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这回赚发了!乌克兰不仅送来发动机,还有1万多科学家

 健康平安好运来 2017-06-26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对中国采取高科技禁-运,给我国科技的发展制造了不少的障碍。其中在高科技集中的航空发动机领域,我国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为了追赶世界,为了国防安全不受制于人,中国过去几年开始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开始了大量的投入;一方面,推进本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与乌克兰这样愿意出售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展开合作。

中国这回赚发了!乌克兰不仅送来发动机,还有1万多科学家

中乌合资公司-天骄航空集团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公司将在转移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迁移近3000名技术人员携带家属至重庆市政府与其合资组建的天骄航空集团处工作,争取在今年末制造出第一台发动机。

为何乌克兰会如此着急,不惜转移发动机技术的同时还迁移技术人员来华?

首先,据世界有名智库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近几年因为各种原因,马达西奇公司已经掉出了世界武器生产公司TOP100排名,为此仅在过去的2016年,马达西奇公司就裁员了3000人。可以说马达西奇公司已经陷入经营困境,急需外来市场和资金。

中国这回赚发了!乌克兰不仅送来发动机,还有1万多科学家

中国用于装备C919客机的长江-1000A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

其次,乌克兰军工的颓势以及马达西奇公司的颓势,导致过去的数年间,近10000名乌克兰科学家来到中国这个能够发挥他们才华之地。而这些人的到来无疑会大大促进中国发动机行业的整体跃升,所以相比中国自己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开发出相关技术,显然现在展开合作,更符合乌克兰的利益。

最后,中国市场庞大,根据美国波音公司的估算,中国未来将需要至少1.6万台发动机,总金额达2000亿美元。

中国这回赚发了!乌克兰不仅送来发动机,还有1万多科学家

卡-50'短吻鄂'直升机

当然,中乌在发动机领域的深度合作毕竟是一个双赢的项目,马达西奇公司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帮助公司摆脱困境,甚至更上一步。中国则利用目前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在一些发动机技术领域的技术作借鉴,弥补自身不足。

比如,轻中重型直升机涡轴发动机,卡29、卡32、卡-50'短吻鄂'系列的TV3-117、MS-500V,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的D-136。

中国这回赚发了!乌克兰不仅送来发动机,还有1万多科学家

安225“梦想”大型民用运输机

民用大飞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D-36、D-436等涡扇发动机为样本,为中国未来的大飞机研制强大“心脏”!

对于中乌发动机技术合作,你有什么看法,可戳下方参与讨论!如觉得文章可以,请随手点击“关注”按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