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说迀移(三)

 梁园处士 2017-06-26

简说迁移(三)

走西口大概是从明代的中期开始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最大,前后持续了将近300年。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生活比较困难,于是人口外迁;二是由于当时内蒙这一带边防的需要。有一部分人走西口,比如在明代中期时候西迁的晋商,他们是为了到口外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曲荡气回肠的北方民歌《走西口》,引发人们对先辈哀伤离愁“走西口”往事的追忆。

  然而,遥望万里长城九重关何处是“西口”,历来坊间众说纷纭,学术界亦有争论。在一次山西省右玉县举办首届晋商与西口文化论坛上,经国内史学家论证,将明清古道的“西口”定在塞上雄关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北,明称杀胡口)。如今,以前西口出去的人们纷纷踏上寻根访祖的路。在山西省河曲县至今还完整保留着走西口时必经之路“西口古渡”。走西口年代的民歌也流传至今,叫“二人台”,听一首“二人台”走西口,不难体会出那当年走西口时的悲离之情。

  “湖广填四川”是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清政府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的“移民垦荒”的举措,在大半个中国推行了移民填川政策。

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

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从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可见,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顺治末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嘉庆初年,前后长达一百多年。其中,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是这次移民运动的高潮,四川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在这时候背井离乡进入四川的。虽然当时共有十几个省份的移民被卷入这次移民浪潮,比如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广西、陕西、贵州、云南、山西、河南、山东等,但因为当时移民入川的外省人以“湖广籍”最多,因而这次事件被历史学家和民间命名为“湖广填四川”。所谓“湖广”,是指湖北、湖南两地。在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合称“湖广省”。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不过,中国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宽,历史上有数次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1.西汉末年,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

2.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
3.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
4.元灭南宋时,大批遗臣遗民也落难到此;
5.明末清初,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三千余人、战船五十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
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今泰国),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天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其迁徙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

   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那个时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也有在家乡故土待不下去的人。其次,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这样的政策对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丧失土地的无业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 引力。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正是:

华夏流民生存难,浪迹天涯离家园。
流离失所南洋下,游子思家念中华。

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

辽宁辽阳吕宪日2017.6.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