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云水禅心688 2017-06-27

舍得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善于取舍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舍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

——— 白山 (社群营销专家)

第28个启示:认人为兄喻:做人不可见利忘义

人皆有名利之心,对于“名利”本身而言,并无所谓好坏。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喜欢获得,厌恶失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为名利所困惑,也绝不能为名利所驱使,更不能见利忘义。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原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波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则称非兄?”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身形容貌端正俊朗,非常聪明,而且很富有,所有世人没有不对其称颂赞叹的。

当时有个愚人,见他如此出色,便对别人说:“他是我兄长。”愚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那人很有钱,需要钱的时候就可以用到他,因此称其为兄长。等后来见这个人有债要还时,愚人便又对外说:“他不是我兄长。”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旁人对他说:“你这人真是愚蠢,怎能需要用钱的时候,就称他为你的兄长。等到他有债要还时,又说他不是你的兄长呢?”愚人回答道:“我原来想要得到他的钱财,所以便认他为兄长,而事实上他并不是我真正的兄长。如果他背负债务,那么当然说不是我兄长了。”人们听了他的话,没有不讥笑他的。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这就如同那些外道之人,听到高深绝妙的佛教义理,就窃取使用,充当自己的学说。等到旁人要求他去实践这些理论时,他又不愿亲身修炼,而发表这样的言论:“为了得到利益和供养,取用了佛陀的一些话语,用以教导众生成善,他并没有实质内容,又如何去修行践履呢?”就犹如刚才那个愚人,为了得到钱财,就说“那是我兄长”,等到那人负债之时,又说“不是我兄长”。这些外道也是如此。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以喻引事】

世上有太多如寓言故事中的愚人一样的见利忘义之徒,然而,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愚蠢的,反倒认为这是精明。在他们眼中,只要与利益挂钩的事,肯定利字当先,其他的都靠边站。殊不知,这样的人最易被利字迷了心窍,到头来利益没得到,其他的也一并尽失。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看看下面这只勇敢的老鼠吧,也许这只老鼠的故事会给我们一些警醒。

主人赏赐给波斯猫一盘奶油,波斯猫大吃一顿后,脸也顾不上洗,便趴在盘子上呼呼睡着了,鼻子上还沾着奶油。

一只老鼠饥肠辘辘,它壮着胆子来到波斯猫面前,对着奶油张口就咬。只听“哎唷!”一声惨叫,被疼痛惊醒的波斯猫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撒腿就跑。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鼠国,这只老鼠被同伴们视为无畏的勇士、鼠类的骄傲。鼠王亲自接见了它,说:“你为我们全体国民出了一口恶气,以前只有我们见猫就逃的事,今天你竟然让猫逃走了。这在鼠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你将永载史册。”从此,这只老鼠走到哪里,都被鲜花和掌声所围绕。时间一长,连它自己也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位史无前例的大英雄。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不久后。这只老鼠勇士又碰上了倒霉的波斯猫,它很高兴,心想这次又能大显身手,再给猫一个重创,那样就会赢得更高荣誉,说不定鼠王还会把公主嫁给它。于是,它向波斯猫发起了挑战。但它哪里是波斯猫的对手?幸亏它逃得快些,否则性命不保。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消息又轰动了整个鼠国。所有的老鼠都对它大骂特骂:“懦夫!胆小鬼!给鼠类丢脸!”鼠勇士受了刺激,再次找到波斯猫,试图挽回自己的名誉。不过这一次,它可没有上次那么幸运——波斯猫上去就咬住了它的喉咙,它“光荣”地牺牲了。

这只老鼠放不下名利,在名利面前失去理智,最终以“光荣牺牲”作为代价。试想,这只老鼠如果知道适时地放下,结果会怎样呢?

名利是一场打不完的战役,如果不能完全放下,至少应该保持理智,千万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战国时期,魏、齐、楚、燕、韩、赵、秦最为强大,称“七雄并立”。秦以强大的实力做基础,攻占了巴蜀和三晋许多地方,称雄于西方。东方六国建立“合纵”同盟,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共同对付秦国,其中齐是东方强国,楚则虎视于南方,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千方百计瓦解东方六国的合纵同盟,采取联合东方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的“连横”战略,以图各个击破六国。秦派张仪,拉拢魏国脱离了合纵,然后又离间了齐、楚两大国,使六国合纵化为乌有。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公元前313年,张仪带着厚礼到楚国,楚怀王见财眼开,热情接待。张仪花言巧语欺骗楚怀王:“大王如果能够与齐绝交,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这样,秦、楚结为盟好,长期成为兄弟,也可以削弱北方的齐国,于秦于楚都有利,再没有比之更好的办法了。”楚怀王满心高兴,欣然答应了。大夫陈轸劝谏道:“秦尊重楚,是因为楚、齐结盟的缘故。如果秦答应给我们的土地还没有到手就和齐国绝交,楚国一孤立,秦就会轻视楚国。如果先要秦割地再与齐绝交,秦国未必肯答应;先绝交再割地,又怕秦不守信,欺骗了我们。而大王您被骗,定会怨恨秦,秦、齐都成了楚的敌人,两国的军队都来攻楚,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今之计,最好是表面同齐绝交,派人随张仪到秦国取土地,等土地到了手,再与齐国绝交。这样,即使土地不到手,楚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也不会得罪齐国。”陈轸的主张是万全之策,但楚怀王却为张仪的话所迷惑,一心想要得六百里地,不听陈轸的话。一面派人随张仪去取土地,一面派人去齐宣布与之绝交。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楚使者随张仪到了秦国,张仪装酒醉从车上摔下来受重伤,一连三个月在家闭门不上朝。楚怀王闻知此事,以为是张仪怀疑他和齐没有完全决裂的缘故,于是派勇士到齐国去,当面把齐宣王辱骂一通,齐宣王极其恼火。这时,秦王刚好派人前来拉拢齐国,齐宣王正恨楚国人无信义,就同秦国言和。直到秦、齐联盟正式建立后,张仪出面对逗留了三个月的楚使者说:“我自己有封地六里,愿意献给你们大王。”楚使者说:“我是奉大王之命来取六百里地,没听说过六里地之说。”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楚怀王听了使者回报,大骂张仪,气冲冲地要兴兵伐秦。陈轸却认为不可:“为今之计,进攻秦国,还不如索性送一个大都邑给秦,和秦一道攻齐,把失去的土地从齐国那取得补偿。现在如果出兵攻秦,就会使秦、齐联合对付楚国,楚国要吃大亏。”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楚怀王盛怒之下,没有听从陈轸的劝告,派大将率兵攻秦,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被俘大将70人,主帅也被杀,士卒死亡8万,大片土地被秦国夺取。楚怀王不服,又倾全国兵力攻秦,在蓝田大战,又被打垮,秦又夺得楚国两城。从此以后,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东方六国中没有强国可以与秦抗衡了,各国仅能自保,结不成巩固的联盟。秦国的统一事业又去掉了一层障碍。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对楚怀王的见利忘义倍感气愤,只因为小小的利益便背弃自己的诚信,结果利益没得到,反倒使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损伤。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愚昧至极了。我们必须对利益有所警惕,我们可以争取利益,但万万不可做的就是见利忘义,否则很可能会像楚怀王一样一败涂地。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二十八

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只有放下名利,坦然面对,我们才能够获得心灵的纯净和自由,从而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取得事业与人格的双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