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堂祖父万汝贞的医学事迹

 学中医书馆 2017-06-27

我堂祖父万汝贞的医学事迹

万汝贞(原四川万县人)重庆万州人,人称三先生,火神老爷,擅用姜附六、八两治危重症,出生于清末年,曾中举子业,因不惯于官场,遂弃儒学医。他博览群书,尤专研《内经》《伤寒金匮》,深得仲景之学,遗方用药,皆廖廖几味,看似平淡,效果非凡。他屡起沉苛,愈顽疾,而医名大震乡里。患者所赠匾额不计其数。曾治一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第二天到病家时,病人已死,家人都悲伤欲绝,汝贞见尸体未僵硬,摸心口处还有温热感时,便叫病家先不忙哭,把药灌下去在说,病家一听,急忙熬药。用生附子、干姜八两炙甘草三两煎开后才几分钟,就边煎边喂,(万汝贞长期自备大剂四逆汤防急用)后果真治活,此病家后赠金字匾额我有二天于万汝贞。万汝贞后对其子说,凡人将死,只一线残阳,生附子熬时间短才有力量,此证只一息尚存,若久煎,一是时间不等人,二是力小恐不能挽回残阳。每年药王会,万汝贞家中举庆祀,杏林同行、治愈的患者都不约而同的来此祝贺,可谓宾客满席,盛况空前。新中国成立后,正当万汝贞想著书立说,将一世心得留于后辈时,被冤成地主,日日批斗,以致心灰意冷,郁郁而终。
其子万勋
万勋自幼随父学习中医,继承父亲学术思想,因成份不好,屡遭批斗入狱。后因狱中犯人突发痢疾,他用白头翁汤治愈无数犯人而立功,被释放出狱。然出狱后仍被管制,不得行医看病。由于遭遇坎坷,他处事异常谨慎,空有一身本领,无法施展,直至80年代初,才得以为人看病,于93年病故,享年80岁。
万勋生前常言道:与吾父相比。吾相差太远,吾父治疗肝腹水,中风,癫痫、肾炎等疑难杂症,犹如探囊取物,用药处方异常简单,吾不如也。
万汝贞曾治愈几例狂犬病,现将该方写于此,以救狂犬病人。
虫退30g 黑竹棍根50g 化狗丹30g(万县农村称鸟支叶) 土鳖虫20g 大黄30g 桃仁25g丹皮15g如淤血重,以上方合抵挡、桃核承气汤。凡疯狗咬伤,未发,以上药泡酒常服不发。已发煎服可治狂犬病。

                         
万汝贞医案
双目失明案(万汝贞自病)

万汝贞因丧幼子,悲伤过度,致双目失明,三年来,失明的他,仍坚持不懈的为患者诊病。其子万勋问道:父亲您为别人看病,您把自己的眼睛治治啊。万汝贞道:非吾不治,实乃有一药难求,无此药,吾眼不治矣。其子万勋问道:何药?万汝贞道:真正的沉香,年代越久越好,常把沉香在手中玩耍有汗的最好。一日,其子在寺庙偶遇一长老,见其项带佛珠便问:佛珠可是沉香。长老道:然也,此佛珠相传已数代矣。其子将父之事告知,长老念及乃救人,故允之,取出三粒交予其子。
   
万汝贞将其磨细粉,用青箱子熬水吞沉香沫,待眼稍能见光后,吃枸杞子数斤,失明三年的眼睛又重见光明,其知者,无不佩服赞赏。
此为堂伯父万勋亲述其父病案,至余闻之后,常辗转思虑,翻遍诸医书,沉香为何治眼疾。由此观万汝贞功夫之深,可见一斑。令人佩服的是,未治之前,就已知非此药而不治,若非悟得医中精微,岂能如此哉?(今日世上之沉香,乃沉香木而非沉香)。
  
