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辞下传第十一章危者使平

 感通天下 2017-06-27

        在第七章论述易经和修德的关系之后,八、九、十章分别论述了易经是不可远离的经典,是原始要终的经典,是广大悉备的经典。第十一章会讲什么呢?第十一章讲易经爻辞中透露出来的危机意识,亲探讨了这种危机意识的来源。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一,易经的兴起、易经卦爻辞的确立,易经这部经典的定型,应当是在殷代之末,殷的诸侯国周处于逢勃向上、德业盛大的时代。那时候,纣王倒向逆施,尽情享乐,不关心朝政和民间疾苦,不相信天下谁还有我纣王英明伟大雄武,自以为天下无敌,谁还敢向我挑战。周获得七十部落的拥护,农业文明又特别兴旺,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然而,周毕竟只是殷末的一个小诸侯国,如果纣正确对待,无论是说服还是征服,都是较为容易的事情。而周尽管强大起来了,相比之下,实力远远不如殷大。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文王充满危机意识,终日害怕被纣消灭,从各方面努力作好周全准备,起码保证能够不被纣消灭掉。而纣却根本没把周当作一回事。结果殷纣王引起内怒内乱,被周联合七十部落发动的牧野之战一举消灭。


       第二,是故其辞危。因为周易是周文王的理论巨著,思想武器,所以卦爻辞中充满着危机形象、危机意识。周文王和后来的周公,之所以他们能够创造一个新朝代,正是他们有关怀天下民生的危机意识和应对准备。所以后世人尊称他们为圣人。


       第三,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充满危机意识的周文王们,所有有危机意识的人们,能够洞察危机、应对危机,结果都顺利地渡过了危机。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无所不能纣王们,所有认为治理天下很容易、消灭敌人不费吹灰之力的人们,因为毫无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毫无防范意识,结果一定失败。纣王是这样,唐玄宗亲手创造了一个开元盛世,又因为后期专门享乐,将一切政事委任给奸相李林甫,结果暴发了安禄山叛乱。又亲手葬送了盛世。这正是易者使倾的典型例子。


      第四,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易经中所显示的人道,就是人类社会国家兴盛衰亡的大道。事关天下百姓安危疾苦。有关国计民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在利用易经治国者的思考范围之内。百物不废,是一种全面整体和谐科学的发展观。


     第五,惧以终始。恐惧危机观念不因前一件事情完满终结而从此消失,从此高枕无忧。而是紧接着又对于新开始的事情充满着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生怕将好事毁灭在一开始。有这种心态的人,是认真负责的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的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是可以成大事的人。关键是只有这样惧以终始,才可以确保不犯大错误,不招大祸害。即其要无咎。


     第六,总结一下这一节的意思,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这就是易经这本书宣扬的道。


    惧就是害怕。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怕,那这个人必然会害群、害人、害己迅速灭亡。特别是国家领袖人物发布政令不害怕失去民心,不害怕对国家利益造成大损害,心血来潮,主观武断,没有不迅速导致严重后果的。就个人而言,多考虑一下可能来自各方面的危险,这个人一定容易走出一条平安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