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背诗,轻松不累——怎样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娃?

 瀞舒凝兰 2017-06-26


作者简介:步甜,85后准妈妈一枚,曾先后在非洲、欧洲工作,行走五大洲近30国,现自己创业从事自然教育。



近日,一个00后的女孩被媒体争相报道,她的笑靥也刷爆了妈妈们的朋友圈!她就是就读于上海名校复旦附中的16岁“美女+才女+学霸”,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的武亦姝。


舞台上的她身着素雅的汉服,长发飘飘,笑容莞尔,气定神闲,口若莲花,像是从中国水墨画中出走的古典姑娘……


大家纷纷感慨,同样是古诗词,为什么人家能够背出那么多,还能背出古诗词的美,而我们连处在人生才华巅峰(高考)时背过的古诗都忘了?





一个朋友还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关于武亦姝的文并问,花300块钱在喜马拉雅买了一个教孩子学诗的节目,孩子很喜欢。妈妈们还有教孩子学诗的好法子吗?


有!我斩钉截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背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四五岁时,母亲给我买了一本看图学古诗的童书。即便到今天我都清楚地记得,那本书上都是四句古诗,一页纸上四幅图画,正好写完四句诗,每个字上都标着拼音,浅显易懂。


《鹅鹅鹅》是最简单的,图画上是在绿水中昂首挺胸的大白鹅,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我轻松记住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五岁时,母亲带我去开封旅行,也带着那本古诗书。我隐约记得,在某个景点的湖边,母亲边指着湖中游弋的大白鹅边给我讲,二维的图像,熟稔的诗句一下子就活起来了!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记忆中这是我背起来最容易,也最喜欢的一首。也许是这首古诗的配图格外有画面感,也许是童年的我就分外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所以感同身受,记起来也不费力。


20岁,一个人去春天的丽江旅行,看到一枝开得正艳的三角梅从青石白墙上探头而出。那一刻,被生命带来的感动一击而中,口中已默默念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以,关于学古诗最美好的回忆,恐怕就是妈妈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读,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教吧。





到中学,学古诗变得一点儿也不好玩了。


应试能力越来越强,离写景抒情的诗词语境反而越来越远,那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也显得越发陌生……


古诗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不过就是几个加起来不过4分、6分的默写填空题。在总分为王的高考中,就为了区区那么几分,却要花上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背诵和记忆,根本不划算!


即便我曾为学霸,在一次又一次的高考模考中,古诗文填空也只不过是我撞运气的题目,从来懒得分析失分原因,向来豁达坦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后来才知道,我这样还算态度端正的,很多考上985、211的朋友都是选择直接放弃。


及至考上外事口的国家公务员,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对中华古诗词知识的缺失是知识体系架构中的短板。要跟外国友人打交道,怎能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深谙于心?不拽上几句诗词,哪能显得自己有文化底蕴?便在出国前像模像样地买了几本《中国唐诗三百首》《中国宋词解析》之类的书背到非洲去,心血来潮时背上几首,也没记住多少,不久,就被懒惰打败了。


但在那样一个卧虎藏龙的机构工作,还是见识了很多能写诗填词的同事,前辈也有,同龄人也有。你的春晚节目还是大学时代玩剩下的唱歌跳舞,别人一张嘴就是口吐莲花,为新年、为祖国献诗一首,抒发自己的理想意志,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让人好生羡慕!诗词的美好,世间的沉浮,生活的广博,他们比谁都领悟得更透彻吧!


只恨自己终是误了太多时光,入不了那样的境界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欣赏和背诵古诗词的门槛还是蛮高的。


先不说需要人生阅历做积淀的抒情诗,说说我们小时候就能明白的浅显直白的写景诗。


如果没走过那么多大山大水,看过那么多的日出日落,怎能轻易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如果不能被打动,是不是就只能机械记忆,又怎么可能培养出对古诗词的兴趣呢?


拿我自己举例,就算五六岁就能流利地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想象不出那到底是怎样一幅场景,因为既没看过瀑布,也没见过银河。直到大学毕业旅行时站在了贵州黄果树瀑布下,才感到到那是怎样一种壮阔!20多岁时在非洲纳米布沙漠才第一次看到了银河,才算真的懂了这首诗中波澜壮阔的世界。


在今天,爱上古诗词对大城市长大的孩子更难,因为接触自然的机会太少了。一个孩子如果连山都没登过,很难想象他能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产生生命的碰撞。


去年11月参加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教育推广者刘华杰说过一段话让我感触颇多,大意是:很多家长都喜欢问我,让孩子接触自然,学习博物知识,对幼升小、小升初,对考学有用吗?我只能回答,对升学没什么用。


但是,难道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只有对升学有用,我们才去学吗?学习博物知识,认识大千世界,对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不都有益处吗?当然,家长会认为“无用”,但,这不正是“无用且美好”吗?


刘教授接着引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阐述:诗中有一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深秋里火红的枫叶,波浪一样的荻花,多么美的意境啊!可是,现在的孩子可能连荻花是什么都不知道,更没见过荻花在秋风中随风摇曳的样子,根本体会不到这句古诗的意境。既然体会不到古典诗句中的美,又怎么指望他们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呢?





说实话,别说孩子了,年近30的我也是在听了这一番话后才到网上翻出了荻花的样子,才知道了荻花、芦苇、白茅的区别,才算“真的”完整背过了这句诗。


我认为,如果想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爸爸妈妈们可以先放下手机,从一本好的古诗绘本开始,亲自带着娃儿一字一句地去学习,去阅读,去感知。


然后呢,就是在有条件的时候,多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孩子有了在自然界中视觉、听觉上的感性认识,才能对诗词中频频出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有所理解,才有可能跟古典诗词产生内心的碰撞,生命上的碰撞!毕竟,古诗词中的世界,离他们每天生活的世界,太远太远了!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带孩子踏上京西古道,走访古道之旁词人马致远的故居,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凛凛寒冬,玉树琼枝,带孩子爬上长城,一口气跑上几个烽火台后极目远眺,伟人的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怎能不在眼前?


春光旖旎、草长莺飞,带孩子走进山野,找寻高力士诗中所言两京食之成风的“菜中美味”荠菜,品味陆游的“春来荠美忽忘归”!


这些和父母一起读行自然的记忆,都会成为孩子美好的核心记忆,也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源动力!


我始终相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也是。


综上,有些活儿,是科技再怎么进步也不能交给机构和APP去解决的,是当爹当妈的只能亲力亲为的——比如,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好吧,我承认,文章里那个大受刺激,花钱给孩子买诗词节目的妈妈就是我。没想到,一个傻问题激发了姑娘的万丈豪情,当晚就写下这篇洋洋洒洒的文字。


这也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教我读诗、背诗的呀,我怎么能忘了呢?这时节,春光大好,我这就牵着娃的小手走起,边走边看边读诗,也不枉我们杭州的好山好水呀。


不过,想让孩子有所热爱,必定要创造环境,给孩子多元化的感知。除了带着孩子徜徉于大自然,您还有什么好方法呢?欢迎来跟我们一起讨论。


(菱歌儿)


选自2017.3.《心理育儿》

感谢您喜欢我们的文章,“绘阅读”的文章都是原创出品或授权转载,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中,请遵循以下规则:
(1)在文章前注明作者:文/绘阅读(公众号:xiaolaba_huiyuedu)
(2)在文末标注如下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