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伦经验举隅

 江平551 2017-06-26

冯老师经验举隅之一

                雍乾

 

一、阳明漏下案

李某,女,50岁。近三年来月经不调,经常非经期下血,淋漓不止,腰痛、小腹坠胀。经几家大医院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现经水已来三月余,色暗淡,夹有血块,其他无明显不适,先与芎归胶艾汤调理:

川芎6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生地炭15克,甘草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茜草10克。

 

服药两剂,经血反而更多,大便干燥,脉数,舌苔白,此少阳阳明夹瘀血,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红枣4枚,桂枝10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生石膏45克。

 

四剂,经血已止,少腹反胀,右下腹有小痛,大便干燥,口唇发紫,舌苔薄黄,脉弦数,仍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调理:

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白芍12克。

七剂,一切正常。

按:虚实不同,转手取效。

 

二、少阳眩晕

赵某,男,29岁。经常头晕,诊为早期高血压,眼底示初期脑动脉硬化。血压波动于150/100—130/95之间。现见头昏头晕,失眠且睡眠多梦,常反复颠倒而难于入睡,睡着有乱梦纷纭,时觉胸闷,目涩。舌淡,苔白薄,脉软,口微干,饮食二便尚可。与当归芍药散调理:

川芎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茯苓12克,泽泻18克,苍术9克,生石膏60克。

 

七剂后,头晕有所减轻,仍失眠,多梦,现胸闷、目涩、时有恶心,此少阳头晕,与小柴胡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干草6克,生石膏60克,半夏10克,生龙牡各15克,红枣4枚,生姜10克,党参10克。

 

七剂,头晕已,胸闷恶心除,睡眠有好转,与丸药调养之。

按:贵在目涩、恶心显露方证。

 

三、太阳阳明头痛

李某,女,32岁。左侧偏头痛三年,久治未愈,仅靠去痛片维持。据诉此病起于三年前生产时受风所致。现左头牵痛,左上下肢酸胀,心下亦痛,压之自动挡手,此太阳阳明同病,与桂枝加大黄汤治之:

桂枝10克,芍药18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苍术10克,附子10克,大黄6克。

 

三剂,头痛及心下痛无,上下肢仍酸胀不适,与上方四剂。

 

心下痛未再发,但头有时仍痛,上下肢酸胀未除,与当归四逆化裁:

桂枝12克,白芍18克,甘草10克,大枣4枚,当归10克,通草6克,细辛6克,吴茱萸6克。

 

四剂后,头痛偶作,大大减轻。上下肢时微酸胀,与上方加吴茱萸为10克。七剂,头痛愈。

 

按:头痛兼心下痛,桂枝加芍及大黄汤证常见,但虚实不同尔。

  

冯老师经验举隅之二

1、太阴尿频(多囊肾)

时某,男,54岁,2005年10月31日初诊。素有多囊肝、多囊肾,尿频。久治未愈。近几个月夜尿也多,不能安寝,多时则三、四十分钟一次,甚是苦恼。现证见腰酸重、里急、舌苔白略腻、口中和、脉弦细、属于上寒下热,病在太阴,与肾着汤:

苍术15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车前子15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生龙牡各15克

 

二诊,服上药七剂,尿频减,夜尿也减,腰仍酸,舌淡苔白微腻,脉弦细。与前方加减:

苍术15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车前子15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生龙牡各15克,生薏米12克

 

三诊,服七剂后,腰酸减,夜尿仅3次,尿频无,咽干,饮水不多,舌苔白,脉弦细,与前方加减:

苍术15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花粉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车前子15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生龙牡各15克

 

按:腰酸重,口中和,里急,小便不利,是运用肾着汤的证据。而口渴、小便不利则多见猪苓汤或五苓散证,临床上所见的遗尿、尿频、尿急、尿痛、尿少、癃闭等皆属于小便不利的范畴。

 

体会:赤小豆甘酸平,可“排痈肿脓血,利小便”,配伍养血除瘀的当归,《金匮》原用以治疗近血痔疮,而冯老多运用于泌尿系疾病或皮肤病而见本方证者。肾着汤是由甘草干姜汤加味而成,其中苓、术并用,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自利。本例病人表现尿频,尤以夜尿为苦,颇符合仲圣“其人身体重······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之旨。方药对证,效如稃鼓。二诊虽效,但腰仍酸重,加薏米仁有“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之功,所以七剂即效。三诊时有些咽干,加花粉“主消渴、唇干口燥、止小便利”润燥生津而愈。总之,肾着汤是冯老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的效方,但前提是只有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

 

2、少阳阳明(结节型甲状腺肿、痤疮)

 

廖某,女,45岁,2006年6月12日就诊。该患曾因甲亢、甲状腺肿大曾来此处服药。后行甲状腺手术。现甲状腺肿大手术以后又作,而且伴有严重的面部痤疮。诊见心烦面赤,面上满布粉刺,大者如花生米,喉中痰多,甲状腺肿处疼痛不适,纳食也差,大便溏薄,每日3、4次,口干,舌苔白,舌根腻,脉弦细,属少阳阳明郁热,与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苡仁败酱散:

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桔梗10克,夏枯草10克

 

二诊,七剂后甲状腺疼痛已经不明显,但仍感月经来前甲状腺部位不适,面痤及喉中痰鸣皆减,大便日两次,略稀,口干、苔白,脉弦细。与上方加清热解毒排浊之品:

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夏枯草12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桔梗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

 

