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金色年华554 2017-06-26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编语: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宋朝,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一个宋辽时期的赵宋。而两个王朝在历史上也都褒贬不一,多有争议。基于这个问题,今天小编不妨通过三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刘氏的大宋和赵氏的大宋,到底谁更符合大家心中,那个规格更高的大宋朝!


从“国号”看“干货”的不一样: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刘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所以称宋,是因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祖籍,为春秋时期宋国的故地,这才以“宋”为国号。这当中自然也暗含了,刘裕称霸称帝的野心

  • 刘宋的“国号”干货:毕竟历史上那位著名的“春秋五霸”中宋襄公,虽然存在争议,但不管怎么说,宋襄公也是一位霸主,宋国作为宋襄公的地盘,还有他“五霸”名号,倒也十分符合刘裕的野心。暗藏锋芒野心的“干货”!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赵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所以称宋,就没有刘裕的“宋”国号背景那么深远和有意义了。只是因为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任职“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老赵家就取“宋州”二字中的“宋”做了国号

  • 赵宋的“国号”干货:可以看出,老赵家的赵匡胤还是很传统很中庸的,就像汉高祖刘邦,因为受封“汉中王”,所以立国号为“汉”是一样的。(固守中庸之道的“干货”!

  • 附上一份有意思的“干货”年份刘宋国祚止于公元479年赵宋国祚止于公元1279年。两个宋朝,虽不在同一个世纪中,却同在79年这个年份政权遭覆灭,小编在这里引用一句:“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却也是十分的应景了,不是么?

从“格局”看“干货”的不一样: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刘宋疆域(276万)格局上的“干货”:当刘裕将东晋王朝最后的一点价值、正统效应用完后,在公元420年,废晋恭帝自立,建立刘宋王朝。虽然,当时北方的北魏也着实在崛起和强大中,这就与刘宋形成大致上的南北分治。可是,刘裕依然能够依靠二次北伐,使得疆域得到扩张,并一度占领了关中、河南等地区。纵然北魏王朝当时,有手脚被束缚拳脚未出全力因素使然,不过也不得不说,刘宋确实很强。(这可以说是“疆域”上的大格局!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刘裕格局上的“干货”:接着让我们以刘裕的一段小故事,看看刘裕的个人“格局。如:刘裕在公元421年,下令让琅琊侍中张伟去鸩杀晋恭帝司马德文不得手后,就再派褚淡去探访褚皇后的机会,直接命自己的亲兵翻墙越入司马德文内室将毒酒放在废帝面前,逼其自杀。这点就说明,刘裕明白想成就帝王之业自己的“格局”绝不能陷于“仁义”的观念束缚之中,该狠则狠,该放则放,方能成就大事。(大家试想:刘裕如若对亡国之君讲仁义,妇人之仁那么三国演义中刘备仁义失荆州的事情便会重新上演;由此可见,仁义有时是高招有时则更加是帝王成就帝业的负累!)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北宋疆域(280万)格局上的“干货”:在这点而言,北宋的疆域比刘宋大了一点。不过,北宋同样和刘宋当时一样,在北方都有一个强大的邻居契丹、北魏)时刻威胁着自己两者偏偏有一点不同的是,刘裕不管是登基前,还是登基后,他采用的就是征伐的手段反观赵匡胤则是设立“封桩库”,通过收缴各割据势力所藏金帛至京师置库储存的方法(毕竟契丹没有北方牵制),采用以巨大的财富赎回燕云十六州的手段,不得不说,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很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对北方故土不是不收,而是时机没有成熟贸然开战一旦有失,就会失去之前所有的优势主动便成为了被动只有缓缓图之,一切按着既有的套路,一步步稳扎稳打这才能实现最终的战略目的两套方案双管齐下更是为多一层保障而存在的。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赵匡胤格局上的“干货”:赵匡胤和刘裕的是两种不同的帝王“格局”。刘裕为称帝,通过收复、征伐、以及不留后患给自己的帝王霸术的方式建立足够的权威帝业得成;赵匡胤则是通过“稳扎稳打”、“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厚待后周皇室宗亲”等怀柔、宽仁的方式,才政权得以稳固帝业得已有成。虽然,后周的周恭帝在公元973年,仅仅20岁就逝世,但是从待遇上而论,显然比东晋的晋恭帝强多了,两人虽然都叫恭帝,也都是禅让退位的,收场却是一悲一喜令人觉得赵匡胤的宽仁不失英主、明君之风范

从“心态”看“干货”的不一样: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刘宋第三任帝王刘义隆心态上的“干货”:刘义隆的内政能力绝对是卓越的只是他三度北伐,不是说时机没挑对,例如:第一次刘义隆是趁北魏与柔然交战、第三次刘义隆是趁北魏再度北伐等时机是正确的,但是他的战略是错误的,因此三次都是基于图河南,只想据黄河之险为守,却不考虑从占领关中,先遏制住北魏南侵的势头,这确实不如其父刘裕。不过,有一点值得说的是刘义隆成功制止林邑国(今越南占城)的几度入侵,此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再无入侵中国的实力。就此而论,刘义隆这位帝王,并没有因为三度北伐的失利失去在军事上的本钱,这就是一种显示姿态以及国威的帝王心态

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第247期)

  • 赵宋第二任帝王赵光义心态上的“干货”:赵光义的内政能力同样是卓越的,只是他在公元978年公元979年平定南方、北灭北汉后,明知自己在军事才能上十分欠缺却抱着信心膨胀、急功近利的心态,两次攻打燕云十六州,企图收复故土,可最终落得一个“骑驴驾车南逃的形象,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职位为帝王的“驴友”。并且自此开始,避免自己在北征上的失利,导致危及皇权,帝位不保,将“重文轻武”的这一国策更坚定的实行了下去不知变通自此宋朝和契丹的攻防形势逆转,不得不说,这是他在位期间的一大败笔小贴士:唯一值得说的是:在公元993年四川爆发的王小波、李顺的农民起义中,最后获得了胜利,算是给自己挽回了一点龙颜


结论:所以,我们从赵宋、刘宋两个“宋朝”的“国号”、“国家格局”、“帝王个人格局”以及“帝王心态”几方面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都是汉人建立的“宋”朝,但是其手中的“干货”质量显然各有高低,至于,对这两个王朝手中“干货”的整体总评,就需要大家自己来定一定高下了!

赵宋与刘宋,虽相似大家看好哪个 (单选)
0
0%
赵宋王朝(280万平方公里)
0
0%
刘宋王朝(276万平凡公里)

结语:关于今天本期话题《古史今说:两者虽同为宋朝,不怕“干货”多,只怕不对版!》文章结束了!如若您喜欢或支持小编的文章,欢迎订阅、关注、交流、讨论、转发或收藏、点评、点赞!感谢各位的支持!每日精彩文章与您同享!当然也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和交流意见给小编我,大家共勉而行!

注:声明头条作者90大历史所发原创文章、视频、图文等均在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原创作者允许请勿擅自修改、发布以及抄袭!

''本文已入驻快版权''原创作品转载平台''。''如需转载,请登录快版权获取正版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