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天宝堂一山人 2018-09-02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古代大移民

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其演变过程也不是直线渐进的,而是表现出典型的波浪式起伏。当社会比较安定时,其规模就小,也比较平稳;当社会因天灾人祸出现动乱时,其规模就会陡然增大,增大的程度几乎同动乱的大小完全成正比例。此外,人口迁移的规模与各个朝代采取的政策也有关系。

受以上因素影响,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六次高潮: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发生在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陆,与汉族混杂而居。西晋王朝仅仅50年就灭亡了,造成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的全军覆没。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胡人在野蛮肆虐,汉人百姓被奴役,大量的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徙前往相对稳定的南方,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从而重建了东晋政权。据史学家考证,这次人口大迁徙人数接近百万。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永嘉(307年——313年在位)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永嘉寓意是永远美好、吉祥、幸福、欢乐,这注定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1年在位,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西晋第三位皇帝。

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当时的西晋皇族发动内乱,争夺中央政权。动乱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历史上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八王之乱

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匈奴族首领刘曜在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一百余处,残酷地杀害汉人。同年,羯族首领石勒在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血腥屠杀当地民众。后又在苦县宁平城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随后,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指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衣冠南渡

晋朝时期的士族峨冠博带,相对于普通人蓬头短袄,显得风度翩翩。而且南迁的尽是巨家大户,官宦士绅,普通人家无力负担搬迁费用,所以称之为“衣冠南渡”。

当时,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驻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南比较稳定,当权的官僚们极力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江南任地方官吏,以为将来自保之地。如宰相王衍就任命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扬州刺史。

在永嘉南渡时,北方的许多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往往有千余家,人口达到数万之多。有的逃到广陵(今江苏扬州),有的逃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以南。东晋建都江南,大量士族从华北南下江南一带,在江南落地生根,这也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士族都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的死守北方旧居,有的迁居江东。真正根深蒂固、族大宗强的士族,特别是旧族门户,往往不肯轻易南行,例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等等。

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团结在一起,与当地大族经过多番较量后,地域矛盾逐渐让位于民族矛盾,双方各自妥协并结盟。

而永嘉之乱后留在北方的士族旧门,历经十六国和北朝,与南迁的士族相比,始终保持着比较保守的门风。他们或者不如南渡的士族扬名显世,但历经数百年不离其根本之地,基础越来越巩固。

当然,际遇不同,人各有志。有些留在北方的士族,从此消失于历史中,而有的士族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屹立不倒,如著名的“五姓七望”,一直到隋唐时期还保存着固有的势力,真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高门。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就曾填词一首,以此纪念“衣冠南渡”

世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夕午桥(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乡》

安史之乱·皇帝出逃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胡人领袖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一举将唐朝盛世摧毁。这场战乱持续7年之久,唐王朝虽然没有灭亡,却使大量的人口向南迁徙,经济重心南移;混乱直到宋朝才结束。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唐玄宗时,跟随安禄山反唐,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时,再次起兵叛唐。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改元天宝后,唐玄宗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洛阳、潼关、长安相继失陷,皇帝带着后妃、皇子、皇孙、公主、大臣、近侍等人出逃。后来行到马嵬坡,士兵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高力士等人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大致有以下个方面:

1、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曾做诗《无家别》,形象的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杜甫《无家别》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藩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

3、剥削加重

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地方政府横征暴敛,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

4、边疆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史之乱时,吐蕃乘机侵犯。790那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5、经济重心南移

在安史之乱后,北方遭受的破坏极大,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人口就“显得”稀少,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6、佛教复兴

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施行道举,兴建皇家道观楼观。安史之乱后佛教复兴,李亨、李适、李纯、李漼和李儇改变崇道祖制崇信佛教,自上而下佛教盛行迎送佛骨。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靖康之难

宋徽宗时,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造成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在外交、军事上接连进退失据。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金人讲开封城内洗劫一空,城内民不聊生。

金军统帅自觉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且不能全部镇压宋人的反抗,在建立傀儡政权后,准备撤军。在撤退时,金人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 随着北方的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灭亡北宋、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原来北方人口随着败退的宋朝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后来,又占据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加速了北方人口向南转移。

“靖康耻”之后,中国耻于议和。这对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有重要影响。明朝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无一例和亲事件,且从无议和这种事情。

明初大移民·空前绝后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江山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以北、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18户人家。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明初大移民

明朝大移民前后经历三代皇帝长达50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经过明代初年的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在后来的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记载,而到永乐年间,土地渐次开垦。北京、开封、河间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清朝移民·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湖广填四川

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鼓励移民,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移民,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1、闯关东

关,指山海关。山海关城门,一关之隔,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人们所说的关东,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

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到咸丰末年,长达200多年的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闯关东)。19世纪末期,清朝接近灭亡,当时中原地区天灾人祸不断,内部又有朝廷对百姓压榨,西方列强对百姓的剥削,正是民不聊生。当时大批华北百姓不顾危险向东北等关东地区迁徙。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闯关东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的汉人大举进入东北地区,总人数达到了3700万人,山东人大概占一半。

2、走西口

走西口是指明中期到民国时期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人由中原向长城以北的地区迁徙。西口是出长城的关口,有名的是陕西的府谷口、山西的杀虎口、河北的独石口,中原的人经过这些关口到长城以北的蒙古地区经商和开垦农地。走西口大方向其实是中原的人穿过长城向北走,西口是一个黄河渡口的名字。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走西口

中原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开垦和经济增长,人口急剧增加,使得人地矛盾突出,而且由于长时间的不科学的耕种,使得中原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沙化和盐碱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而有没有好的治理手段,中原人被迫到外地垦地谋生。

3、下南洋

郑和下西洋大家都知道,西洋主要指中东、东非、北非一带,而南洋是指东南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离中国比较远的东南亚地区。

中华民族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人口大迁徙

下南洋

下南洋主要是明末到民国时期,东南亚逐渐被洋人占领,洋人希望中国人能够到东南亚去开发,来华招工,而中国在这一时期有出现的大的战争和内乱,沿海地区(主要是福建和广东)的人就开始到东南亚经商、打工,这一条经商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人下南洋使得东南亚是除在中国外华人最多的地区,现在很多国家的经济都是由华人控制的,也发生了华人在海外的最大的被迫害的事件。

结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基本概括了中国古代王朝变更史,每一次变更都会带来战争,发生战争最苦的还是老百姓,战争带来的人口锐减更是相当残酷的。

山河不移,流民似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