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叶老师讲楹联 第二讲 词性对品

 风舞三湘 2017-06-27

作者:叶子彤 播音:薛京晶

第二讲 词性对品

在上一讲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楹联的第一要素:字句对等。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播出第二讲:词性对品,这是楹联的另一要素。

所谓“品”字,就是类。通则中使用的“对品”,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按现代汉语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动、形、代、数、量、副、介、连、助、叹、拟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而成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二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即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传统的对偶辞格而成对。

例如,清宋荦题黄鹤楼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金樽”,酒杯之美称。“玉笛”,笛子之美称。“落江城五月梅花”,出自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六》中赞此联“不著议论而自擅清新。”其实,细品联句,谓其“清新”,盖出于能转换前贤之成句也。崔颢云:“黄鹤一去不复返”,作者却说:“何时黄鹤重来”;崔颢云:“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却说“今日白云尚在”;“重来”、“尚在”四字,一反崔颢诗之惆怅与凄愁,使全联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怡然悠哉的情致,给人以全新的时空情境和艺术享受。

联文中,“鹤”、“云”,“樽”、“笛”,“洲渚”、“江城”,“芳草”、“梅花”,都是名词对名词;“来”、“在”,“把”、“吹”、“看”、“落”,都是动词对动词;“黄”、“白”,“金”、“玉”,都是颜色词对颜色词;“千年”、“五月”,是数量词对数量词;“自”、“谁”,则是代词对代词,符合对仗要求,颇为工稳。

又如,江苏蒋东永参加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征集春联应对的一副佳作: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出句)

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对句)

此联为上联应征下联。出句的特点是全部采用古人诗词歌赋之名而成,且不露痕迹,天衣无缝。对句立意切合春晚现场的氛围,设想返家的游子与家人欢聚一堂,共同收看春晚节目,而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预兆着丰年的瑞雪已落在了早春的梅枝。其遣词也是运用词牌或诗词之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要求词性对品,做到对仗工稳的同时,必须避免同义词相对,就是用含义相同的文字,表示同一个题意。这是撰写楹联的一大忌,称之为“合掌”。有不少楹联爱好者错把“合掌”当工对,导致在上下联对应位置中语意重复、雷同。不妨举一个例子:

悼烈士联:

烈士丰功垂万代;

英雄伟绩著千秋。

这副联词语对仗整齐,平仄也合律,但“烈士丰功”与“英雄伟绩”、“万代”与“千秋”等,都属于同义或近义。这就叫上下联“合掌”。所以,在楹联创作、评审中,还要把握好判断“合掌”的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