三诊,仍有喉中不适,但甲状腺似乎变小,面痤色淡一些,大便略溏,日1、2次,苔白根厚黄,脉弦细,仍与前方,并照顾肠胃:

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炮姜炭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夏枯草10克,生石膏45克,生龙牡各15克,陈皮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

 

四诊,五剂后甲状腺肿痛已无,月经前亦安,但面痤仍有,纳可,大便转调,苔白腻,脉细,与苡仁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赤小豆散:

生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附子5克,紫花地丁12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五诊,服药七剂,面痤大减,最大者有赤小豆大,很分散,便又不调,口干,苔白润,脉细,与前方合甘草泻心汤:

生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12克,党参10克,桔梗10克,干姜6克,生石膏45克,生地炭12克,大枣4枚,黄芩10克

 

六诊,服上药七剂,诸症无。嘱少吃辛辣刺激食品,注意心情舒畅而愈。

 

按:从六经辩治,在辩方证,很容易就把病治好,如果套用成方,很难收效.

 

3厥阴心悸(肝炎后遗症)

 

王某,男,40岁,2006年11月27日就诊。素有肝炎,经治疗痊愈。但因精神负担较重,以致心慌气短半年余。因其妻高某在冯老师处治好了股骨头坏死,所以特意从石家庄来北京就诊。现在除心慌气短外,尚有右肋疼痛、乏力、身冷、四肢逆冷、口干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稍数,病在厥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上方七剂,病愈。

 

按:方药对证,效若稃鼓

 

冯老师经验举隅之三

1、太阳风燥(荨麻疹)

   郑某,男,21岁,2006年7月6日初诊。颈部及上肢泛发红色皮疹1年余,经西医打针输液未愈,现在多阴天或着凉时发作,有时运动后汗出亦发,且汗出则瘙痒更甚,诊见口中渴,舌淡苔白,切脉细滑、寸浮,冯老认为病虽一年多,但病位仍然在表,且有汗出加重的表现,所以当属太阳夹燥,与桂枝加荆防汤合当归赤小豆散: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生地炭12克,槐米10克,生姜12克

 

二诊,三剂后皮疹退而未已,瘙痒大减,服药后口中和,无内热之象,苔白脉细,仍宗前法,与桂枝加荆防汤合当归赤小豆散: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蛇蜕5克,槐米10克,生姜10克

 

结果:服药七剂,诸证皆平。

 

按:桂枝加荆防汤取法于麻黄桂枝各半汤,鉴别的关键是后者多无汗、瘙痒、面部隐隐赤热,而本方多见汗出恶风或汗出后瘙痒明显。

 

体会:荨麻疹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而且容易复发。该患虽经西医常规治疗,但疗效不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重视整体调节,而整体调节恰恰是中医的一个特点。本案由于表现为营卫不和,汗出痒甚等症状,所以从方证辨证来讲,正符合桂枝加荆防的治疗范围,冯老临床常合用苡仁败酱散或当归赤小豆散等方,则疗效更优。值得一体的是冯老经常根据患者“口中和”否?来判断内热的有无,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太阳夹饮咳嗽(气管炎)

王某,女,58岁,2007年1月8日就诊。曾引外感后乏力,便干在我处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淡苁蓉七剂而愈,后遗心悸、舌灼热等证与炙甘草汤半月遂平。近几日感冒,来诊证见咳嗽,头痛,口干思饮,有少量白稀痰,舌苔白,脉浮细弦,病在表,属太阳夹饮,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苏子10克,桔梗10克,炙枇杷叶10克,浙贝母10克,诃子肉6克,牛蒡子10克

 

二诊,三剂后,头痛已,仍有咽痒,咳嗽,但痰不多,乃表解里未和,与半夏厚朴汤法调理:

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生姜18克,射干10克,诃子肉6克,远志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桔梗10克

 

按:病邪初感,以在表的机会为多,但兼夹变证尤多,故仲景原书醇醇告戒,反复辨证。本例属外邪夹饮,所以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兼化其饮,如书中五苓散、真武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等皆是此类,临床需留意。

 

体会:半夏厚朴汤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临床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咽痒、咳逆、胸满疗效十分显著。本案起初病在太阳,故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本方,治疗后病症有减,头已不痛转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的半夏厚朴汤而收功。

 

3、少阳咳嗽(急性呼吸道感染)

宋某,男,59岁,2007年1月15日初诊。感冒后咳嗽、口苦、咽干,胸满闷,咯黄痰,口服板蓝根冲剂、急支糖浆及各种抗生素等,但疗效不明显,大便已经3日未行。舌白腻厚,胃内有浊气之明证,脉弦细略数,此少阳欲变阳明也,与小柴胡加芒硝汤法:

柴胡24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5克,芒硝12克(分冲),桔梗10克

 

二诊,上药服一煎,大便即通畅,服完一剂,胸满闷、口苦等显减,咳嗽也减少,唯下肢略乏力,苔白根略腻,脉象弦细,仍在少阳,与前方加减:

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陈皮30克,白术15克,莱菔子10克,桔梗10克

 

结果:又服两剂,诸证皆平。

 

按:本案方证十分明显,所以用小柴胡加芒硝汤一剂即平。二诊见下肢乏力,于是加白术、陈皮既可化痰,又可益气。

 

体会: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复杂。一些医家往往惯用麻、杏、桑、贝等止咳化痰的套药,但收效者甚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该患病症表现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所以用小柴胡加芒硝汤而取效。而且从治疗过程来看,柴胡这味药的剂量随着病症的变化是较大,这也是值得我们临床医生推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