亡阳重症改处方治病案
  
赵某患身热汗出,四肢发冷,精神萎靡,六脉沉微,杨医诊后,断为亡阳症,用四逆汤生附子、干姜各二两 炙甘草四两,服后,病人反烦躁诸症不解。无奈之下,向病家推荐万汝贞。万汝贞诊后,便道:此病简单亡阳症,尔当能治,为何请于吾?杨医道:三先生,您切莫大意,我按亡阳证治,病反增重。万汝贞一听惊讶道,啊!有此等事,速将处方给吾观之。万汝贞阅完处方,对杨医道:大家同为救人,今借尔处方一用,望见谅,说罢挥笔改干姜、生附子四两,甘草二两。杨医不屑一顾,根本不信这样就能治病。病家照方抓药,服完后果真痊愈。杨医大惊,以为汝贞有神相助,终无法领会其中奥妙。后万汝贞对其子道:杨医学的伤寒金匮乃皮毛,其精髓还未悟透,仲景四逆汤,甘草重于姜附为轻症而设,此亡阳重症,必用通脉四逆汤方效。重用甘草则制约姜附之力,病重而药轻,如敌我打架一般,敌强我弱无还手之力,任人宰割,反而安静,要打又打不赢,正邪相争,故反而增重,实乃邪正相争的反应,此时正当加姜附之力助正祛邪,反减姜附增甘草,有此理乎?故能愈之,非有鬼神相助也。

此案可知医者定力、见识非常重要,微微之变皆能愈疾。

高热昏迷案
一老妇初证心口处热,病人自比喻,心里像有团火一般,它症不详,病家乃当地豪绅,延五、六位医住家治疗,病越治越重,以致昏迷不醒,经人介绍延万汝贞,汝贞诊后,用真武汤,附片用120g。病家将处方让其他医生斟酌,诸医都说不可。病家不知如何是好,半时许,汝贞问病家药抓回来没,病家答道,还没。汝贞一听大怒,如此病重,尔等还拖延时间,不相信,就送我回去,我不再这送终。病家急忙道歉说:三先生,他们都说这是热药,病又是热症,所以才······。万汝贞笑道:尔等真是迂腐,你不懂医,道理应该明白。你说病人有火,前面的医生都是用的凉药,火在大,也浇熄了,为何还越治越重?这说明不是火,是寒啊。病家才急忙去抓药,服下第二日,病人已清醒,前医皆灰溜溜走了。

 

中风病案

一地主患中风病,接万汝贞到家治疗,万汝贞到后,见另一有名医生陈汉平也被病家请来。两医皆互知其对方功底。陈医道:三先生到了,你看就行了。万汝贞也道:你看也是一样的。彼此谦虚而让对方看就可以。后万汝贞道:这样,干脆我们一个看一半,你看左边,我看右边。陈医道:可以。两医诊后,各自开方。病家把两个医生开好的方子一看,说:两张处方除了一味药物不同外,都是一样的。一方加一味行左边药引,一方加一味行右边药引。照方抓药服后果愈。

听闻此案后,我倍感惊讶而称奇,因不知其所用何方何药,而徒自叹息。

 

风湿瘫痪案
一青年患双腿疼痛而瘫痪,其干爹乃当时万县地区医院王牌中医龚区辉,在其处治疗数月后未效;病家碍及亲家面子,背着亲家,延万汝贞治疗,万汝贞治疗10日而起。因多日未到亲家处就诊,亲家来他家探望,见其子已能下床行走。便问:如此效果,出自何医之手?其子不好意思答道:一万姓医生。龚区辉道:别碍于我情面,同为医者,能否请出来,我向他请教学习学习。其子将万汝贞请出。两人一番摆谈后,龚区辉方知用的伤寒金匮上的桂枝、甘草、白术附子汤三方合方。万汝贞后对其子说:龚医伤寒金匮都非常熟悉,条条记得,就是不敢用。

抵挡证案

一老妇患病,腹胀腹大,按之坚硬如石。诸医不效,延万汝贞诊治,开抵挡汤,病人服一次后,腹痛难忍,在床上翻滚大叫。家人慌乱无措,众医皆怪药猛,体虚不能胜任,应如何如何……。独万汝贞镇定自若道:此是正邪相争之故,是要痛一会的,不痛怎么能好呢?你去打敌人,敌人也要反抗,治病也一样。莫怕,再把药喝一次就好了的。后果如其言,喝后,拉数块瘀血而愈。

