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秘籍帮您在景物描写中“脱胎换骨”

 江山携手 2017-06-27

东学堂语文 陈峥


    当你为“写不出一个优美的开头”而目光呆滞时,当你为“作文的情节缺少过渡”而抓耳挠腮时,当你的“心理描写”已经江郎才尽时,当你想“为作文设置双线索”却苦无门路时……有一件事情你千万不能忽略,那就是宇宙超级无敌万能的“景物描写”。

  升入初中以后,我们鲜有机会在考场中遇到纯写景的题目,因此有些同学就会把“景物描写”逐出作文。但其实,作为配角,“景物描写”虽戏份不多,却能在“推进情节”、“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有些同学的描写水平至今停留在“天上白云飘啊飘,太阳公公嘿嘿笑”这个尴尬的阶段,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景物的描写秘籍。

  秘籍一:声色香味,全面感受。

  如果描写“荷花”, 你会怎么写?粉嫩的荷花?碧绿的荷叶?还是一望无际的荷塘?No,no,no,这些都不够。我们的作文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我们要做声色俱全的电影。调动起你的感官吧: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你可以任选三个角度,组成一段描写,一定比单纯的视觉感受来得精彩而丰富。看到那“欲绽还羞的绯红色花苞”,听到那“花朵啪的一声绽放”,嗅到那“带着藕香的沁人心脾的芬芳”.这样一来,既有身临其境的感染力,又能凑字数(呃,应该叫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美哉美哉。

  秘籍二:胡思乱想,虚实结合。

  想必大家一定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等等!似乎哪里不对啊!荷塘旁边还有舞女?还有刚出浴的美人?

  当然没有。这些只是朱先生“胡思乱想”出来的。荷塘的美景让他联想到其他的美丽意象,于是进行类比,让语段充满了丰富的意蕴。而我们在写作时,当然也可以运用联想、想象,结合修辞手法,将不同的景象组叠在一起。所以说,美景不单是用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大脑去联想到的。比如说,朱先生可以将“雾气缭绕”说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我们一样可以将“雾霾天气”说成“高楼大厦宛如在咖啡中浸润过一般,笼着一层古雅怀旧的气息”。

  秘籍三:巧用修辞,突出特点。

  同样写雨,巴金爷爷说“蛛丝似的雨脚折断了,无力的在空中飘舞”.朱自清先生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老舍先生讲“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细心观察便会发现,作家们仅仅是通过“蛛丝、牛毛、花针、细丝、箭头、瀑布”等喻体,就把秋雨之绵密,春雨之细润,夏雨之急骤刻画得生动鲜明。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来突出景物的季节性特征。说不定,你也能写出如方文山那样“一场黑白画面的不断跳帧的无以名状的雨”。

  亲爱的同学,你学会了吗?赶紧拿起笔练起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