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元医管】福利激励到底该怎么做:从普遍性福利至人文关怀

 未来牧牛人 2017-06-26

问题

年底到了,我们医院想给员工发放一些福利,但往年发放了福利,像物品、旅游什么的都发过,但感觉到发什么,员工都不会满意。太鹏老师,你有一什么样的建议与指导呢?

 

探索

先说一件事吧,普经有个房地产老板非常自豪地跟我说:太鹏,我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出国旅游,分期分批完成,很少有企业像我们这样给员工福利吧。言语间,甚是得意,甚至略带一些显摆意思。

 

因为是很好的朋友,我就直白说了一句:然后呢,员工都满意吗,你满意吗?朋友瞬间就焉了。很显然,这样大手笔式的福利,并没有获得应得的结果:员工并没有感恩公司,或者是老板。虽然这个目的的出发点,我们本身就不支持,就是这样的一个目的都达不到,这也正是最悲哀的地方。

 

相信这样的经历,很多老板和管理者都经历过,为什么给员工福利,而却连基本目的都达不到?福利,多为工资之额外部分,但如果给的方式不对,很容易适得其反:

 

很显然,管理者发放福利时的想法和员工接收福利时,想的并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总结成这样:不要看你为员工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员工能够感觉到什么。弄懂这一点,员工面对福利时的种种表现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有感觉是应该的;有感觉给少了;有感觉还不错;还有没有感觉的等等,这也是让管理者最为头疼的事。为何这样呢,先来小探秘一下:这是在管理中,员工与老板的精神不对等造成人,好像员工自己认为天生就是弱势,老板是强势的,此时发放福利时的态度、方式等,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弱者的脆弱的“自尊心”。

 

这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是一致的,如:救急不救贫,贫就是弱势心态;如:斗米恩升米仇,斗米造成的也是弱势心态;如:父母溺爱,孩子是弱势心态;如:强求大锅饭,也是弱势心态,大致都是同一个道理。弱势心态不除,任何的福利都无激励作用。唯有两个人格独立的个体之间,利益来往才会趋于回归到它的本质层面。

 

所以,如何给员工福利就是一门学问了,给不对适得其反,给不对加重弱势心态,这都不是管理者想要的结果。

 

回到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导到当下困境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员工希望得到福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福利越多,员工对福利的感知度低。福利的边际效应递减导致的福利价值折扣,所以提高员工对福利的感知,才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的根本所在。

 

那么如何来提高员工的福利感知度呢?切忌跳入普遍性福利的大坑

 

医院里组织大家进行春游、团体活动、提供免费工作餐等这样的福利,这样一视同仁的福利模式,大家是一样的,对于优秀员工没有特殊奖励,而不那么好的员工又得到了同样的福利,如此种种,最后容易导致医院内部形成一种不公平的激励机制。这种不公平抵消了医院对于员工提供福利的初心。

 

福利的投入必须指向员工对安全(工作安全与稳定性)、情感(归属感)和尊重(自信、成就、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也就是每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最为重要的需要。

 

温饱之后最为重要需要,即不是直接的现金,也不是明确的物质需要,是什么呢?是人本主义的关怀。

 

举个例子:把给员工的福利,转成给60岁以上家人的补助,未必都会享受到本福利,但直接给员工强烈归属感,直接体现了医院的人本主义关怀。再如:为员工的子女上学提供帮助,获得特别名额或资源,也是同样体现了医院对员工家庭的关怀。

 

所以福利的思维,应从原来的锦上添花策略有所转变了,不再发放礼品、几百块奖金或是其他普遍性的福利,转而关注员工需求日前强烈却难以满足的需要,如:年轻人买房、小孩上学、老人照顾和看病等。

 

当然这些人文关怀式的福利,需要医院和人力资源部门做深入的研究,调用更多资源,才能得到实现。

 

总结

普遍性的福利,就是不公平性的福利

人文关怀式福利,就是解决员工新兴的刚性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