     吐血病案

     一患者得吐血病数日,延数医不效,血止不住。诸医建议病家接万汝贞来诊,病家不从。说万汝贞是火神老爷,这是吐血热证。后病家无奈之余,延万汝贞诊治。万汝贞诊后,开大黄芩连泻心汤,生大黄用量一两半。病家见后惊讶不已,都说你是火神老爷开热药,今天开的凉药剂量又这么大。万汝贞大笑道:医生岂有只学用热药,不会用凉药之理,是热证就用凉药,是寒证就用热药嘛。死板不变,安能为医?后一剂大便通吐血止,用养血凉血养阴之品善后。

    我曾遇一患者讲述,她曾患吐血证,到武汉协和医院住院一个多月止不住血,后专家无奈将其胃全切。我问患者,当时是不是大便不解。患者答道,就是不解大便。又吐血,检查说胃里全是血泡,根本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专家说怕是癌症就全切了,结果不是癌症。现在都切了,身体也是越来越差。如果当时开大剂大黄芩连泻心汤,也许能止住吐血而保胃,也不足为奇。

承气证变化案

周医之子患阳明证,数日不愈,延万汝贞诊治,万汝贞言此易治大承气汤证,遂开大剂大承气汤。患者服一次,大便通而证解。因其家同为中医,故汝贞未嘱咐,便通停服。当日下午,周医和万汝贞去外钓鱼,约过3时,家人跑来告诉病人病情又重了。万汝贞听后不解,问:是否将剩余的药又喝了一次。来人答是的。万汝贞大惊道:这个药是便通则止,你们都是学医的,这个道理怎么不清楚,我以为你们应该知道才没有叮嘱,是承气汤用过头成亡阳证了。赶快回去,顺便再回家路上抓一幅大剂四逆汤。后服四逆汤,病又愈了。周医羞愧道:三先生,别说我的医术赶不上你,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上午用大凉药,下午改用大热药,这样灵活,我脑壳反都反应不过来。万汝贞道:这很简单啊,病变证变药就变嘛。

 

弟子向红军病案

万汝贞妻弟向红军师从汝贞。曾治向氏家族一脱阳患者,人事昏迷。用通脉四逆汤后,病人病势不减,反出现烦躁,在床上滚过来滚过去,躁扰不宁。向医茫然,不知如何用药,请病家接姐夫来诊,病家言,你乃他弟子,又是向家自家人,今病危如此,既请师于你,生死不怪你。无奈之下,向医屋内沉思一个多小时,后想到一法,先用小剂黄连阿胶汤煎好置一旁,再煎大剂通脉四逆汤,先喂几勺子黄连阿胶汤,待病人安静,脉更虚时,急灌通脉四逆汤,而把病人救活。
  
春节向医到姐夫家拜年,对姐夫万汝贞讲,姐夫,我悟出了一新法,将其治病经过讲了一遍。听后万汝贞哈哈大笑:这也叫新办法,落眼就知道这么用,还想了一个小时,等你想好了,人都死了。你背的伤寒,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不是说清楚了;病人翻滚,不正是烦躁不得卧。说得小舅子面红耳赤。     

 

伤寒论篇有甘草干姜汤,芍甘汤,调胃承气汤三方并举而分时用之。此方法是否可用于少阴病阴阳离绝之危侯死症,值得探讨。

万汝贞用药非常灵活,惯于分开用药,治血崩症,诸医不效,他先用小剂桃红四物汤,待血流变红时,再喝大剂艾胶四物汤而止。此类似方法治愈众多疑难危重证。其同用黄连阿胶汤和大剂通脉四逆汤两方,救治重症病案就达几十例。他生前常说,药味加的越多,效果反而不好,药味之间会相互影响,最后功效变成什么,都不清楚。仲景增减一味药或药量,功效立变,可不谨慎乎!分而用之,可出奇制胜。

亡阳危重症

万汝贞生前常对其子道,凡人将死之危候,六脉已无,气息微弱,人事不省,只能闻见喉中嘿呼的痰鸣声,此时只能用大剂通脉四逆汤加生半夏一两。绝对不能加人参,加人参将生痰湿,痰堵气管必死。万汝贞生前救治几十例此等患者,皆是用四逆加生半夏而活。

