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史话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6-26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公元800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忠州刺史、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是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41岁时,娶了15岁的陈氏,陈氏的母亲白氏却是白居易祖父白锽的女儿。也就是说,身为白锽长子的白季庚,在不惑之年迎娶了妹妹的才及笄的女儿。对于这个关系,晚清的国学大师罗振玉及二十世纪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两人对此事都有详细的考索,真实无误。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他见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前来拜访,未免有轻视之心。
当他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对着眼前的少年,静观良久,才开口说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但顾况毕竟是大学者,他还是认真阅读了白居易的诗。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芳草》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一口气将白居易的文稿看完,不由赞叹道:“此前,我认为当今之世,无杰出者来继承前世大家;今日看来,我错矣!方才,我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的戏言,是一语双关,认为你在长安站住脚不容易。看来应该改一下了。”顾况停了片刻说:“长安虽米贵,尔居之甚易!”

高彦休的《阙史》记载,白居易的母亲因为“悍妒”得了心疾。丈夫白季庚死后,白家的生活陷入困境,白居易与他的弟弟要为衣食奔忙,经常向亲友乞讨周借,母亲又气又急,病情加重。有次白居易去宣城,家中的母亲突然发病,用刀自杀,幸亏为他人救下。白氏兄弟遍访名医,也未能将母病治好。后来白居易做了官,有了钱,专门请了身强体壮的婢女看护,终日陪伴在她身边。但百密一疏,他母亲还是趁人不注意投井自杀了。
这在当时,是个重要的刑事案件,尤其是政府官员的母亲自杀,马上会联想到是否受到子女虐待等问题,对朝廷的形象会有很大影响。白居易当时是京兆府的户曹参军(主管财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财政局长)。审理案件的是京兆尹(市长)裴度。下属出现这样的事故,裴度甚感难堪,幸亏有位叫薛存诚的官员出来证明:说他与白居易是邻居,知道白母患精神病已多年,她发病时,经常大呼小叫,闹得邻居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们都不得安宁。
裴度以为薛存诚是为了维护官员形象而做的伪证,偷偷将他叫去表示感谢,后来知道薛存诚说的是实情,便对白居易同情起来,不仅不另眼相看,而且想方设法提拔他。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杭州、海宁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蓄水;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民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公元824年,白居易调离杭州。离任前,他找了当时的名画家,画了一幅西湖全景带回京,特意将画挂于家中客厅,供来客欣赏。这幅西湖全景画在达官贵族圈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西湖美名很快传扬开来。

在唐代,蓄养家妓是“恩自上出”。唐中宗曾下令“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到唐玄宗时,扩大了蓄养家妓的范围,规定五品以上官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可蓄养家妓若干,以展欢娱。大将郭子仪宅中就有十院歌妓。作为当时高官之一的白居易当然也不例外。他曾在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妓。其诗中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与小蛮是其中的尧尧者。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得了中风,半身麻痹,于是他打算卖掉那匹跟随自己多年的好马,并让樊素和小蛮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道:“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疵。即骆之力,尚可为主代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潸然泪下!将樊素和小蛮继续留在身边。
白居易70岁时,他知道自己行将就木,让樊素和小蛮嫁人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