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恋这方故土 文/康敏

 kmyx 2017-06-27
    小时候生活在马力农村,那时并未觉得小山村有多好,心底常存的倒许多是委屈和眼泪,因奶奶偏疼堂哥,父亲当兵、母亲随军在外,感受到的是孤单寂寞,只有和小伙伴放学后给猪拾菜成了唯一的乐趣。那时的农村条件很艰苦,好多人都穿补丁衣服,吃的也不富裕,家家情形也差不多,所以没有谁会笑话别人穿得破烂。
     六七十年代,家里大人为了生计都在忙碌,小孩子也不闲着,放学后捥菜、喂猪、拾柴、扫树叶,大的带小的,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河湾山里是常去的地方,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因为山乡人都很纯朴憨厚,小孩子在村里劳动是必须而且很平常的,在孩子心中能帮助大人干活也是很自然,也感到非常自豪,那时的学生,不但给家里常干活,还要给队上和学校干活,甚至假期还要上交药材,象党参、黄连、麻黄什么的,有时也交干树子,如桃核、杏核和槐树子等。不象现在的孩子骄生惯养,连个扫地拖地有的都不会,而我算是同龄人中吃苦最少的,跟着父亲衣食无忧地在青海刚察和西宁度过了少年时期。
印象中的山村是贫穷而困顿的,但那时的蔬菜纯天然,没有过多化肥、农药和色素,吃起来味道很香,即使菜里放的油很少,依然有青菜的清香,那时候的水果水分也好,虽然有时候颜色和样子并不那么好看,它们全凭自然天气的照顾,也不象现在打药、催熟、上色全套用上,水果变大变好看了,但味道远没有以前的甘甜香醇。
     由于我只是小时候呆在农村,到上学年纪时已随父母去了异乡,所以故乡带给我的记忆也不多,我无法诉说故乡的小河怎样经年流淌,也无法得知故乡的水磨何时停止了它的吟唱,也说不清故乡在什么时候改变了模样……也许只有村口那两棵几人合抱的老槐树见证着小山村的历史变迁,让久经风雨洗礼的人们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生活的磨难和挑战。
     虽然在马力中学工作了十年,老家没有给我留下一间房或一垅地,又加上父母均已离世,大多长辈也已不在,所以也很少去,那个小山村也只能留在回忆里了,虽偶尔有事回去,但发现少了当年的亲切感。有时我会想,一个人思恋故乡,更重要的是思恋故乡的亲人和那方难舍的山水。我在那里长大,我童年时光也在那里度过,我的学生里不乏堂弟妹和庄里人,想起间接地为故乡出过微薄的力量心里也是欢喜的,一幕幕童年时光历久弥新,这一切叫我怎能轻易忘却呢?
     一山一水养育了我的故乡,一粥一蔬鲜活的热土,你的贫瘠,你的富饶,你的欢乐,你的忧伤,都和我血脉相连,怎能不牵挂?当初十分不解父亲为何放弃繁华的西宁市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执意带着全家回来,我也只用书上的“落叶归根”来解释。到了现在,孩子远离身边时,才感觉有一个家让你眷恋,有一份情让你不舍,有一个小小的院落来安放你漂泊的心该是人生中最完美的了。远方工作的弟弟每次休假回来,我感觉他象个恋家的孩童,在家人面前,心特别的放松,完全卸下了工作的疲惫,那份暂时的恬淡和悠闲真羡煞人,这就是故乡的魅力,家人的情怀,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韦》道尽了这样的别离和相守。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的确,故乡是一剂良药,让远行的游子想起那山那水,都会心底荡起甜蜜的忧伤,盼着、恋着,抚慰着心灵的创伤。
再回乡村小住,去的却是老公的家了,和我的乡村同属一个马力镇,也有纯朴的笑脸,醇厚的乡风,春夏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和丁香花灿烂的开着,冬日白雪笼盖下静谧的榜沙河,偶尔还有冬雪未遮住裸露的绿色麦苗,还有红黄色连绵的群山,不加雕饰的山水,新鲜的蔬菜,最接地气的空间,一切都那么真实而自然。还有那清凉的夜晚闪烁的星光,一泻而下满院清辉的月色,让整天忙碌疲惫、心浮气燥的我瞬间变得安宁而平和,仿佛心灵的灼伤得到了救治,让生命重新有了勇气。
     年轻时爱都市的热闹和繁华,总想把自己融入其中,拼得一方自己的小天地,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鸟笼,当这一切都实现的时候,却有点怅然若失,才发现七彩的霓虹灯赶不走你追逐的落寞,勾心斗角的生活让你的心伤痛斑驳,衣饰华丽的背后是泪落的沧桑,你打拼的天下也不过是方寸之间,中年以后你骤然发现,你的心早已不堪流浪,却又停不下漂泊的脚步,为了孩子为了家为了前程,你有时只能把故乡和爹娘放在心里。
但是有家和亲人的故乡却从未远离,它一直静静地驻守在你我心田的某个角落,什么时候想起都是暖暖的、亲切的!其实,每个人最恋的,还是自己的故土!
     (责任编辑:史国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