 

 


堂伯父万勋讲,万汝贞生前治疗大症、危重症、疑难病病案不计其数。其治癫痫,中风、哮喘、肝腹水、肾炎等病皆应手起效。因冤成地主,家中变故,病案遗失被毁。只记得其父万汝贞给他讲解中风,肝腹水,肾炎等的治法。几乎都是伤寒金匮的方子变化出入。如中风急症,最喜用风引续命等汤,善后预防喜用侯氏黑散,中风后遗症善用十全大补加麻黄、细辛、附片、牛膝、杜仲。肝腹水,腹大如鼓,精神不衰,一用陈修园消水圣愈汤(即桂甘麻辛附枣姜加知母),二用枳术散合甘遂大戟或枳术散合失笑散,消腹水如神。(注:其轻证稍有腹水,应据情调治)腹水消大半,转调治方善后。万勋80年代治一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双腿肿,万县中心人民医院判定无治,万勋按父亲的方法,经两月治疗,病人痊愈,此人是我姨妈的小叔子,至今健在,住万县熊家镇。


肾炎蛋白尿,急性按金匮水肿诸法治之。慢性肾炎,万汝贞研究一方名固守丸,凡虚证肾炎(凡全身无力虚肿,面黄,腰酸腿软等体虚之人)用之神效,且可根治不复发,屡试屡验,如慢性肾炎体虚易感冒,感冒时用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感冒好后再用固守丸。万勋言,哮喘、癫痫皆用仲景之方变化出入,关键是辩证准确,什么时候用此方。什么时候用彼方。该用小柴胡时,用了四逆汤,该用十枣汤时,用了苓桂术甘汤,岂有效乎?

 

 

附万汝贞伤寒金匮便读歌

 

伤寒六经定论歌

(一)太阳病

太阳号为寒水经    发热恶寒病初临

在经头痛并项强    虚邪实邪恶分明

虚邪自汗脉浮缓    恶风宜用桂枝汤

实邪无汗脉浮紧    恶寒宜用麻黄汤

倘若无汗兼烦躁    大青龙汤最为良

干呕而咳兼气喘    小青龙汤是妙方

经不解如虚疟状    桂枝麻黄各半汤

若服桂枝大汗后    日再发疟余邪长

桂枝二分麻黄一    两君夹攻方最良

小便不利病入腑    蓄水蓄血二症详

水入即吐为蓄水    五苓散用最相当

少腹硬满小便利    此为蓄血在膀胱

桃核承气并抵挡    二方可用细酌量

更有太阳变证法    为君一一仔细详

汗下太过阳虚者    厥冷而利四逆汤

四肢拘急兼漏汗    急用桂枝附子汤

头眩肉心下悸    急用真武以救阳

此为伤寒阳虚者    故从少阴阴化长

汗下失宜阴虚者    阳盛误服桂枝汤

大汗之后大烦渴    急用人参白虎汤

六七日间不大便    头痛发热主何方

外不解由内不通    三承气汤下之良

又有烦热汗出解    日晡又发仍在阳

脉实宜与大承气    脉虚宜与桂枝汤

更有太阳病不解    脉来阴阳俱停时

阳脉停者汗而解    阴脉停者下而康

此为热炽伤阴过    故从阳明阳化长

 

(二)阳明病

阳明经病身发热    目痛鼻干眠不得

法用葛根汤解表    脉来形状大而长

太阳似罢或未罢    其中病症细酌量

头痛恶寒为未罢    自汗脉缓桂枝汤

倘若脉浮又无汗    甚酌仍用麻黄汤

项背几几用何法    桂枝加入葛根良

状热口渴为入腑    白虎汤用解渴狂

谵语潮热病入里    需分太少正阳明

太阳阳明为脾约    其证主以麻仁汤

少阳阳明大便燥    蜜煎胆汁导之良

正阳阳明胃家实    三承气汤下之强

更有不可汗下者    界在经腑吐法良

栀子豉汤是合剂    心舒热解自安康

 

