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老师写给高三同学的一封信(二)

 生活-快乐 2017-06-26

               心态决定成败

                     --- 一个“ 从90分到136分蜕变”的真实故事

同学们:大家好!

   我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2014年4月中旬的一天,熟人从十中介绍过来一位同学于某(高三理科),让我在高考前给辅导数学课,目的是要提高数学成绩。以下介绍辅导的基本过程。

一.了解学情,把握成因

师:你先说说你存在的问题吧!

生:初中数学学的挺好,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可是,上了高中以后,数学成绩就有点滑坡,总是赶不上去,特别是现在高考来临了,模拟考试数学成绩总是在80—90分之间徘徊,竟连100分也上不去。

师:老师上课你能听懂吗?

生:能听懂!,课外题也会做……

师: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会做,那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不知道!反正一上考场做题就不行了,不是做错,就是没有思路。

师:你觉得课后作业会做,那能不能做对啊?“会”与“对”是两个概念。

生:我做了题以后,都要对答案,结果和答案基本相同,模拟考试也一样,在考场上不会做的题,但下了考场以后大部分能想出来。

师:我看看你最近考试的卷子。

生:好的!

[结果:选择题对了7道(前5道基础题就错了3道;其余选择题错了2道),共得分35分;填空题对了2道,得分10分;解答题都是半成品,就连最基础的“三角与数列”题也没有全做对,共得分35分;选做题做对了,但是由于规范和完整方面出了问题,只得了8分;满分共88分]

师:选择题中的前5道基础题不应该错啊,你怎么做错了3道呢?

生:我也不清楚,看上去都会做,自己估计做对了,可是下了考场以后发现错了……

师:后面的题为什么没有一道是全对的?

生:做前面的题时总想着后面的题,怕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结果都没有做好!

师:考场上做哪个题,就想哪能个题的问题,其它问题不想,难道还不行?

生:我也这样认为,可是由不得自己,总怕拿不上一个好分数,考不好!

师:哦,我知道了……

[初步判断该同学具有较强的能力,但为什么分数不高呢?由于想考一个好分数的愿望太强烈,从而加重了思想负担,考场上满脑子想的是分数和时间,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注意力分散,攻克力不强!]

二.现场演练  准确诊断

    根据以上谈话内容,我对该同学所存在问题的结症作了基本的了解,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找了10道选择题(中低档),分成了两组(难度相当)。第一组:规定8分钟完成,并且对她说这是对你数学能力的一种测试,如果按规定时间完成,说明你有能力学好数学,否则……结果第一组的5道题错了2道;第二组:没有时间限制这一条件,只对她说如果你能做对,说明你有能力学好数学,否则……结果第二组的5道题只用了7分钟全部做对!

[结论:第一组是在有压力的条件下完成的,所以出现了错误;第二组是在基本没有压力的条件下完成的,所以全对了。有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思维能力的发挥受到了抑制;因此,该同学数学成绩提不高的原因是: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存在问题以外,更主要的是“心态”问题。心太强,目标高,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达到,这样结果必然导致发挥失常!考试成绩远远偏离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心态调节  有效训练

   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其作了恰当的心理定位和心态调节。首先,降低对考试的要求,消除考一个好分数的强烈愿望;其次,分析考试出错的原因(知识点、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等);再次,针对不会和易错的问题,编选有质量的题目对其进行有效的训练。由于有了与自己实际水平相勿合的心理定位,该生在下一次的模考中取得了数学单科109分的好成绩,一次进步就是一份自信,一份自信就多加一份心态平和。就这样在不断地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的情况下,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该生在2014年高考中取得了数学单科136分的理想成绩。

考试成绩取决于自己的实力,然而影响实力发挥的因素则是心态了。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心态,自己实力再强,也难于取得一个好成绩。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19岁的高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上学时,有一天,导师单独布置给他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目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导师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产生了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的决心!天亮时,他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用颤抖的声音对高斯说:“你解决了一道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作业里” 。 后来高斯回忆起这一幕时说:“如果我事前知道这是一道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也不可能解决它” 。

    同学们对自己多一份自信,少一份畏惧心理。事实上,在不清楚问题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做得更好。因此,平时的模拟考试就看作一次周练,而高考不妨看作一次模拟考试,其实,畏难情绪的产生不是来自困难,而是源于自己的心态,实践表明:心态决定成败。

最后,祝同学们2015年金榜题名!

         此致 

                      敬礼

                                               

                                                     吕兆鹏

 

                                                2015年3月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