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案例连载(三十二)|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园校企互动 产学研融合

 fzy3833 2017-06-26

为完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专业设置管理工作中关于特色专业建设案例征集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从2016年9月份起将依托“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www.zyyxzy.cn以下简称平台),开展2016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并将遴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典型案例,编辑成《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典型案例汇编(2016)》(以下简称《案例》),《案例》将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担任顾问和主编,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优秀案例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公众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等平台发布。


今年拟征集案例150篇,案例咨询联系人:

崔艳,座机:010-88504117,手机:18311340879

冯伟,座机:010-88504177,手机:13621027200



园校企互动  产学研融合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梁修荣 重庆永川 402160)

摘要:本案例围绕电子信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园校企互动、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程教学与项目研发相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主题词:园校企互动、产学研融合;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案例背景

传统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现象普遍,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钩”现象由来已久,校企合作已成为校企双方潜在意识中的“鸡肋”。重庆市城市职业学院自2010年开始在电子信息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巧妙地将园区(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有机的“绑”在了一起,三方围绕人才培养,合作育人。既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预期,也保障了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如图1所示

图1 园校企三方互动合作关系图

二、案例主要内容

1.通过面向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钩”的问题

长期以来,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定位不清,小而不强,“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一直是学校的一大困扰。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永川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密切配合,开展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园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2.面向工作岗位,设置教学模块,提高就业针对性,解决了就业质量不理想的问题

我们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全部推翻,开展课程体系重建,校企合作,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化教材,针对目标岗位能力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并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开展项目化教学,将教学与企业生产相对接,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了学生顺利就业

改革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了“2321”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项目开发能力欠缺以及扩招后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产教双促、供需双动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学生顺利就业。

4.课程教学与项目研发相对接,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以工作室为平台,实施教学与项目研发相对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有效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校企联合开发CMS软件项目8项,专利申报5项,合作申报教改项目8项,科研项目3项,联合技术攻关11项。在促进教学工作的同时,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5.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促进区域产业的良好发展

近年来,院与园区众多企业如重庆先特、中美网联信息、瀚莱科技、金佩奇科技、电讯盈科、软通动力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开展了教师双跨、工学一体、产教结合的课程教学活动,形成了供需互动、园校企三赢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促进园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园校企互动、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解决传统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的问题,以及专业与产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严重“脱接”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园区企业对接,优化专业结构,解决就业“出口”难的问题。通过与园区企业共建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园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园区企业密切合作,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了重构。针对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体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先后完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等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

3.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载体,构建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

通过构建的“2321”实践教学体系,即2个教学主体、3个阶段、2个基地、1条主线具体来说,2个主体就是学校和企业3个阶段就是单项技能提升阶段、综合技能提升阶段、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阶段;2个基地就是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一条主线就是以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为主线。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单项能力和专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依托创新人才孵化中心和商教两用平台,以重庆先特淘宝项目、达渝仁软件项目、香港电讯盈科淘宝项目、永川豆豉电商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招生即招工”的良好局面。如图2所示。

图2 “2321”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4.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我们通过派遣教师行业锻炼、技术培训、先进职业理念学习以及行业企业等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将企业负责人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将企业技术人员聘请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校内专职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形成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的良好局面。构建一支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供师资保障。

5.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标准,营造职业氛围,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将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将学习场景塑造为职业场景,将学生塑造为准职业人,促进学生职业理念的形成。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四化”改革(即实训项目真实化,实训内容项目化,自主学习网络化,实训过程职业化),促进学生向准职业人身份转变,提升就业能力如图3所示。

“四化”改革示意图

6.开展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

在课程考核与评价环节,我们实行“教、学、做、赛、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了“四个转变、一个结合”改革(即从重理论考核向重实践考核转变;从重结果考核向重过程考核转变;从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从重做事能力考核向更注重做人的考核转变)、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四个转变、一个结合”改革示意图

7.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基于“三全一多”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全员参与、全程进行、全面监控,学生、教师、企业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好的监控教学质量如图5所示。

“三全一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案例破解了人才培养的几个难题

1.园校企三方合作共赢。

传统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对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和学校经费扶持及政策保障不到位。企业角色的缺失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处在“一头热“的尴尬境地,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园、校、企三方有机的“绑”在了一起,合作共赢。

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教学内容与和岗位需求、师资培养与社会服务“脱节”的问题。

3.教学科研与项目开发、企业生产对接。

解决了“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相对接”“项目开发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问题。

4.解决了双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通过派遣教师行业锻炼、技术培训、先进职业理念学习以及行业企业等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将企业负责人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将企业技术人员聘请为兼职教师,校内专职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构建一支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供师资保障。

5.解决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高问题。

五、案例创新点

1.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实施“五个对接”开展人才培养

探索出了有别于传统校企合作的“园校企互动,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对接政策寻支持、对接市场设专业、对接企业定课程、对接实训育师资、对接岗位练技能、对接项目搞科研”的新路子,使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2.构建了“产教双促”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教学改革和项目研发相结合、培训认证和就业推进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改革,构建了“教产双促”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解决了人才培养角色缺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以政府为代表的园区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组织企业“招兵买马”,一方面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深度推进“园区、院校、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积极探索园区、企业与职业院校“捆绑式”合作的共赢模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消极被动的状况,实现了园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教产双促、优势互补的多赢局面。

文章节选自梁修荣园校企互动  产学研融合——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一文。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