(三)少阳病

少阳脉弦兼寒热    半表半里是分张

在经咽干并口苦    虚火实火细酌量

胸胁苦满不欲食    心烦喜呕虚火强

心中硬满又郁郁    呕而不止实火强

虚火小柴胡汤用    实火宜用大柴汤

入腑硬满兼呕利    四症辨别莫昏黄

因呕而痞腹不痛    可用半夏泻心汤

有热入呕腹中痛    胃有邪气黄连汤

自利胆火下攻脾    邪以入里黄芩汤

欲呕胆火上逆胃    黄芩半夏生姜汤

 

(四)太阴病

太阴湿土纯阴脏    阳化少些阴化常

腹满时痛时不痛    脉来沉迟宜参强

阴化腹满时吐利    理中四逆方最良

阳化咽干休误下    当分轻重仍无殃

轻则腹痛有时止    和以桂枝芍药汤

重则大实痛不止    下以桂枝大黄汤

 

(五)少阴病

 

少阴肾中水火俱     脉来沉迟但欲寐

水化为寒火化热     至理於中莫浅尝

水化腹满兼下利     脉微欲绝四逆汤

无热而反发热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

此系相交阴阳法     非发汗兮仔细详

又有微发汗剂者     麻黄附子甘草汤

里寒外热脉不出     通脉四逆汤宜尝

白通汤仍下利剂     腹中有水真武汤

厥逆无脉干呕者     白通加以胆汁良

手足寒与身体痛     皆主附子汤为良

烦躁欲死并厥逆     吴茱萸汤是妙方

火化脉细仍欲寐     口燥咽干宜泻肠

咽痛甘草汤可用     不差与以甘桔汤

咽痛又宜用苦酒     咽痛半夏散及汤

腹满心烦兼下利     猪肤汤服亦安康

心中烦躁不得卧     主以黄连阿胶汤

咳而呕渴心烦甚     猪苓汤用亦无妨

小便不利便脓血     桃花汤仍是妙方

此为补正救阴法     熟记于心用及良

此为救阴下三法     医家更宜细参详

少阴为病二三日     热淫于内转属阳

胃火上咽口干燥     下之津液升始康

少阴为病六七日     津液枯调转属阳

腹胀兼之不大便     不下阴虚土实亡

少阴自利是清水     心痛口干宜泻肠

此为水去谷不去     脾气不濡胃气强

三法俱用大承气     攻邪救阴实为良

 

(六)厥阴病

厥阴风木肝经脏     热多寒少细参详

病主消渴气上撞     火邪入心痛非常

饥不欲食食即吐     乌梅丸用是妙方

手足厥冷脉欲绝     宜服当归四逆汤

倘若其中有久寒     再加吴萸与生姜

若脉代结心下悸     炙甘草汤乃可尝

脉微欲绝不可下     脉滑内热下之康

下利重者四逆散     口渴饮水白虎强

热利下重或饮水     白头翁汤最为良

乘脾乘肺有二症     腹满谵语肝气强

寸口之脉浮而紧     乘脾曰纵刺法良

恶寒腹满欲饮水     乘肺曰横刺亦良

阳脉涩兮阴脉弦     腹中急痛不可挡

小建中汤方可用     不差与以小柴汤

伤寒而厥心下悸     宜先治水细酌量

水侵入胃必作利     宜服茯苓甘草汤

此辨六经伤寒法     条分缕析最为良

 

金匮要略便读歌

(一)痉湿喝病篇

金匮杂症首论痉     刚柔二症辨的真

太阳症备汗自出     瓜蒌桂枝汤称神

无汗口噤不得语     欲作刚痉用葛根

口噤脚挛必介齿     可与承气许回春

审系阳明烦热胜     宜用白虎加人参

审系少阴阴欲涸     黄连阿胶可回春

竹叶石膏汤亦妙     先后作用在心神

湿家表症身烦痛     麻黄加术汤可平

风湿相搏日晡剧     麻杏薏甘汤如珍

脉浮身重汗身出     防己黄芪术甘平

风重於湿脉虚涩     桂枝附子甘草姜

大便坚兮小便利     去桂加术湿多方

汗出短气身微肿     甘草附子术桂尝

大阳中热成暍病     白虎加参是妙方

身热疼痛脉微弱     水行皮中瓜蒂良

  

