋”岛国研究甲骨,而此时却距其《女神》发表已有14之载,这对于一位流亡的中年作家而言,应该是个好消息。在此之前,他以富于激情与浪漫的诗歌享誉文坛,但充其量,也不过就是新文化大潮中的“浪花”而已。而此书,却的确是以“文集”的形式在“推波助澜”的“普及”着他了。书中所录“作品”,如诗歌、散文等甚少(近作诗2、散文1),小说仅一篇,而“言它”之文赫然占了大比重。这其中除了论文、论诗之外,有郭的自叙两篇、回忆录4篇,包括其民国三年以来的创作出版年表,还有当时“左联”的笔杆子钱杏邨(阿英)的长文——《诗人郭沫若》作序,其文章最后称赞曰:“他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一个诗人,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文艺战士......”一个“最”,一个“永远纪念”,都颇具“广而告之”的意味,也把郭推向了浪头“置顶”的位置。 笔者以为,名副其实的郭沫若“文集”,应该是在十几年之后。那时,他有了《屈原》《虎符》《孔雀胆》,译成了歌德的《赫曼与窦绿苔》;还有《青铜时代》、《十批判书》;也有了《甲申三百年祭》......上海春明书店版、上海群益书店版,还有建国以后的人民文学版等等。 另,网上查找此书资料时有个发现:同名书籍的出版社多不是“亚新”,是“龙虎”书店。由于没有上海亚新书店的资料,所以又查了龙虎书店。资料上说:龙虎书店在当时以出售翻印书(盗印书)而著称,鲁迅当时几部被禁的书都是此书店翻印出售的,想来网上那些“龙虎版”《郭沫若文集》也即源于此书了。作为稀见本,此书对了解郭沫若早期思想、创作也应具有一定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