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专业户出身,70岁出山,却成了汉武帝朝第一名相

 昵称VChmUhmv 2017-06-26

养猪专业户出身,70岁出山,却成了汉武帝朝第一名相


中国古代谈及大器晚成者,首先都会想到姜太公。然而,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位和姜太公有类似经历的名相,只不过他未曾钓鱼,而是养猪户出生。

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齐地菑川人,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汉高祖七年,公孙弘出生于菑川国薛县,年轻时曾在家乡做过狱吏,虽然只是跑跑腿、打打杂,可出了衙门大院,也算是个人物。可是没混多久,就被打发回家了。

从那以后,公孙弘的人生彻底跌人谷底,因为没有经济收入,只能靠放猪养活自己。

每天他把一群猪赶到海边,然后面朝大海,思考人生。直到40岁,进入不惑之年,公孙弘忽然变得不甘心起来,难道,真要放一辈子猪吗?不,绝不。

此时他也有了经济基础,于是投奔了齐地著名的儒学大师,认真地读起书来。一晃二十年过去了,60岁的公孙弘研读“春秋学”,终于有眉目了。

公元前140年,武帝下诏要求朝堂及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在这次举荐之中,时年六十岁的公孙弘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介给长安朝堂。

养猪专业户出身,70岁出山,却成了汉武帝朝第一名相

到了长安,通过了一系列测试,他顺利成为经学博士。随后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没想到从匈奴归来,因复命之言不合武帝的心意,惹怒了汉武帝,并认为他没有才能,公孙弘因此称病,被免官后依旧回到家乡。

公孙弘赋闲在家的数年内,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而宣告失败。其后,武帝又多次下诏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

公元前154年,汉武帝正式在全国推行察举制度,要求各个郡国举“孝廉”一人。此时公孙弘已经70岁,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推辞:“我曾经西入函谷关应天子之命,因为无才能而被罢官回家。希望大家推选别人吧!”

因为公孙弘学习《公羊》在郡国已小有名声,又曾恭谦谨慎的孝顺后母,在后母去世后更为之守孝三年。故而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公孙弘,公孙弘穿上一位老乡送给他的衣装,只好再次入京。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在太常官所待命。全国一百多名贤良代表中,他是最老的一位,随后武帝向众贤良发下制书策问天人之道。

太常寺官员们也早已认出了他。在厚厚的一叠奏章中,他的对策被放在最下面——皇帝没耐心,或许根本就看不到,这样就不必再引皇帝烦心了。

没想到此时汉武帝思才若渴,把所有对策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包括最后一篇公孙弘的。汉武帝竟然认为公孙弘的文章写得最好,于是皇帝更改排名,把公孙弘排第一,并立刻召见他。

看着公孙弘的文章,听着公孙弘的言谈,在汉武帝眼中,这位70岁老先生精神矍铄,满腹经纶,是治国的最佳人选。公孙弘第二次被任命为经学博士,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养猪专业户出身,70岁出山,却成了汉武帝朝第一名相

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公孙弘谨言慎行,一切按照皇帝的思路,不久自动向武帝上疏,言当朝因"吏邪"而至"民薄",又使"邪吏"行"政弊"、用"倦令"治"薄民",以致百姓不得教化,故而天子虽在先圣的位置却不如先圣时期的治世。并盛赞周公旦辅佐成王治化之功,而周公时期的治世也是当今天子的志向所在。

不久,公孙弘就被任命为左内史。

公元前124年,76岁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并被封为平津侯,成为是西汉开国以来第一个布衣丞相。

公元前121年三月,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侯。

公孙弘曾著有《公孙子》,乃著名的刑名之学。当时有人称其文一个字就值黄金百金。可惜现已失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