(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

百合病成溺头痛     冒昧吐利神附强

病非应汗汗伤阴     百合知母汤如珍

不应义下下无差     百合滑石代赭夸

不应义吐吐伤中     百合鸡子汤称雄

不经汗下吐诸伤     百合地黄化阳刚

一用不解变成喝     百合洗之亦称良

洗而乃渴属浮阳     瓜蒌牡蛎等分量

病变发热病堪虞     百合滑石治无妨

狐惑蚀上则声嗄     妙用甘草泻心汤

蚀下咽干苦参洗     蚀肛雄熏最易方

眼皆赤黑变多状     赤豆当归散宜藏

阳毒咽痛吐脓血     面赤斑斑锦纹彰

升麻鳖甲汤归草     雄黄蜀椒佐此方

阴毒身痛如被杖     前方可服去椒黄

 

(四)中风历节病篇

中风侯氏黑散妙     菊术参苓细辛防

归芎桔芩干姜桂     牡蛎矾石填窍方

风引汤治热瘫简     姜桂龙牡并大黄

赤白紫石寒水石     滑膏甘草共佐方

或用黄连阿胶妙     或用竹叶石膏汤

妄行独语病如狂     桂甘二防地黄汤

偏风头痛用摩散     附子和盐外治方

历节疼痛体尪羸     宜服桂芍知母汤

麻黄附子与甘草     白术防风重生姜

历节疼痛室屈伸     芍草麻芪乌头汤

若是脚肿经不冷     可加知柏佐此方

脚气撞心并外治     矾石煎汤洗自康

风挛不言并冒昧     速用录验续命汤

参草归芎麻黄桂     石膏杏仁与干姜

中风拘急烦热乱     独辛千金三黄汤

脚气上撞腹不仁     崔氏八味丸称详

内热蒸兮汗大泄     宜用越婢加术汤

 

(五)血痹虚劳病篇

血痹为风体不仁    多服黄芪五物汤

男子失精女梦交    桂枝龙骨牡蛎汤

浮热汗出删去桂    白薇附子二加汤

阴精不固体之阳    术桂龙牡天雄强

虚劳里急腹中痛    小建中汤第一方

虚劳里急诸不足    薯蓣丸归芍芎黄

参术苓草麦胶枣    桔杏姜桂曲豆黄

柴防白薇和丸服    虚劳祛风调阴阳

虚烦不眠酸枣用    苓草芎母共成汤

虚劳干血肤甲错    大黄?虫芎地黄

桃杏芩草与干漆    水蛭虻虫逐瘀强

虚劳汗出脉结代    炙甘草汤姜桂枣

胶麦生地麻仁共    救阴滋补赖此方

冷劳鬼注相杂传    獭肝散用是所长

 

(五)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肺萎吐涎旨须探    甘草干姜得指南

侯中鸡声咳上气    射干麻黄款菀煎

辛半五味与姜枣    肺中寒饮可立捐

时时吐浊坐不眠    枣膏汤服皂荚丸

表邪动饮脉浮者    厚朴麻黄汤为先

半夏杏仁姜细味    石膏小麦入剂全

咳而脉沉内饮伏    泽漆夏菀参白煎

芩桂生姜与甘草    壮阴利湿涤饮专

火逆上气咽不利    麦门冬汤用之便

人参半夏兼甘草    粳米大枣共入煎

喘不得卧肺痈实    葶苈大枣泻肺坚

脓如粳米需清肺    甘桔汤服轻取宣

肺胀烦喘脉浮者    小青龙加石膏全

肺胀喘兮目如脱    半夏加入越婢煎

心中温温液液者    炙甘草汤治痿涎

肺萎吐涎咽燥渴    千金生姜甘草选

人参大枣共四味    补土生金润肺源

或宜桂枝去白芍    加入皂荚去浊沾

或宜桔梗白散妙    巴豆贝母直捣坚

咳有微热胸甲错    苇茎瓜薏桃仁煎

 

(六)奔豚气病篇(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