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近邻

 圆角望 2017-06-27

◎ 唐吉虎 (深圳 公务员)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在城市里的高楼生活着,越来越感觉到远亲依然是远亲,近邻却是很遥远。

记得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村里有300来户人家1000多人口,父亲交际广,同村里的大部分家庭都有人情来往,连带着我也从小就认识了村里的大部分人,走出家门碰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年的夏天村里一个人的房子被火烧了,在他重建房子的时候整个院子里的人都去帮助他,那时正值“双抢”的农忙季节,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地修房子,他家里的稻谷收割和晚稻的插秧村里人都给他完成了,因为他家里还没有吃饭的地方,乡邻们在帮他做完事情之后还要在自己家里吃饭,那一份感情是真深厚。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大的事情,能得到帮助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农村人的纯朴,哪怕是在一件小事上,邻里之间打一声招呼也能得到爽快地答应。但是到了城市生活之后一切就变了样。老婆生女儿的那一天,我正要去赶朋友的婚宴,儿子打电话问我在哪里?要不要回家?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儿子问我要不要回家吃饭,我就告诉儿子我不回家,但是儿子接着告诉我说妈妈肚子痛了。我计算着老婆预产期就明白是老婆要生孩子了,赶紧打了一个的士回家,一切的事情都是等到我到了家才准备,如果是在老家,即便是我没有在家,只要告诉儿子叫上一个邻居,肯定就有人来照顾了,但是在这紧闭的楼房中,却是不知道如何去开这个口。

同我们住一栋楼里的也有好几个新妈妈,有一次我同老婆从外面回来,正好在楼梯上碰到了两个同样抱着小孩的妇女,老婆于是就同她们聊了起来,互相逗弄着对方的小孩,那一个场面让我想起了以前在老家村里的嫂子婶婶们在一起带孩子的场景,看到她们几个人在一起谈得比较高兴,当时我就插了一句:“你们几个做妈妈的平常可以多开开会,不仅是你们大人在一起可以交流带小孩的经验,小孩子在一起也可以有一个玩伴啊。”似乎当时大家也很认同这一句话,但是也仅仅是这一次,之后都没有人去主动地去找过对方,其后的交往顶多也就是在楼下能互相打声招呼而已。

有时候我也尝试着把门打开,希望有人能到家里来串门时不需要敲门,不过遗憾的是很多人也就是在门口站着说说话,想邀请他们进来坐一会,人家都说在外面站一会就好,马上就走,哪里像是在老家,在相互的串门中哪怕是主人没有拿一条凳子给客人坐,客人都会自己去屋里找一条凳子来坐下,不会显得那么生分。

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篇不知道谁写的讲北京人怀念以前住在四合院时生活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正在炒菜的画面,拿着锅铲的大妈在院子里大声喊:“糟了,没有盐了,谁借一点盐给我?”就这么叫一声,没有指名道姓的,匆匆地就来了几个送盐的,这种生活场景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是绝对见不到的。

我曾经对人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在现在的城市里,超出200米范围绝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在外面玩耍的孩子是谁家的,但是在过去,也许孩子走出了一两里都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不怕弄丢。”在城市的进步中近邻已经远去,失去了那一份亲近与互助,那一句“远亲不如近邻”也只能变成了一种过去的文化,再也无法回到以前,对比这种近邻相处方式就觉得心酸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